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预后分析

韩蕊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青海海东,811100

摘要: 目的,针对手术室护理的措施进行研究探究,采取全程无缝隙护理措施,对于整个手术护理的应用效果以及预后的实际情况。方法,此次研究选取的是过去一年内我院接受手术室护理的一买病病人,这些病人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共分为两组,每组各50人。其中第一组采取的是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方法,第二组采取的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全程无缝隙护理措施,针对两组护理的应用效果以及预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不同的护理措施之后可以发现采取全程无缝隙护理的第二组病人手术的感染概率要明显的低于第一组的病人,同时第二组病人的焦虑、抑郁评分也要明显的低于第一组病人。结论,针对于手术室护理措施,通过全程无缝隙护理的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手术之后感染发生的概率,同时合理地改善病人存在的抑郁不良情绪,保证整个手术护理的效果以及预后恢复的情况。
关键词: 全程无缝隙护理;手术室护理;预后分析
DOI:10.12721/ccn.2024.15741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当前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疾病的治疗中对于一些严重疾病的治疗会起到很大的效果,同时能够改善病人的一些临床症状,保证病人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效果,也可以实现居民医疗服务水平的全面加强。很多的疾病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才能够缓解病人的症状,在手术室展开治疗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感染的概率。因此,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保证手术应用以及术后预后效果的关键。而全程无缝隙护理措施是当前比较完善的一种护理模式,它对于护理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每一个护理人员都会更加的充实。同时提高护理的整体效率,让护理人员更具积极性和主动性,调整整体的护理质量。另外,还可以增强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患者手术之后的一些并发症和不良的心理状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的是我院在过去一年内接受手术治疗护理的100名病人,这些病人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每一组各50人。其中的第一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其中有28名男性病人,21名女性病人;病人的年龄在30至76岁之前,平均年龄为49.8岁。另外,采取全程无缝隙护理的第二组人员中有28名男性病人,21名女性病人;病人的年龄在30至76岁之前,平均年龄为49.8岁。本次研究纳入研究范围的病人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第一,病人疾病在经过临床诊断之后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第二,病人在临床上没有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脏器功能障碍;第三,病人对于此次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的知情权,同意同时在手术治疗同一单以及护理通知单上签字。而一些特殊的护病人也要排除到本次的调查研究中:第一,病人患有精神类的疾病;第二,病人患有血液方面的障碍;第三,不愿意参与到本次调查研究中的病人。

1.2方法

1.2.1第一组的常规护理

对于第一组的常规护理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过程中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手术之前的健康教育内容,在这些基础的护理之外还需要对病人保持足够的热情,让护理人员了解手术的流程,从而更好地协助医生进行手术的顺利开展。在手术的过程中,要结合手术的要求给予医生相应的辅助服务,这样能够便于手术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在手术过程中也要密切地关注病人的身体指标,一旦存在任何波动情况,要及时的告知医生,保证病人生命安全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在手术之后要做好交接处理工作,并制定完善科学的护理计划。针对病人的实际情况要给予用药指导服务,同时结合病人的具体病情开展相对应的身体恢复功能锻炼。在手术之后要让病人注意清淡的饮食,避免食用过于辛辣寒凉的食物,对病人的肠胃以及疾病的恢复带来不利的影响。

1.2.2第二组的全程无缝隙护理

针对于第二组的全程无缝隙护理需要成立专门的无缝隙护理小组,所有的护理人员都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并且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小组中都会包括护理管理者对相应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以及一些专业知识的讲解,其中会涉及到无缝隙护理理念、护理的目的、护理的意义以及整个护理的流程,结合手术过程中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整个手术流程也会包括手术之前的通知探查以及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开展手术的过程中要结合手术的情况进行护理。在手术之后还需要将病人送到病房进行交接班,检查手术室是否存在缺失的物品及时的补充,保证病房手术的消毒处理。其中主要涉及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不同护理措施。第一,手术前的探视。将手术通知告诉相应的人员,护理人员在下午探视病人的时候需要对病人的病情、心理状态以及整个身体情况和过敏史进行综合评价,让病人与家属了解手术室的环境、手术的方案以及手术前后可能存在的一些并发症,并且解答病人和家属的一些疑问,让整个病人的依从性得到全面的提升,从而更好地配合手术减轻病人不良的负面心理情绪。第二,手术中的护理。手术中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信息、手术的位置、手术中用药的具体情况,对患者的隐私进行保护,然后进行保温处理。这一期间需要护理人员与病人及时的沟通,尽量地谈论一些病人感兴趣的话题,这样能够分散注意力,当患者紧张、抑郁、焦虑的情绪得到缓解的时候,都要能够提高护患之间的关系。在病人手术位置暴露的时候要避免手术部位的损伤,手术过程中要积极的配合医生。整个手术的过程中要体现出护理人员的价值,还要根据手术进行观察,提供医生所需要的手术物品。第三,手术之后的护理。手术结束之后需要通过专门的运输通道将病人送到病房内,同时还要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手术室内护理人员与病房的护理人员要进行交接,加强对手术之后注意事项的讲解,避免出现并发症的发生。

2结果

2.1两组组病人手术指标的对比

在整个手术的过程中需要对两组病人发生手术感染以及褥疮的发生概率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第二组病人的整体感染概率要明显的低于第一组病人,具体情况见表1。

表1两组病人手术指标对比

微信图片_20250306171207.png2.2两组病人心理状态的评分

结合两组病人在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之后的焦虑、压抑情绪进行综合评分,

表2两组病人心理状态评分

微信图片_20250306171209.png3讨论

在当前我国医疗行业不断创新发展的时代,医院中采取手术是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它对于急救治疗至关重要,手术室的护理质量也会影响到整个手术的治疗效果以及病人的预后恢复情况。因为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对于病人会存在一定的创伤性,导致手术之后存在并发症的可能,手术的风险系数儿也会不断的增加。另外,在手术的过程中病人会受到多种外在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心理比较脆弱,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疼痛。同时,对于手术的一些未知也会造成抑郁和恐惧的情绪,这样对于手术的治疗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也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于手术的治疗要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保证病人的整体护理效果,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病人对于疾病的认知能力,实现整个手术治疗预后目的。在我国,护理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无缝隙护理理念的提出,对于护理中病人的体验。更加注重的强调他通过以病人为中心,让病人受益与现代化的护理理念相结合。通过在护理过程中相关问题的不断解决处理,保证病人在手术后的护理效果以及治疗水平,为病人提供全方面的护理服务,加强护理服务质量,满足病人对于护理的各种要求。针对于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的情况,特别是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每一个环节无缝隙的链接能够消除各种隐患和缺陷,从而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服务,最终保证护理的效果。现阶段,我国医院诸多科室护理都采取了无缝隙的护理方法,它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就。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的是采取无缝隙护理以及常规护理方法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采取无缝隙护理的这组病人发生手术感染以及褥疮率得到了明显的控制,同时病人的心理状态也比较良好,整体的评分要优于常规的护理。所以需要提高对无缝隙护理方法的全面应用和重视。

结合上述内容可以发现,在当前我国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通过无缝隙护理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手术过程中的一些不良症状,同时避免手术之后病人的一些不良情绪和不良反映,加强整个手术治疗的整体效果,保证整体的服务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政秀.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预后改善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3):1003-1006.

[2]周新.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9):289-290.

[3]李悄媛,钟晓红,苏婷花.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3):179-181.

[4]任蕾颖.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8,24(2):148-149.

[5]游凤云,林羽,严肖,等.无缝隙护理策略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2):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