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涉及到农业、林业、工业等多个产业,人们日常生活也要使用大量的水资源。所以,水环境质量是否达标,是否存在有毒有害的物质,是受众群体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基于此,各地区管理部门都会定期安排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水质环境的抽样检测,用于判断水体质量问题,方便有针对性的采取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1.水质环境检测中样品采集与保存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案
1.1选择基础设备
决定进行水质环境的抽样检查时,要落实好质量控制工作。要点是:应保证存放样品的容器干净、卫生,不存在杂质及污染物,不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前期采集工作为例,通常可以选择自动采样器,现在采样器的材料大多数是聚乙烯或者是塑料桶,对于一些油类的液体来说,为了避免采样过程中受到污染,可以采用直立采水器;对于有机物来说,可以使用一些硬质玻璃瓶来进行采集;像无机物通常要用到聚乙烯材质的容器,这样才能避免样品自身受到污染。
1.2规范工作流程
采集样品的工作行为要规范,不能随意更改工作流程。并要确定采样的地点,对采样位置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因为在样品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其所能代表的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以河流检测工作为例,如果河流面积大,河水比较深,通常要针对同一条河流选择多个采样点,并对样品做好标记。包括采样时间、位置、采样人。同时,要做好样品密封处理,及时运输到实验室进行取样化验并保存样品。为保证工作规范有序,应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为不同岗位的员工分配不同的工作任务。实际工作时,注意提高管理工作的权威性,执行严格的责任监督机制。
1.3样品保存剂
由于水质检测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所以在采集样品时,如果样品中的一些成分在短时间内会发生反应,就会导致整个样品的水浓度成分等方面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要根据样品的具体性质在其中添加一些保存剂,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检测结果出现偏差。以样品中存在金属元素为例,为了减少这些金属离子与样品中的成分发生反应,通常可以在样品中添加一些酸性溶剂,保证其pH值在1-2之间,而且也可以防止金属元素粘贴到样品容器壁上。如果说检测的样品其中含有一些微生物元素,可以适当加一些抑制剂,这样可以减少微生物的活性。具体的样品保存剂需要有关人员对基础知识有着深刻的了解,科学合理的做出选择。
1.4样品运输及存储
要达到质量控制目标,顺利完成水质环境的检测工作,应做好对样品运输及存储管理工作。运输时,要根据存放样品的容器材质特点确定运输管理规则。比如,针对易碎材质的容器应做好运输车辆的防震处理措施。同时,应严禁在运输途中将容器倒置。在实际进行样品成分的分离存储工作时,要管控存储环境的温湿度,还要避免样品被阳光直射,这容易造成样品性状改变的问题,需要管理人员引起重视。
2.提升样品采集与保存过程质量控制水平的有效方法
2.1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就是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各部门员工都能参与到质量管理环节中。首要任务是完善内部的组织结构,并要关注国家相关管理条例的更新情况,丰富管理工作内容,让质量管理任务能够充分落到实处。应注意融入公平有效的管理方案,比如绩效管理、奖惩结合制度。另外,在进行内部质量管控工作时,也要接受国家的监督,让监管工作范围得到拓宽。还可以面向社会介绍水质环境检测工作的重要作用,吸引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参与到样品采集、化验、保存以及全程质量管理环节中,提高团队的整体工作能力。目标是通过精细化的检验工作,让人们能够安心、放心的使用水资源。
2.2优化管理标准
在实际展开样品的质量控制工作时,还要明确工作的基本指标,参照这些指标来完成各项工作,可以显著的提高管理水平。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检测过程中,考虑到水质环境状况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如果所依据的检测标准一成不变,容易造成检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误差,无法真实的反映当地水质环境所存在的问题。因此,在检测工作中,要对所处地域的水环境检测标准进行实时更新,若与之前所采用标准出入较大,则应当及时调整相关评判参数,保障新检测标准符合我国现行的水质检测需求,确保工作有理可依。
2.3创新工作机制
可以看出,水质环境的检测工作任务量大,而且该工作需要定期展开,属于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在工作中,技术人员会不断摸索工作经验,从中研究出创新样品采集、保存工作方法、降低质量控制难度的可行对策。这需要先结合工作特点,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源的使用价值。关键要扩大工作领域,将工作重心前移。比如,在发现水质环境中出现污染问题时,要协助政府部门找到污染源头,并参与污染治理活动,全面保护水体环境质量。这需要着重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保障人才能够自觉端正工作态度,尽职尽责的完成基础工作任务。此外,实际展开创新研究工作时,还要结合时代发展特点,使用科技信息技术,为优化工作流程、创新工作模式提供技术支持。
结语:具体进行水质环境检测工作时,应当结合水资源所在位置、水量特点,确定采样点及采样数量。还要选择合适的取样容器、存储装置,避免由于设备存在污染问题而影响检测结果。同时,应规范工作流程,选择合适的样品保存剂,并做好样品运输及存储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应完善监管体系,优化管理标准,尝试创新工作机制,为规范人才的工作行为,顺利完成基础的水质环境检测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吴荣杏.水质环境监测中样品采集及保存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J].大科技,2017,(25):310-311.
[2]王玮.水质环境监测中样品采集及保存过程的质量控制[J].节能与环保,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