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张德忠教授巧用旋复代赭汤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经验

许丹

武汉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湖北武汉,430014

摘要: 张德忠教授作为武汉市名老中医肿瘤专家,从医工作40余年,临床经验极为丰富,擅长应用旋覆代赭汤治疗上消化道肿瘤,临床上每获良效。旋覆代赭汤证,载于《伤寒论》原文第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此方由旋复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石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组成。主治胃虚痰阻,气逆不降所致的心下痞满,噫气不除,呃逆频作,反胃呕吐,吐涎沫,舌淡,苔白滑,脉弦而虚。
关键词: 张德忠教授;旋复代赭汤;肿瘤
DOI:10.12721/ccn.2022.15700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导师选方,谨守病机,药量配比,法度严谨,认为该方标本兼治,虚实互调。故在临床中,对此方运用颇有心得体会。他认为,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一升一降为人体气机升降之关键枢纽,此方抓住人体气机升降的要点,尤其以胃气为主,胃主受纳,以降为顺,胃气虚则升降失常,胃气不降则噫气频作、呃逆、或恶心呕吐;脾为胃代行津液,脾之功能失调,健运失司,脾不运化水湿,聚湿生痰,痰浊内阻,气机不畅,则心下痞满,呕吐涎沫。胃虚宜补,痰浊宜化,气逆宜降,故治宜益气和胃,降逆化痰为基本原则。此方不仅使用于外感热病,而且同样适用于上消化道肿瘤患者,不管曾经是否治疗过,大多数表现出来的症状,其性质不外乎本虚标实,本虚即脾胃气虚,则表现出噫气频作、呃逆、恶心呕吐等症;标实即气滞、痰阻,则表现出心下痞满,吞咽梗阻,食入即吐等症。张德忠教授临床应用时,常变通扩大本方的应用范围,举凡有上逆之证,均可辩证治之,出入化裁,甚见疗效显著。现精选张德忠教授临床典型病案如下:

1、(案例)食管癌梗阻案

杨氏,女,80岁,山东烟台人。2008年春患者因“进食梗阻,进行性消瘦”住院检查。胃镜示:食管中上段鳞癌(中晚期)。甲状腺B超示:左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因考虑患者年龄较大,无法行手术及放化疗治疗。经好友相邀张德忠教授前往山东烟台会诊。症见:患者面色晄白,神疲乏力,吞咽梗塞感,食入即吐,口淡不渴,泛吐清涎,腰膝冷痛,双下肢微肿,睡眠差,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体胖大、边有齿痕,脉沉细。本证主要为脾肾阳衰,胃虚痰阻气逆。治则温补脾肾,和胃降逆化痰,抗癌解毒。拟药:旋覆代赭汤合右归丸加减:旋复花10克(包煎),代赭石20克(打碎先煎),人参6克,干姜6克,法半夏10克,威灵仙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半枝莲20克,夏枯草20克,淫羊藿10克,白茅根10克,鸡内金10克,神曲10克,炒山楂10克,大枣3枚(擘),炙甘草6克,陈皮10克,蚤休10克,杜仲10克,肉桂3克,菟丝子10克,枸杞10克,当归10克,补骨脂10克。水煎服,每日三次,每次150ml,服药10日左右,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纳流食可。原方加减微调服用3月后,症状基本好转,可正常饮食,体重增加。随后将上方加减制成散剂冲服,3年后到医院复查,一切指标均正常。5年后随访,身体健康。

按:患者长期饮食不下,阴损及阳,导致脾肾阳气衰败,饮食无以受纳和运化,津液输布无权,故神疲乏力,泛吐清涎,口淡不渴,腰膝冷痛,双下肢微肿,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脾胃虚弱,痰饮内生,阻塞咽喉则吞咽梗塞感;胃失和降则食入即吐。舌淡、体胖大、边有齿痕,脉沉细属于气衰阳虚之象。此方旋复花、代赭石重镇降逆止呕;法半夏、陈皮、干姜等降逆化痰;人参、大枣、炙甘草补气健脾和胃;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夏枯草、淫羊藿、白茅根、蚤休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利小便;威灵仙消骨鲠,通络止痛;鸡内金、神曲、炒山楂消食和胃;当归、枸杞滋阴;肉桂、菟丝子、杜仲、补骨脂温补肾阳;炙甘草又调和诸药。

2、(案例)胃癌呕吐案

陈某,女,56岁,汉族,湖北武汉人。因患者2014年01月08日行“胃癌根治术”,切除2/3;术后病检:(远端胃)低分化腺癌,侵及胃壁全层及浆膜外脂肪组织,大弯淋巴结(3/10)转移。术后化疗8疗程(2014年08月13日止)。期间2014年02月12日行端回肠造口术。既往史:慢性肠炎;肝囊肿。症见:呕吐涎沫,神疲乏力,四肢麻木,心悸,气短,纳差,睡眠差,大便(造瘘),小便正常。舌淡,苔薄,脉细弦。证属脾气不足,胃虚痰阻证。治则:健脾益气,和胃降逆,抗癌解毒。予旋复代赭汤加减,加大代赭石剂量以加强重镇降逆之功。拟方:旋复花10克(包煎),代赭石20克(打碎先煎),党参10克,法半夏3克,竹茹10克,黄芩10克,苦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威灵仙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半枝莲20克,夏枯草20克,淫羊藿10克,白茅根10克,鸡内金10克,神曲10克,炒山楂10克,酸枣仁10克,夜交藤12克,陈皮10克,炙甘草6克,二花藤20克,灵芝10克。服用7剂后复诊,患者诉症状减轻,但仍见神疲乏力,四肢麻木,气短,纳差,继上方化裁加黄芪20克,广木香10克,再服15剂后,症状明显好转,后每换季综合调整一次,随后2年余追访,病情稳定,无复发。

按:患者因素体脾胃虚弱,加之手术化疗之后遗症,损伤脾胃阳气,日久中虚生痰,痰湿不化,壅阻中焦,致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表现神疲乏力,气短,恶心呕吐等症。上方中以旋复花、代赭石、法半夏重镇降逆和胃止呕;党参、灵芝益气健脾养血;鸡内金、神曲、炒山楂消食和胃;竹茹、黄芩、苦杏仁、浙贝母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威灵仙通络止痛,消骨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夏枯草、二花藤、淫羊藿、白茅根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利小便;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陈皮助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效;炙甘草调和诸药之用。诸药合用,标本兼顾,共奏健脾益气,和胃降逆,抗癌解毒。

旋覆代赭汤证适用于伤寒经汗、吐、下,解之后,心下痞硬堵闷,噫(嗳)气不除之证。但要注意如患者兼有大便泄泻、腹中肠鸣者,则不能用之,应选用生姜泻心汤。如《伤寒论》中所说:“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虽然二方都能治心下痞硬、噫气,但本方适用于胃中虚气上逆而致的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要记住大便泄者禁用;生姜泻心汤则治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腹部有水气而肠鸣下利者,但要记住心下痞而无肠鸣不利者不能用。若心下痞满,不硬不痛,不噫气,大便自通者,则须用半夏泻心汤。三方都治心下痞证,但同中有异,临证时须分辨选用。

因此,旋覆代赭汤是张德忠教授常用方剂之一,常用于调畅脾胃之升降气机。叶天士云:“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张教授治病,处处顾护正气,呵护胃气。此二医案,充分说明了张教授这一学术思想,活用古方,看似平凡而又切中要旨,故常获良效,实为辩证治疗之我辈敬仰也。

参考文献:

[1]刘瑞,鲍艳举,花宝金.《黄帝内经》中气机升降理论思想的探讨[J].世界中医药,2014,(3).299-301.

[2]节阳华,张洪亮.升降理论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J].黑龙江中医药,2014,(4).2-3.

[3]王振国,张冰,曾英姿,等.中医药理论的近代嬗变及其影响 --以本草诠释方法为视角[J].山东中医杂志,201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