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体育游戏与竞技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研究

彭咏梅

江西省安福县平都第三小学,343200

摘要: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聚焦于合作能力的培养,旨在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这已成为核心教学目标。传统单一教学模式易使学生感受压力,参与度低,影响教学效果。转而采用强化合作的教学策略,不仅让课堂内容多姿多彩,更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与课堂体验。通过共同完成任务,学生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班级凝聚力显著增强。
关键词: 体育游戏与竞技;小学体育;合作意识
DOI:10.12721/ccn.2024.15898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体育游戏与竞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据核心地位,其寓教于乐的特性不容忽视。这些游戏不仅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在无形中激发了他们对运动的热爱与兴趣。通过团队协作完成游戏,学生们学会了相互支持与合作,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这对于他们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一、体育游戏与竞技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影响

(一)有利于促进沟通与交流

体育游戏与竞技活动是团队协作的舞台,它们要求学生间进行紧密无间的沟通与交流。这一过程不仅优化了任务分配与行动协调,更在无形中加深了同学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学生们在互动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了如何清晰、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倾听成为了一门必修课,他们逐渐掌握了理解他人观点、尊重不同意见的艺术。

(二)有利于增强团队凝聚力

体育游戏中的团队竞赛,是团结协作的生动展现。每个成员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唯有齐心协力,方能共筑胜利之基。这种共同的追求与目标,如磁石般吸引着每位学生的心,激发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让团队凝聚力在汗水中悄然凝聚。在竞赛的舞台上,学生们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乎团队的命运,因此更加珍视彼此间的支持与配合。

二、体育游戏与竞技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学生互帮互助,实现共同提升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学生间显著的成长发育差异,这一差异直接体现在身体素质及体育学习进度上。部分学生由于身体素质较弱,在参与体育活动时显得力不从心,难以跟上集体的步伐;而另一部分身体素质较好、发育较快的学生,则能在体育学习中展现出较高的效率和成效。这种差异要求教师必须秉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成长。为了积极营造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跨越界限,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例如,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可以赋予“小老师”的角色,他们不仅能在传授技能的过程中巩固自身知识,还能通过耐心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体育上遇到困难的同学树立信心,克服障碍。这种互动模式不仅减轻了受助学生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体育技能,还激发了“小老师”们的领导潜能和责任心,让他们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以及个人在集体中的价值。同时,教师应适时给予“小老师”们正面反馈和认可,如表扬他们的耐心、细心和教学成果,这将进一步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帮助他人的行动中去。这种正向循环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和信任,还深刻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创新合作游戏,培养体育精神

将游戏活动巧妙融入小学体育课堂,不仅赋予了教学以娱乐色彩,更彰显了其独特的合作学习价值。在投掷类运动项目中,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往往显得单调乏味,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轰炸敌阵”这场别开生面的游戏中,学生们仿佛踏入了历史的长河,化身为勇敢的战士,参与一场策略与技巧并重的战役。游戏开始前,学生们首先与教师共同商讨并设定游戏规则,从战场的布局到“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每一步都充满了创意与想象。随着游戏哨声的响起,学生们迅速进入角色。炮手们紧握“炮弹”(可以是软质的安全球),根据观测员的指令调整角度与力度,力求每一次投掷都能精准打击“敌方”阵地。观测员则利用敏锐的洞察力,捕捉风向、距离等细微变化,为炮手提供精准的情报支持。而指挥员则站在战略高度,统筹全局,根据战场形势灵活调整战术布局,确保团队能够高效协作,共同抵御“敌军”的进攻。游戏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要面对来自“敌方”的挑战,还要克服内部的沟通与协调难题。每一次成功的投掷都伴随着团队成员间的欢呼与鼓励,而失败则促使他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寻找解决方案。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投掷技巧,更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与重要性。

(三)妥善处理竞争意识与团队意识的关系

体育,作为一门集竞技性、合作性于一体的学科,其教学目标远不止于技能的传授,更在于塑造学生的全面素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关键在于如何平衡二者,避免学生陷入“唯名次论”的误区。

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阶段,体育教师应采取智慧的教学策略,既激发学生的竞争潜能,又强化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以篮球教学为例,教师不应仅仅聚焦于个人技巧的展示,而应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整个团队,理解篮球作为团队运动的真谛。在比赛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相互支持、默契配合,共同为团队的胜利而努力。通过实战演练和策略讨论,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个人的卓越只有在团队的框架下才能发挥最大效用,而团队的胜利才是最终追求的目标。教师还应适时引导学生反思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让他们认识到二者并非水火不容,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激烈的竞争中,团队成员间的紧密合作能够凝聚力量,克服挑战;而在合作的过程中,适度的竞争又能激发潜能,推动团队不断向前。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不仅能够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和合作观,更能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出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体育教学被视为学生终身健康与积极体育观念培养的基石。这一时期,体育教学超越体能提升,着重塑造学生的健康习惯与乐观心态。其中,体育游戏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强化社交技巧与激发团队精神的绝佳途径。在游戏的竞技与合作中,学生学会相互支持、策略规划,不仅增强了身体素质,更在无形中构筑了深厚的友谊与集体荣誉感。

参考文献:

[1]欧阳艳.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49):110-111.

[2]成鑫康.基于“项目合作化”教学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效率[J].基础教育论坛,2021(3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