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冀旭瑞 马广明

石嘴山市中医医院,宁夏石嘴山市,753000

摘要: 随着图像技术在医学上的运用,医护人员可以从二维图像中更直观地观察到病人的心肌灌注和代谢状况,并利用图像引导的介入治疗,对冠心病(CAD)的治疗方式进行了不断的创新,本文对现代医学图像技术在冠心病(CAD)中的应用作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冠心病;应用
DOI:10.12721/ccn.2023.15704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老龄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冠心病的患病率也随之不断上升。尽管,医学成像技术已经被用于冠心病的诊断,但是,由于它的检测技术价格昂贵、风险系数过大,在临床上的应用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后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革新,现代成像技术已有了很大的发展。本文将对一些用于如冠状动脉病变的成像技术进行介绍,并对其在安全性、精确性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进行分析研究。

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1.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含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一种运用模数转换频率高达一千万次及以上的电子计算机,把血管造片上面的骨和软组织的图像去除掉,只留下血管图像的一种摄影技巧。能够很清楚的显现出颅内大血管、椎基底动脉、脑半球等血管的图像,为外科医治带来了安全可靠的重要依据。仅用一次造影剂即可评估其执行功能、心肌灌注等。

1.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方法

左心室造影:给病人静脉注入对比剂35ml,用几何学方法对病人射血分数、心室容积、心排血等指标进行分析,并与 VCR的结果紧密相关。DSA可以通过左室收缩与舒张时的中心点、长轴有无交叠来判断两者之间的差异。而冠脉造影术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被公认为是冠脉检查的“金标准”。通过对 DSA图像进行分析,可以精确地得到血管的宽度,还可以提供血管的底部面积、长度等信息。心肌灌注成像:可以判断出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在对比剂进入微循环的同时,可以对心脏的收缩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准确的心肌血流量。

2 64排CT技术

2.1 64排CT的含义

64排CT将使用最新一代高功率、高毫安级的球管,可实现64排探测器,具有更高的螺旋扫描速度(≤0.35m/r)和更高的时间分辨能力(<50 ms),可实现对心脏亚毫米层厚的 CT扫描在5-9 s内,可实现高质量的冠脉动脉 CT成像。

2.2 64排CT的优越性

64排CT是目前国际上诊断心脑血管疾病较为先进的 CT设备,它具有非侵入式、高效、准确、立体的特点,可以用来判断心脏的血管是否狭窄,对心脏的搭桥、支架和心功能分析有很大的帮助。该技术可实现对冠状动脉的无创性检测,是一种快速、安全、经济的筛查和诊断手段。此外,64排CT不仅能对患者进行形态学检查,也能对患者的大脑进行功能影像检查,比如使用64排CT,就能对患者的脑缺血进行早期发现。

3磁共振成像技术

3.1磁共振成像的含义

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利用具有磁间距的核素在磁场中能级之间产生跃迁的检测技术。该方法是利用人体外的高频电磁场,使人体内的物质对环境进行辐射,从而产生出与 CT类似的信号。

3.2磁共振技术的特点

MRI对人体无害,不依赖于外部辐射,不需要吸收和反射。超导磁共振成像和永久磁共振成像都可以用来检测心血管疾病。本项目拟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不同时间点下的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明确心肌组织结构的变化,明确各点上的病变程度,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片子 MRI则是以动态影像为主,能清晰地显示出梗塞区的室壁变薄及活动异常。磁共振波谱(MRS)作为一种基于 MRI的脑功能检测手段,是目前仅有的一种非创伤性检测手段。它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技术与核磁共振光谱技术,对人体某一特定组织中的化学物质进行检测的产品。此外, MRI还可以检测心脏循环中的三磷酸腺苷(ATP)含量,该技术无需辐射,可以直接反映心脏的能量代谢,但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4核医学影像技术

这一技术要求医务人员具备一定的物理、电子学、成像物理学、摄影学等知识,将不稳定核素及其标记物应用于疾病诊断与治疗等领域,标志着分子影像技术的发展已趋于成熟,对现代医学具有重大的影响。与传统的X线脑室成像相比,超声显像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灵活性,能更及时、更准确地显示出心肌缺血的室壁瘤。对于心肺疾病患者,核素心功能检测是通过检测各心跳信号在舒张期内所占的比率来判断其心肌收缩功能。用核素法研究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可明确其发生的起点和路径。

5展望

从80年代开始,医学成像技术就开始迅速的发展。心脏是我们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没有之一,一旦心脏出了问题,就会给人的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而在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已经达到了3亿,每年因为这一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大约在380万人左右,死亡率在各种临床疾病中居于第一位。冠心病(简称冠心病)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其发病后可引起心绞痛、头晕恶心等症状,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其死亡率在21世纪上半期已居世界首位。

而伴随着现代科学医疗技术的持续创新,现代医学的水平也在跟上时代步伐,在持续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医学成像技术的临床治疗及研究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为冠心病的诊断带来了更多的方法,诊断的准确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并且为医疗人员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可以让医疗人员在众多的治疗方案中选择更危险性更小、治愈率更高的一种。不同的成像技术的发展前景,与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和科研中的诊断能力、操作的难度、成本和辐射损伤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要注意的是,由于病人的情况不一样,他们的治疗方法与拍摄部位也不一样,因此,在使用图像技术的时候,要仔细地了解病人的具体情况,准确地记录病人的各项指标,并分析这种技术会不会对病人造成更大的伤害,还要考虑到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创伤的大小,并按照最优的方案,尽量让病人得到最好的治疗结果。在对冠心病的诊断技术进行创新的时候,仍然需要将现代科学的医学技术和计算机科学进行融合,只有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探索、相互研究,才能使其在交叉领域中得到更深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螺旋CT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李彤彤.医疗装备,2022(08)

[2]多层螺旋CT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刘磊;钱伟军;李立..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03)

[3]CTA与心脏磁共振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周丹丹;李华侨;任诗君.医学影像学杂志,2022(05)

[4]多排螺旋CT冠脉成像、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临床诊断价值的比较[J].张晓英;程晓莉;王竹青.贵州医药,2021(10)

[5]血清LDL-C水平变化与冠心病心梗患者的关联性分析[J].王雪巧;韩晨鹏;高海燕;刘雪芝.黑龙江医药科学,2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