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对城市生活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在当代城市建设中,园林工程成为了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园林设计是一门集艺术性、技术性、工程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内容。园林设计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涉及到各个方面,应实行系统化管理,而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在景色园林规划设计层面,传承传统风景园林设计理念的同时,不断创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手段,执行高效率设计理念,加快风景园林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一、生态学理论在市政园林景观设计的必要性
在各级建设单位倡导并贯彻“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的建设理念下,在追求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稳定共存的目标中,将生态学相关理念引入和落实到风景园林设计中,不仅能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文化需求和思想需求,而且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艺术氛围和审美体验,将生物多样性、因地制宜、节约能源等多种思想理念融入风景园林建设中,促使风景园林建设在节约能源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领略“绿水青山就是金三银山”理念所呈现出的强烈时代画面,风景园林建设是集环境保护、环境设计、城镇规划为一体的工程设施,也是推动城镇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关键举措,将生态学理论渗透到风景园林的设计和建设中,能为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奠定基础,使风景园林设计拥有多元化的思想内涵。
二、市政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一)和谐生态美学原则
城市与自然是人类活动的精神财富,城市给自然增添了深厚的人文底蕴,自然给城市增添了很多诗情画意。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如同两面镜子,相互之间烘托内涵,有益于人类自身的和谐发展。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表现在园林景观的宜人性,简单来说,是合适人类活动的环境,包含迈向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活状态环境。生态美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商业领域的主流,很多设计大师都遵照绿色生态美学概论进行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可持续设计要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进行,设计出的城市园林才能具备良好的使用功能。城市建筑规划设计应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相互之间烘托建筑美和自然之美。
(二)整体性原则
城市景观规划时,一般会建造多个风景园林,以便于覆盖整个城市居民的活动范围,但是不同城市区域给风景园林提供的建造面积不同,周围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也不同,因此设计风景园林的时候,要首先考虑其建造主题和整个城市主题有所关联且相互协调,然后根据不同地域的建造因素独立设计建筑工程。比如工作区的人们平时主要以工作为主,很少会主动游逛园林,因此工作区附近的园林可以设计的简洁大方,道路四通八达,方便人们的出行交流;而生活区的人们在工作结束或休息日时,有很大概率前往园林游览放松心情,因此生活区附近的园林可以设计得别具匠心,道路曲径通幽,亭台雅阁林立,方便人们观赏和休息。
三、生态规划理念下的市政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点分析
(一)应用低碳环保材料
水景设计时尽量选用低碳环保材料,以保障景观设计科学性与环保性。园林景观水景设计一般会设计水景建筑,例如水榭与栈桥等,可与自然水景生成鲜明对比,营造轻松环境氛围,例如京桥设计给人以视觉享受。所以建筑结构设计时需顺应低碳需求量。为提升废物利用率,设计师可选用环保低碳材料,以此可降低能源浪费,可减少生产与运输时的能源消耗,提升材料利用率。
(二)园林景观的色彩设计
园林景观的色彩设计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在客观因素和主观限制的影响下,最终都是为了实现色彩统一协调的目的,从而达到视觉上的美感设计新高度。园林景观的配色要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与合作,充分考虑景观的色相与明度,设计人员要拥有辨别选取主色调和点缀色的能力,科学合理地选择合适的色彩。在选择合适的主色调和点缀色之后,也要充分考虑各种色彩的所占面积,要看整体色彩是否丰富,也要看色彩选择是否符合场地氛围,在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之下选择最合理的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景观的配色也要突出空间设计感。色彩的变化是难以预测和控制的,在景观设计中也会出现很多不同的空间,每个空间之间也需要过渡,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通过使用不同的技巧营造不同的空间设计感与色彩感。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突出空间设计感时,便可通过变换颜色使用及使用颜色交叠等方式,达到想要的空间效果,以此来强化空间感。
(三)生态花坡设计
在设计生态花坡时,根据有高差的山坡地形,将白晶菊、耐水性植物、地被菊等种植在山坡间,从而形成多色彩植物五彩花坡,不但可以控制径流量和山体水,还可以对其进行有效地过滤净化。采取把旱溪设置于坡地周围的做法,地面是由鹅卵石铺设,在出现降水过大的情况时则截留容纳周围的雨水,即使遇到干旱天气也可以把优美的景观呈现出来。
(四)植物品种规划设计
在植物景观设计中不仅需要考虑植物的美观及相互之间的搭配关系,同时还需要兼顾植物自身的生存能力和经济成本。与建筑、山石、水流等环境景观不同,植物景观对于自然环境的要求较为严格,只有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肥度等才能够保证植物健康茁壮地成长。因此,植物景观设计需要尽可能地依托当地的本土植物,不可盲目地照搬其他地区的植物设计,在引进外地植物时必须要进行严格的考查和筛选,既要确保引进的植物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环境,同时也要尽量减少日常的养护压力,避免因照料不周导致植物死亡。此外,在引进珍贵或者娇嫩植物时,必须要明确专人进行看护和管理,避免因游人采摘或者管理不善造成植物损毁,进而造成风景园林的经济损失。
(五)建筑生态化设计
在建设生态公园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建筑物的问题,问题一,如何与建筑风格保持一致,构建和协调景观,问题二是如何处理建筑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在自然环境中,建筑物数量应尽量控制,在建设必要功能型建筑时,要把对自然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对材料进行选择时要以可回收的绿色类型为主,在设计建筑风格时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的特点,两者之间要保持协调一致。
结束语
随着社会科技水平和民众生态学意识的提高,生态性风景园林景观越来越深入人心,并越来越融入人们生活中,而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渗透、探索和拓展也越来越重要,本文就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渗透与体现展开了详细的研究,以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再生,减少废物的排放,增强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使人居环境走向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倪昌瑜.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进行创新的策略探讨[J].广西城镇建设,2020(12):72-73.
[2]张飘逸.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20,43(24):97-98.
[3]张盛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分析[J].南方农业,2020,14(36):28-29.
[4]蔡建辉.基于生态规划理念下的市政园林景观设计[J].城市建筑,2020,17(33):155-157.
[5]方翠莲.基于生态规划理念下的市政园林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20,43(10):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