PDF下载
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创新策略研究

向松

湖北省仙桃荣怀学校,433000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中国教育行业在向前发展的进程中,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育工作者会在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更新教学理念,解决教学工作的现存问题。在高中教学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阶段,教育制度正在不断优化与改革,高中体育教学更加需要进行科学创新。体育教学的侧重点不在于文化知识教育,而更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因此,为让学生拥有健康体魄,教师就必须重视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更好地落实体育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对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创新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学;体能训练;创新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879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在高校体育教学课堂中,体育教师若想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可以将功能性体能训练活动的创设工作作为工作重点,通过提高对功能性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丰富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方法,围绕功能性体能训练在高校体育改革中的应用方法加强探究。这样不仅可以使竞技体育训练逐渐科学化,还可以使高校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训练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满足学生后期身体发展需求,让学生在有效的高校体育课堂中获得更多的体育技能和体验知识。

1体能的概述

体能是人们先天养成或者经过后天锻炼增强所获得的对社会适应提升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体能更多地被表达为身体的运动机能,即自身身体所表现出的对各种环境适应的能力。具体来讲,体能包含身体情况、机体能力、运动能力等多项指标,其中运动能力是体能的中心,真实地表现出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强弱。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提升其身体素质,使其在生活和工作中可以较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2高中体育教学现状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中生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并且学生近视、肥胖等比例逐年升高,高考的压力促使学生将身心都放在了文化课的学习上,这让大多数高中生乃至教师、学生家长都认为高中的体育教学可有可无,甚至认为体育课会占用学生学习的时间,耽误学生的学习进度。再加上部分体育教师对自己教学科目的重视度逐渐降低,最终导致体育教学质量低下。部分学校即使重视体育教学,并制订了相关的体能训练计划,但更多的是针对技术理论与动作标准的教学,这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现阶段,大部分高中学校都采取跑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一成不变的体能训练模式让学生失去了锻炼兴趣,从而影响了体能训练的效果。此外,部分学校因场地、经费等受限,难以进行大型的体能训练项目。部分体育教师没有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课程的设计,这就导致教学的合理性、科学性受到极大的影响。例如,在跑步训练中,部分体育教师还是采取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先围绕操场跑两圈热身,再通过简单的拉伸动作让学生进入正式的跑步训练。训练模式单一、内容枯燥,这必然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并且目前体育教学时长也无法促进学生的体育训练成绩与身体素质的提高,从而进一步导致学生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与厌烦。

3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创新策略

3.1整体切入,制订计划

整体层面,教师应在全局观视角下,为全体学生制订科学的体能训练计划。一个班级的学生就是一个整体,高中体育教学应先以班级为整体,关注学生共同的特点和需求,再以个人为着力点,助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如果没有一个整体计划,很难支持教学活动由“集体”到“个人”的过渡。为此,教师应在高中体育教学的体能训练中,从学生体能整体特征与发展需要切入,制订集体体能训练计划,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读《课程标准》中“体能”模块的内容要求与教学提示。比如《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体育教学应使学生了解体能发展的基本原理与主要方法,掌握并运用改善身体成分、心肺耐力,掌握并运用发展上肢、下肢、肩部、腰腹、躯干柔韧性,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灵敏性的基本原理和多种练习方法。基于此,教师在制订整体计划时,应细化“认识体能发展”“合理饮食”“改善体形”“心肺耐力训练”等计划内容,针对每个计划规划不同教学时间。体能训练整体准备充足之后,按计划展开教学,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与学生表现,调控实施计划的细节内容,可以有效保障教学效果。

3.2趣味比赛,提升意志品质

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比赛,组织学生参与集体训练。趣味比赛能让原本枯燥的耐力训练变得有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趣味比赛中,教师可以从增加运动器械、丰富运动形式这两个角度入手,设计有趣的比赛。在增加运动器械方面,教师可以设计“穿越封锁线”等游戏,在长跑的跑道上设计若干障碍,学生需要在长跑过程中,完成跳绳、俯卧撑、翻越绳网等一系列训练;在丰富运动形式方面,教师可以设计双人追逐跑、小组争夺跑等不同类型的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学生可以得到同伴的鼓励,这有助于增强其意志力。如果教师能将趣味比赛和训练活动相结合,就能为学生创设既轻松又紧张的训练环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意志力。

3.3打造优质教师队伍提升体育教学水准

高校应当重视教师团队的打造,提高体育教学整体水平。在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通过培训强化教师职业能力。同时应当重视培训工作的定期开展,确保培训工作的实效性。体育教学内容是开展培训活动的基础,高校应当重视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化和完善,比如可以将最为先进的体能训练方法、内容以及学生管理有关知识融入到培训当中,结合时代发展对教育内容进行不断优化和创新。在培训过程中,应当给予教师足够的锻炼机会,强化教师体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训练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关键,通过科学有效的体育训练,可以强化学生的体育竞技能力和身体素质。随着现代教育和社会的发展,体能训练也应与时俱进,高校应当重视教育教学方法的强化和创新,满足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的内在需求。只有做到体育运动课程和技能训练的合理安排,使用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技能强化训练才能实现教学结构的优化和体能训练的完善,为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长效发展提供源动力。

参考文献

[1]徐永璞.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创新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1(30):151-153.

[2]李捷.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强化体能训练的研究[J].体育视野,2021(16):138-140.

[3]张国锋.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J].智力,2020(19):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