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前期防治不到位
现阶段的水稻作物种植和管理工作中,大多数种植人员都是在发现病虫害后才开始进行防治工作,不仅影响了最终的防治效果,对降低病虫害威胁、控制防治成本也造成了一定制约。因此,水稻病虫害防治实践过程中,应在前期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预防,最大程度降低病虫害造成的威胁。但是由于部分水稻种植人员没有受过系统、完善的农作物种植培训,对水稻病虫害的科学防治认知不明确,往往依据自身的种植经验开展防治工作,很有可能会导致作物病虫害控制不力,最终使水稻植株受到严重威胁。
2农药选择不当,使用不规范
农药作为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农药防治工作具有见效快、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势,因此被种植人员广泛应用。在使用农药过程中,部分种植人员并没有接触过明确、系统的使用农药培训,对农药的类型选定、用法用量等缺乏深入挖掘和研究,甚至部分水稻种植人员为了提高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盲目增加农药用量和次数,严重影响农药的整体使用效果,使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受到限制,既影响了水稻的正常生产,对食品健康安全也产生一定危害。
3不重视绿色防治
部分地区对病虫害防治方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种植户对水稻病虫害防治的作用认识不够深刻、全面,没有形成科学绿色的防治意识。而且当地对于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的宣传力度不足,导致种植户没有形成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坚持绿色环保理念的意识,难以让种植户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无法落实与实施绿色环保病虫害防治工作。
二、水稻病害的防治技术
1稻瘟病防治
该病害还有另一种别称,名为稻热病。和其他病害相比,该病害有着危害性大、流行范围广等特点,除此之外,真菌是引发该病害的重要原因。病菌会通过昆虫和风进行传染,如第一年种植水稻时患上该种病害,来年再进行种植工作还会引发稻田感染,所以,做好该病害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在防治该病害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若想彻底杀灭稻种的病菌,就应做好种子的晾晒工作,当晾晒完成,再选用30%百克乳油2000倍稀释液浸种一天左右;第二,用稻瘟灵1000mL兑水70kg进行喷洒,可有效抑制稻瘟病的发生。
2恶苗病防治
该种病害又被称为徒长病,不仅会危害水稻的各个生长期,还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当水稻感染该种病害后,和其他健康稻苗相比,其涨势较高,并呈现出淡绿色。与此同时,也会大大降低水稻的抽穗率,在其茎秆部位出现粉状物体,如病情严重,还可在其茎秆上发现黑色颗粒。而在防治该种病害的过程中,通常可采用15%的401抗菌剂1200倍稀释液兑水浸种,一般情况下,浸泡时间不超过3天。除此之外,也可使用50℃温水进行种子的浸泡工作,浸泡0.5h后可起到消毒灭菌的作用。
3纹枯病防治
纹枯病可对水稻造成大范围减产等危害,其减产率可达50%甚至更高。一般情况下,该病害还会在水稻抽穗时期加重对水稻的危害程度。在防治该病害的过程中,第一,要做好水稻的选种工作,以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为主;第二,应做好水稻的日常管理工作,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保障稻田的通风性,并及时为稻苗补充水分以及养分;第三,一旦该病害爆发,就可选用适量的井冈霉素兑水进行稻田的喷洒工作,每日应喷洒三次,间隔半个月左右再选用纹枯灵等药物防治。
三、水稻虫害的防治技术
1稻飞虱防治
该种虫害会藏身于草丛之中,通过吸食水稻幼苗的汁液来生长,一旦水稻出现该种虫害,就会在茎秆等部位出现斑点,严重时水稻还可发生全株枯萎等现象。而进行此虫害的防治工作时,可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实施:第一,挑选优质的水稻品种,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第二,在栽培水稻的过程中,做好水稻施肥与浇水工作,并增强田间的通风性,从而抑制稻飞虱的生长;第三,可通过培养蜘蛛等稻飞虱的天敌来减少病虫害的产生;第四,一旦虫害发生严重时,就要采取相应的药物防治手段,以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75g·hm—2为最佳剂量,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二化螟防治
该种害虫还有另一种别称,名为蛀心虫,主要出现在水稻的生长期,对水稻生长具有严重的抑制性作用,严重时,会直接造成水稻枯死现象。此外,在水稻的分蘖期,该种虫害的危害最为严重,其幼虫会寄生在水稻叶鞘内部,进一步啃食叶鞘,并可在水稻外侧发现黄色斑点,当幼虫啃食水稻秆叶后,就会导致水稻叶心枯死,从而危害水稻的生长。在防治该种虫害的过程中,应在水稻收获季节除掉稻田的病原,进一步控制虫害的数量。如收获时节,稻内二化螟数量较多,可在二化螟化蛹高峰期,采取深灌方式,深灌水时间约为3天,从而杀灭害虫虫卵。
3稻水象甲防治
该虫害最早出现在唐山,随后蔓延到各个地区。一般情况下,该害虫的身长在3cm左右,虫身略微弯曲,胸部较宽。该虫害的成虫会吸食水稻的叶片;而幼虫则会寄生在水稻根部,严重破坏水稻根部,从而造成水稻死亡。在防治该虫害的过程中,可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物理防治,该虫害的趋光性较强,因此,相关人员可在稻田中配置黑光灯,会起到良好的诱杀作用。同时,该虫害喜爱甜食,在田间设置适量的草靶,并喷上糖醋水,从而诱杀成虫;第二,可通过药物防治,采用适量的三唑磷乳油兑水进行喷洒,从而消灭稻田中的虫害。
四、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1对种子做防害处理
由于水稻病虫害会贯穿水稻的整个生长周期,因此,做好种子的防害工作至关重要。种植人员应选择优质的水稻品种,尽可能挑选质地坚硬、叶毛多的稻种,这对水稻病害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同时,长期种植同一稻种也会加大病虫害的发生几率,所以,应不断更换新型稻种,在播种前期采用浸毒灵进行泡种工作,这对水稻细菌性疾病可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
2做好消毒床土工作
由于水稻种植面积较大,其种植地形也较为复杂,那么在选择水稻品种的过程中,应选择适宜当地播种的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因地制宜,同时,还应选择抗病能力强的稻种,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在播种水稻时,要选择旱地培育稻苗,当稻苗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再进行移植工作。而在旱地播种前,应做好土壤的消毒工作,可将适量的敌磺钠和水按照比例喷洒土壤,从而保持土壤的湿润性。此外,还要保证农田土质的疏松与平整,可有效预防水稻立枯病,从而降低秧苗的死亡率。此外,在进行插秧工作时,还要确保将秧苗稳稳插入田中。
3科学合理的施肥
当水稻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土壤的养分就不能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而此时就需要做好水稻的施肥工作,从而保障水稻吸入养分的充足性。将氮、磷、钾等肥料按照一定比例施入稻田,并给足水稻水分。
4科学的选用农药
种植人员在选用农药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科学依据,禁止使用未经批准的农药。在选用农药的过程中,应以残留小的农药为主,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此外,还应结合当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综合考虑农药的种类选择,不可只注重药效,应注意农药配比的合理性,并按照比例对稻田进行施药工作。
结束语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行,能有效保障我国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还能对水稻产量、质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各地方部门应不断研究与改进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并发挥自身的效能,将其落实到种植户的日常生产中,保障水稻种植的质量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勇祥。水稻病虫害防治要点[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2):23-24.
[2]伍雪媚。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防治对策[J]。新农业,2022(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