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现场施工管理难点与优化措施

刘俊杰

建德经开集团控股有限公司,311606

摘要: 建筑工程领域转型不断加深,工程项目管理亟须改革,解决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作为现阶段建筑行业的重中之重,其应用情况不仅影响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还关系到建筑结构的质量。所以要对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现场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制定解决对策。
关键词: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施工现场;管理难点;解决对策
DOI:10.12721/ccn.2023.1628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建设单位通过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自身风险,提升建设效率,不过这种模式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如果没有专人进行管控,没有对细节内容进行调整,会导致施工现场混乱,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建设单位要对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进行系统地研究,重点做好合同管理以及规划审核等工作,并对总承包单位行为予以规范,使其按要求完成任务。

一、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内涵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本质是建设单位与工程总承包单位之间签订合同,对建筑工程项目涉及的设计方案、材料采购、施工管理等进行全方位承包,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造价、工期、进度等负责,在建筑行业内部也叫“交钥匙”。相比于传统的承包模式,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有效地节省了建设单位的工作量,建设单位只需要在选定工程总承包单位时组织一次招投标工作,后续分包单位协调、材料采购等均不需要建设单位参与其中,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及精力。在招投标开始之前会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情况确定总体投入,因此在造价控制上也有着明确的依据,可以对造价进行有效的管理,消除成本损失问题,降低建设单位的风险。在总承包商选择时要注意其专业性,同时还要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单位,以此来保证工程项目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并可以使建设单位和总承包单位达到双赢的目的。

二、优劣势分析

(一)施工管理优势

从建设单位的角度来看,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优势主要是可以提高工作的明确性,将工程项目过程中各项风险降低到最低。例如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所使用的材料价格上涨,向工程总承包单位转移,同时如果工期和工程合同总价不变,建设单位工程建设周期和总投资额都不会出现问题,也不会在这种竣工阶段出现偏差,方便建设单位对成本进行控制。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性较强,许多建设单位并不具备相应的经验,在具体工作落实方面具有较多的难题,甚至一些建设单位还要留出一定的预算用于聘请专业人员来开展这项工作。而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有效解决了这种问题,方便现场管理,提升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1]

(二)施工管理劣势

从现在的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使用情况来看,尽管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劣势依旧不容忽视,对于建设单位来说,所有的管理工作都由工程总承包单位来开展,以此来降低建设单位面临的压力,同时也可以提升现场控制水平,不过这种情况会导致建设单位并不能充分地参与到建筑工程项目中,在问题出现时也无法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与此同时,由于建设单位仅需要在选择工程总承包单位时开展相应的工作,并组织招投标和签订合同等,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总承包单位各项资质的审核,验证其是否存在不良行为以及其他会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行为。重点审查总承包单位内部财务履行能力,如果没有做好这项工作,会埋下巨大的隐患,对建设单位的未来发展造成影响。需要注意的是,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在管理工作上是工程总承包单位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在出现工作分歧。

三、施工管理难点

(一)执行力差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面会涉及许多施工单位。现阶段,在协调建设工程项目中,施工总承包单位会通过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来进行管控,这种管控不需要过多的人力,需要少量管理人员和分包单位、劳务单位等进行沟通协作来完成现场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的管理层级。从现阶段工程项目开展情况来看,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中不同的层级的组织结构上呈现出线性的特点,信息传递难度大,这就导致这种工程项目推进缓慢,一旦出现施工问题,将无法第一时间进行处理,而这种威胁会影响最终的建设水平,甚至降低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2]

(二)管理难度高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有着多且复杂的管理层级,每一层级的单位在工作过程中首要保证自身的利益,这样就会造成对下一级利润压缩也导致承包单位存在一定的违规行为,甚至会出现转包或违法分包的问题,对于施工现场来说,部分施工单位或人员为了提升自身效益,也会进行偷工减料的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项目的完成[3]

(三)交叉施工多

建设工程项目涉及专业较多,同一工程内包含土建结构、消防系统等内容,这就需要不同专业的施工单位进入现场开展工作,所以交叉施工经常出现,而不同专业由于工作人员数量较多,专业不同对其管理具有较大的难度。一些施工单位在对现场进行管控的过程中,从自身出发并没有站在大局考虑,也就导致建筑工程项目建设阶段问题频发,直接提升了管理难度[4]

(四)项目管理综合性强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在我国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在一些专业领域中缺乏相应的管控经验,而在建设单位和工程总承包单位交接工作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定的分歧。与此同时,因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对总承包单位分管工作划定了明确的范围,涉及内容较多,对于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以及专业素养具有明确的标准,不过建筑行业内部一些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这就导致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效果并不理想。

四、施工管理优化措施

(一)建立分包商名录

在分包过程中,为了防止出现问题,应建立潜在合格分包商名录,方便进行管控。建设单位需要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需求,提前对专业施工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再结合自身特点建立长久合作机制,将优秀的专业企业列入长期合作分包名录之中,并对其进行定期的综合考核,通过长期筛选优化来完善分包商名录,并保证充足的数量可供建设单位进行选择,在这项工作中要结合不同专业、不同资质以及不同的建设范围来制定分类管理,从源头上解决边向分包转包的问题出现,针对发包模式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制定人员准入制度,做好工作人员和分包单位进场考评。

(二)杜绝恶性竞争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关键在于合同。通过合同可以明确建设单位和总承包单位的权限和职责。由于现阶段建筑市场成本、利润相对透明,各类建筑工程开展需要根据市场情况来最终确定价格,尤其是民用建筑工程项目,成本已经不是秘密,所以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工程总承包单位,在签订合同过程中不仅要明确各类投入,还要对资金、人员、技术、信誉管理等进行全方位评估,完善合同条款,通过合同来规范后续的各项工作,避免出现纠纷问题。

(三)做好项目策划

在应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过程中要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工程总承包方的项目管理要由各个专业领域的人才组成,所以人员高度配合密切协作才能顺利完成工作,建设单位也要对这项工作进行适当的干预,在对总承包单位进行审核的过程中,对其策划方案进行严格的审计,对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在全部完成之后还要做好演练和验证,避免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处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作为现阶段建筑领域的关键,其应用水平直接影响到行业的未来发展,所以建设单位要正确认识到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重要性,并且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找到解决方案,在组织开展建筑工程的过程中,通过这种模式来规范总承包单位的各项行为并解决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卢恩猛,黄超,江坤等.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现场施工管理难点与改善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18):229-231.

[2]曾美恩.基于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工程造价管理的策略分析[J].建筑与预算,2022(10):10-12.

[3]江盛权.论以设计院为主体的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J].建筑安全,2022,37(06):12-15.

[4]王军安.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施工单位的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2(04):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