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王晓梅

福建省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古雷港中学,363216

摘要: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中学阶段的体育教育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对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功能。为了充分发挥体育学科教学的作用,必须在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基础上建立。为了增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提升身体技能的意识,本文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DOI:10.12721/ccn.2024.15892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动,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因此,初中体育教学的地位和重要性更加凸显。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和需求,迫切需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鉴于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应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以科学的态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创新课堂教学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终极目标。

一、整合游戏活动,激发学习热情

初中生天性活泼好动,但在学习中常受外界各种影响干扰,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进而严重影响学习成果。然而,如果提供个人兴趣爱好相关的游戏活动,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策划游戏活动,巧妙地融入体育教学中。这样不仅能有效丰富和拓展体育教学的内容,还能激发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体育知识、动作和技能,享受学习体育的乐趣,同时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多数体育教师采用了“自主学习法”。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好准备之后,引导学生自行完成相关活动。然而,这种方式可能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弱。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课堂上引入了游戏活动。通过有趣的体育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在课堂上,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确保他们在运动中的安全。其次,老师组织学生参与游戏活动,并亲自参与其中,引领他们一同享受。通过巧妙地将游戏与学习结合起来,老师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增强学生感官体验

信息技术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成果,以创新实践为手段,改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知觉体验。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具备与时俱进的理念和意识,不断学习,提升信息素养和现代技术水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如电子白板、多媒体等来支持体育教学。此外,他们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如图片、动画、视频、音频和文字等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并主动辅助体育教学,发挥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的作用。

例如:在“健身操”课中,动作衔接是重要的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忽视了衔接动作的过程,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有必要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强教学。本课中,我首先运用信息技术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健身操动作,通过使学生熟悉整个动作流程来展示。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对每个动作进行了详细的分解演示,并针对学生的疑问作出了详尽的解答,成功地利用了信息技术来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师通常具有主动发言的权利,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无法积极参与,这限制了学生展现主体能动性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以智慧引领体育训练,使学生在训练中提升身体素质,同时激发个体对体育学习的热情,从而在释放热情后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例如:以“中长跑”为例,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由教师主导,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课堂氛围单调乏味,师生互动疏远。随着时间推移,学生可能产生消极情绪。因此,我改变了传统教学观念,创造了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我与学生互动交流,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通过对话,我们在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了学习的自由与平等。此外,我还打算在课堂中增加自主学习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彰显他们的主导地位。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

四、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小组合作是体育教学中广泛采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使学生从个体分散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促进共同进步和健康成长。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应转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坚持并实施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分组学习时,首先需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水平等基本信息。其次,教师可基于“内部成员不同、外部成员相似”的原则和准则来划分学习小组。在小组学习和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和激励学生,使不同小组的成员彼此协作和互助,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以教学“跳高”为例,这项运动具有挑战性,要求学生不仅要克服训练中的困难,还要熟练掌握跳高技巧。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我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首先,我将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5人组成。然后,我将本节课的训练材料分发给每个小组,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巡视各个小组,以确保课堂学习的效果,并监督学生的训练进展。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五、科学设置教学评价,提升学生学习自信

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方法,结合定性评价,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运动成绩进行评估。这样可以明确学生的努力和进步,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建立强大的学习自信心。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巩固教育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健身拳”课程时,我会密切注意每位学生的学习表现并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以确保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此外,为了适应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我使用了多元思维方式对评价内容进行了细分。这些分类包括了“运动习惯”、“学习兴趣”、“身体素质”和“学习素养”四个层面。根据不同课时的差异,我会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层面进行评估,以增强教学评估的科学性。

结语

综上,初中体育教师必须重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紧跟教育发展潮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此外,他们还需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勇于思考并深入探索,以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巧妙融合游戏与活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设计教学评价,致力于创新体育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效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延武.提高初中体育多媒体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J].数字通信世界,2020(05):269-270.

[2] 郭东文.如何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9(22):182-183.

[3] 刘世学.关于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6):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