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首先是稻田的选择,需要从水稻的植物属性和生长规律出发,其喜高温、好湿、短日照,选择的稻田要平坦,排灌要便利。在土壤方面,应保证土壤具有良好的含水量,养分充足,可保水保肥,并具有良好的渗透能力。在温度方面,发芽阶段,温度要高于10℃,分蘖期温度要大于21℃,穗分化时,温度要达到30℃,如果温度较低,则会增加颖花分化时间,在开花阶段,温度要达到30℃,一旦温度过低,不利于水稻的授粉。
1.选种和种子管理
水稻的种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水稻栽培的质量,需要选择优良的水稻品种。在实际的选择中,要遵循稳产性、抗病性、抗倒性三个原则,并且在选择中,还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种植地的土壤条件等,可从当地种植表现良好的水稻品种中,进行优中选优,以提高水稻品种与种植环境之间的适应性。水稻种子应色泽明亮、颗粒饱满,为了进一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可使用风力精选的方式,剔除质量稍差的种子。此外,需明确种子的实际来源,确定其主要的信息,并与国家标准进行比对,包括了纯度、净度、水分、发芽率等。购买种子后,需要妥善保管,对存储环境进行日常性的通风,湿度和温度需要进行科学的控制,新种子需要单独放置,不可新旧混放,以及要注意虫鼠害的防治,防止其损害种子。
2.现代化栽培技术的运用
2.1育苗管理
育苗要遵循稀播育壮的标准,根据天气的温度情况,确定水稻的育苗时间。第一,种子包衣,可借助包衣机进行,使用的种衣剂需从正规渠道采购,并要有国家药检所的登记,包衣温度要控制在4℃以上,以确保附着均匀,包衣之后需阴干3d,直至药膜固化好后,才可开始浸种。第二,药剂浸种,选用的药剂是劲松,浸泡包衣的稻种,需要使用25%劲护(氰烯菌酯)悬浮剂5000-7000倍液。第三,浸种催芽,依据当地的水稻浸种催芽操作规程进行实际的操作,在摆盘之前,需要测定置床的PH值,只用测定PH值为中性时,才可进行摆盘。此外,还需对置床进行消毒处理,按照100m2,3%育苗灵2.0L,兑水10kg的用量进行消毒,以及要对地下害虫进行治理,依据100m2,2.5%敌杀死2ml,兑水6kg 的用量进行喷洒,以形成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2.2水稻种植时间管理
在确定播种时间时,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像水稻的品种、种植条件、天气温度等,需要结合种植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慎重的选择。第一,秧田播种期,当种植地的温度维持在5℃以上,棚内置床温度维持在12℃时,就可开始进行水稻的播种工作。如果是旱育机插中苗,其比较适合的播种时间是4月中旬。第二,移栽期,当天气温度维持在12℃以上,土壤温度为15℃时,就可开始进行水稻的移栽。
2.3整理稻田
在水稻栽培之前,需对稻田进行提前的整地处理,清理稻田中的杂草、垃圾、石头等,确保稻田符合水稻栽培要求。需在4月上旬开始泡田,当检测到化冻深度超过15cm时,就可开始整地,最好在5月之前完成整地工作,整地之后留下6cm水层。
2.4施肥管理
依据水稻不同的生长周期,采用不同的施肥策略,以满足水稻不同生长阶段对肥料的需求。第一,基肥,主要施加的是氮、磷、钾,其中磷肥为总量的100%,钾肥为60%,氮肥为40%,在最后一次水整地之前,随着整地耙施入稻田,施肥深度为10cm。第二,施蘖肥,施加氮肥总量的30%,通常是在插秧后4d进行,氮肥需分两次施加,第一次是30%氮肥的80%,剩余的20%,采取的是追施方法,需施加在稻田肥力较差的区域,主要是稻苗发黄位置,或者是稻苗长势不好的区域,进行追加施肥。第三,调节肥,施加氮肥总量的10%,水稻倒4叶时,在抽穗前1个月,如果水稻出现发黄现象,则需要立即施肥。第四,叶面追肥,在水稻整个生长周期内,需要施加二次或三次的叶面肥,营养生长阶段,使用的是腐殖酸类,在生殖生长阶段,使用的是早熟肥料,主要是磷酸二氢钾,在施叶面肥过程中,还要根据水稻的实际生长情况,需喷施一定量的微肥,像硅、镁、硼、锌等。
2.5灌溉管理
第一,插秧期,在此期间花达水即可,以保证稻苗插秧直,减少飘秧问题。第二,返青期,插秧结束后,需立即放水扶苗,在返青期需要保持一定的水层,水的深度需达到稻苗高度的2/3,为稻苗返青构建一个良好的温度环境,使用水层来养护稻苗,以加快返青的速度。第三,分蘖期,返青结束后,水层不可过深,一般保持在4cm左右,在分蘖始盛期,依据高肥田、中肥田,采用强度和轻度间歇灌溉。也可根据稻苗生长的实际情况,在分蘖初期、盛期、分蘖期,分别采取浅灌、间歇灌溉、浅湿灌溉的方法,以增加氧化层,加快稻田中氮化细菌的繁殖速度,进而加快肥料的分解,为水稻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第四,长穗期,在此阶段采取的是间歇灌溉,水层深度为4cm,当露出田面时,需再次浇灌,以此种方式进行循环浇灌,一直延续到减数分裂始期,需要逐步建立水层,如果天气温度降至17℃以下时,需大量灌水,水层应增至20cm。第五,结实期,在抽穗阶段,需维持水层深度为4cm左右,在齐穗阶段,采取间歇灌溉,需做到干湿交替,在蜡熟期,需维持稻田处于湿润状态,蜡熟后期,需停止灌溉,至黄熟期,应维持稻田处于干的状态,需在黄熟末期之前完成排干工作,为水稻收割做好准备。
结语:现阶段,水稻栽培技术发展越加的成熟,在提高水稻种植产量的同时,可提高水稻的品质,促进了水稻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在优质水稻种植中,科学合理的运用现代化栽培技术,规范化水稻种植过程,在水稻种植的各个环节,进行准确的水肥管理,在水稻生长的各个阶段,进行相应的田间管理,进而提高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周雷.水稻栽培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意见[J].农民致富之友,2016(12):167
[2] 耿维."浅析水稻栽培技术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J].农业与技术39.04(2019):119+121.
[3] 刘立鹤. 浅析水稻栽培技术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J].农家科技旬刊,2019,(05):67.
[4]刘永东,邓艺.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及水稻种植效益提升策略[J].新农民,2020,(7):58
[5]史海艳,苏红.水稻种植技术的主要环节与病虫害防治分析[J].农家致富顾问,2020,(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