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体育体能训练教学路径探究

赵跃龙

沽源县第五小学,076550

摘要: 加强学生的体质是当今的教育工作的重心,特别是小学生,各学校也通过多种途径丰富了小学体育课程的内容,从而使我国的体育课程的教学布局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使小学体育的教育功能得到更好的保证。文章阐述了体能训练的概念,学生体能训练的意义,并探讨了如何提高学生体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小学体育;体能训练;教学;有效方法
DOI:10.12721/ccn.2024.15898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基础教育既遇到了空前的挑战,又迎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在体育教学中,老师要号召父母关注孩子们的体质,转变过去的应试制度中父母和学生只看成绩的看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开展体育体能训练。老师要将自己的职业素养与教学相融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体质进行研究,在进行教学时要进行科学的计划和安排,用体能教育提高体育的效果,让学生们有一个好的体质。

1 体能的概念

体能是指身体机能,它可以使学生有足够的精力从事各项运动,以适应生命的需求。身体适能好的人,平时可以做体能运动,做某些强度大的运动也不容易觉得累。在高强度的学业中,保持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体能,有规律的锻炼是非常关键的,因此,老师要重视对学生体能的训练,使其更好地支持学生的体质发展。体能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与竞赛相关的,一个是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另外一种则是与身体相关的体能,主要由肌肉力量、肌耐力、心肺耐力、身体柔软度和体质构成五大部分构成,目的是让学生们在这方面获得一个良好的体能。

2 探究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教学方法

2.1 明确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使学生注重体能训练

体育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投入和持续的练习,在学习的时候,要想保持身体的健康,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体能的训练方法和强度。所以,在进行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体育学习需要,使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学习。体能训练的方式有很多,但并不适合每个人的体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正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因此,老师要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学习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体育课堂,认识自己的身体,从而使他们在进行体能练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力度,从而达到对身体的有效锻炼。

老师要对学生的体育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就是不要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要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学习,使他们对自己的体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果老师不重视学生的个别情况,不尊重他们的个人差异,就会造成他们的体能训练得不到良好的效果。如果采取一个统一的健身规范,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小学生的需要,从而影响到他们的体质。

为了有效地实施《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切实推动“学生健康促进计划”,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控体系,各中小学要全面掌握学校的身体情况,并对教师和教师进行日常的身体健康监测。身高、体重、肺活量测试、100米短跑测试、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800米跑等都是体能健康检查的内容。通过对参加考试的小学生的计数和计时等方法,得到了他们的各种资料。通过身体健康监测,了解每一名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以此来对学生的体能和健康状态进行一个完整的了解,并据此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学方案,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使他们的体能得到提升。另外,通过学校的体能测试,可以使学校的教育目的得到充分的落实,从而使学校的教育目的更加深入,从而培养出“聪明的大脑、健康的身心、温暖的心灵”的孩子,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2把教育的发展定位于体育教育的发展

以提高小学生体质素质和提高其技术水平为目的。而体能训练可以将小学体育的教育效果充分地利用起来,因此,在进行体质训练的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体育教学组织方式,使学生的体质得到有效的提高。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视觉转移,并注重按年龄段进行分层教学,针对不同的年级、体质的学生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在小学阶段,老师要从学生的学习热情出发,持续地在身体训练的教学组织方式上进行改革,利用游戏式的方式开展体能教育,通过构建游戏话题开展体能训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体育教学中,要以提高学生的体能为中心,对其进行分层,保持对其体育学习的兴趣,同时要拓宽其范围。

比如,在教授四年级的《徒手操队列》等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同学们相互协作,探索并熟练地掌握相关技术,了解这堂课中所包含的体操的动作,并对其进行分组研究,并对其要点和重点进行说明。在教学形式上,可以先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演示排好队,然后再让他们两个一组互相学习,帮助他们改正自己的缺点,最后,老师可以让他们四个人一组表演一个动作。这种以分散的学习为主要形式,让同学们有足够的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这种体育锻炼方法可以提高他们的体质,让他们在锻炼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2.3立足于已有的教育条件,持续挖掘地方教育资源的长处

体育教育对教学有其特殊的硬件条件,要取得较好的体能及锻炼的结果,离不开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根据当前的教学状况,大多数学校都具备了现代的体育馆设备,而学生们也可以使用体育锻炼器材进行锻炼,因此,在进行训练的时候,老师要将现代的体育器材与其相融合,使他们可以得到一种科学、合理的教育。而室外运动是体育锻炼的一个主要环节,对提高小学生体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体育锻炼中,老师要将当地的资源发挥到最大限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室外教育条件,但在开展室外活动的同时,也要保证学生的体育安全。在体育教学中,还应增加体育活动的内容,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活动方法。另外,在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将现代信息科技与体育相融合,例如利用运动手环来监控学生的活动状况,并帮助学生们进行体能训练,使他们获得更好的体育体验。比如,在教三年级的跳绳时,老师要结合已有的教育条件开展体能训练,同时要持续挖掘本地资源的长处。在教授跳小绳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种比较超前的方法,通过上网查找好的教育实例,并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生的特征来设计跳小绳的课程。

结语:

总之,在当前的条件下,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是非常有意义的,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实践经验,并适时地与多种教学手段相融合,以提高学生体能。学校体育教育应以提高小学生体质为目标,以提高全民体质为目标。在教学中,老师要注重综合教育方式的运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阴微. 体育院校体操教材内容的演变及发展趋势——以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为例[J]. 四川体育科学,2021,40(01):137-140.

[2] 张剑峰. 浅析小学低段体育教学中足球组合练习的有效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1(02):128.

[3] 李云媛,李会明. 女足校队战术训练实践及运用实效分析——以云南农业小学女足“逼抢”战术训练为例[J].科技风,2021(04):145-147.

[4] 张佩诚,王凯奕.软梯训练法对提高散打运动员灵敏素质的研究[J].武术研究,2021,6(02):39-48.

[5] 朱宏斌。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运动技能教学与体能训练的整合方案研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20(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