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牛的传热病称三天病或三天热,表明该病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传播速度。这种疾病的特点是急性高烧、厌食症、眼部和鼻分泌物、流涎过多和肌肉僵硬,随后病牛出现无法站立、牛奶产量突然下降等症状。当患病的动物得到适当的治疗时,死亡率通常很低。直接经济损失主要是由于奶牛产奶量大幅度下降和肉牛体重减低所致。虽然牛流行热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但可以通过适当的措施进行预防。在小牛中进行初次免疫,然后定期注射高质量疫苗,通常可以提供较好的免疫效果。
一、牛的传热病概述
该病毒是呼肠孤病毒属的成员之一。BEFV呈子弹状,圆形末端略微变细。到目前为止,只发现了一种BEFV的血清型。容易感染BEFV的哺乳动物包括牛和水牛,大多数临床BEF在这两种动物中都能观察到。除牛种外,小鼠、大鼠、豚鼠、小猫、鸡胚均有BEFV的实验性感染,虽然这些物种不是自然宿主。关于BEFV在猪体内感染的后续研究仍未证实猪可感染该病毒发病[1]。
二、牛的传热病的致病原因
牛传热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热性传染病,多发于早春和深秋季节。由于气候寒冷,多变,保温效果不好,不注意对牛只的保健护理,一旦冷风侵袭,部分牛易患感冒,而且很快在牛群中相互感染,造成暴发和流行。如果传热病牛出现高热,咳嗽,流鼻涕,寒颤,发抖,呼吸加快等病症,须尽早隔离,抓紧治疗,用药愈早效果愈好。在肉牛感冒流行期间,要加大消毒力度,定期用能杀灭病菌和病毒的氯制剂、百毒杀等新型药物消毒。牛舍要注意保温,防止肉牛受贼风侵袭,禁止与发病牛接触;牛床勤铺勤换垫土,牛舍要保持卫生、干燥、不潮湿和通风好;注意让牛休息,保持安静勿惊扰[2]。
该病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的传热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病牛高热和呼吸促迫、流泪、流口水、流鼻汁以及四肢关节疼痛所致发的跛行。本病发病率高,短期内可使大批牛发病,但死亡率低,病死率不超过1%,多数为良性经过。病牛是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通过吸血昆虫叮咬传播,在一定地区造成较大的流行。发病和气候有关,一般在炎热、潮湿、多雨水的夏秋季节多发。同时,牛恶性卡他热。该病是牛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持续发热,口腔粘膜发炎和眼的损害,多伴有严重的神经症状,病死率很高,能达到60%-90%。易感动物主要是黄牛和水牛,其中1-4岁的牛较易感,老牛发病的少见。本病为非接触性传染,呈散发。传播方式还不太清楚,但发病牛多与绵羊有接触史。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冬季和早春。
三、牛的传热病治疗技术分析
(一)注重临床表现
潜伏期3-7天左右,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达39.5-42.5℃。一般高热持续2-3天后降到正常。病牛眼睑水肿,眼结膜充血,怕光流泪。呼吸和心跳加快。食欲废绝,反刍停止,鼻分泌物增多,最初是稀薄浆液性的,以后变成粘液性。口腔发炎,口水多,呈泡沫状挂在口角。有些病牛四肢关节肿大、疼痛,躯干僵硬,站立和行走困难,最后卧地不起。有的便秘,有的腹泻,发热期间排尿减少,病牛产奶减少或停止,孕牛可发生流产或生出死胎。
(二)传热病防治方案
治疗,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病初可试用退热药、强心药和输液疗法,也可用一些抗生素或磺胺类药来控制继发感染。预防,一旦发现病牛,早隔离、早治疗,消灭吸血昆虫,对保护其他健康牛效果好。应用疫苗进行免疫注射,安全有效,在发病区可用于定期预防注射,也可用于疫区或受威胁区的紧急免疫注射。
(三)治疗牛恶性卡他热
潜伏期为4-20周或更长,牛患病初期,体温突然升到41-42℃,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精神沉郁,站立困难。结膜潮红、肿胀、流泪,角膜混浊、溃疡。鼻粘膜充血,分泌物混有纤维素膜,并散发恶臭。呼吸困难,咳嗽。口腔粘膜有坏死,流出发臭的口水。先便秘后腹泻,粪便呈水样,混有假膜、组织碎片和血液。体表淋巴结肿大,肌肉发抖,后期常驻有脑炎症状,表现为兴奋不安或麻痹。病牛在临床上,有的以眼睛病变和头部粘膜发炎为主,有的则以胃肠炎症状为主。最急性牛在1-3天内死亡。防治,无特效治疗方法,也无免疫预防的疫苗,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和牛舍卫生,平时注意搞好消毒。在流行地区应避免牛与绵羊接触。对患畜实施对症治疗。如头部冷敷;用0.1%高锰酸钾冲洗病牛的眼睛和鼻腔;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强心补液等。
(四)接种牛巴氏杆菌疫苗
目前,市售有多个疫苗厂家生产的多种牛巴氏杆菌疫苗,养殖户应根据当地牛巴氏杆菌病的流行情况进行选择。在流行牛巴氏杆菌病的地区或养殖场,每年至少要安排两次牛巴氏杆菌疫苗接种,最好选在春秋两季,母牛配种前,怀孕母牛产前同样也应接种疫苗,犊牛在产后2周后可以开始疫苗接种计划。为保证疫苗接种效果,可在疫苗接种2周后进行抗体效价监测,确保疫苗接种的有效性。对于小牛或种牛的长途运输前也可进行疫苗接种防止由巴氏杆菌引发的牛呼吸道综合征。
(五)病牛的处理和治疗
发现有疑似患巴氏杆菌病的牛及时隔离诊断,并与根据牛的经济价值进行淘汰或治疗。病牛的粪便、口水鼻涕等分泌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使用过的牛舍及器具应消毒后方可使用。同时加强同群牛的状态观察,可进行预防性治疗。多杀性巴氏杆菌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差,在干燥、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环境中生存时间更短,并且对多种常用消毒剂表现敏感。因此,在日常饲养中,应加强牛舍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定期打扫牛舍,并进行消毒。牛粪、养殖垃圾等应设置有专门的处理地点,该地点应远离牛舍。封闭式的牛舍应每天进行通风换气,防止有害气体在牛舍堆积损害牛呼吸系统。
(六)用药方案
在流行的地区,对未发病的肉牛,可用中药贯众400克,煎汤喂服,每日1次,连用3日或用贯众、荆芥、紫苏各45克,甘草30克,煎汤灌服,每日1剂,连用3日,进行预防。或用盐酸金刚胺1克/头,每日两次拌精饲料喂,连用5日。或用盐酸吗啉呱片1~2.5克/头,拌精饲料喂,每天2次,连用3日。这些方法对肉牛传热病都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置。在感冒流行季节前,有条件的地方,如能用当地牛传热病分离株血清的毒株制成灭活油苗,给牛接种,以获得预防牛传热病的免疫保护,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结论:牛巴氏杆菌病是牛养殖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秉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防控原则开展日常养殖工作可减少由该病造成的损失。此外,中西药结合治疗是一种治疗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但应在专业兽医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用药,确保治疗效果。同时应加强对牛巴氏杆菌病的预防工作,保证疫苗接种工作和病原防控工作,从源头上避免牛发病。
参考文献:
[1]童康.子午流注择时热敏灸疗法治疗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21.
[2]刘兴政.超重力聚合法合成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