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育的路径研究

庞明宇

山东大学,250100

摘要: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石。大学生作为文化传承者,需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我们不仅能弘扬民族文化,还能为世界各国带来文化交流的机会,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而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合中华传统文化需要教师在关注语言知识的传递的同时,更注重文化背景的融会贯通。这样,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的传统文学作品、习俗礼仪等,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提升对语言运用背后文化脉络的敏感度。这不仅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得心应手,也为他们日后的职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关键词: 传统文化;高校;英语教育
DOI:10.12721/ccn.2025.15714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文化意识是高校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高校英语自身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依据知识内容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借此强化学生意识、保障英语教学质量。但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传统文化渗透不到位的问题,导致文化教育工作的效果不佳。为改善现状,需要创新渗透方法,实现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实践活动的融合,在此基础上发挥传统文化渗透功能,提高学生文化意识与素养的同时,夯实现代化英语教学的基础。

一、挖掘课本中文化元素

在高校英语教学实践中,想要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发挥融合教学的优势,首先需要看到课本中的文化价值信息,善于挖掘课本文化元素,借此实现文化的合理渗透。目前使用较广的高校英语教材中均蕴含较多的文化信息内容,但是由于篇章的局限性导致中外文化相对独立,想要深入开展文化融合教育,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尤为关键。在高校英语教学实践中,为保障理想的教育效果、增强学生的文化交流能力,需合理挖掘文化元素,并对文化内容进行扩展和丰富,从而优化高校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大学跨文化英语综合教材中,例如涉及到“Managing Time”的教学内容,该单元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解读文章,通过拓展使学生了解不同文化里的个人或群体对时间的看法、态度以及在时间维度上的倾向和偏好,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培养自律精神;通过融入中国时间管理文化的精髓内容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理念,强化中华文化的传播意识,提升高校英语课堂的品质;在现实教学中,讲解传统文化时,英语教师可以巧借一些视频和图片,利用新颖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又例如在对“A Tast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的课文内容讲解前,可通过播放视频介绍英语的发展史以及我国的汉字文化,以加深学生的文化对比。此外,在讲解翻译时,也可渗透传统文化,保证传统文化影响力,例如“天人合一”这一文化理念其译文为“Heaven and man are united as one”,讲解时可适当拓展说明该理念不仅反映道家思想,同时也表达了古代圣贤所达的较高境界;通过这样的方式,可合理强化英语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心生文化敬仰的同时,合理实现文化教育。总之,高校英语教材涉及中外文化的内容处处可见。在现实教学中,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需要达标,可以借助电影、短视频等方式丰富文化渗透的形式,引导高校学生加深对文化的理解,以达到预期的高校英语教学目标。

二、广泛涉猎,增加知识储备

高校英语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对学生的文化教育,更是对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因此,高校英语教师有意识地增加自己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具有多重意义。而教师增加传统文化知识储备能提升教学语言的涵养性。教师的语言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重要对象。当教师能在教学中自然地融入传统文化知识,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沉浸式的文化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英语知识,还能在无形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另外,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是实现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有效渗透的基础。教师只有自己先深入理解中华文化,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传承。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更能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那么,高校英语教师如何增加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呢?第一,系统学习中华文化经典,如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以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第二,关注最新的中华文化研究成果,了解学术前沿,使自己的知识储备始终保持最新状态;第三,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工作坊等活动,与同行交流心得,共同成长;第四,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讲座等,丰富自己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总之,高校英语教师增加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其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关键。教师必须不断完善传统文化知识体系,从而为有效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内容重组,全面渗透

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需对英语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组合,这有助于实现中西文化融通。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智慧和价值观念,但在英语教学中,这些元素并非直接可见。通过重新组合课程内容,将中华传统文化巧妙融入英语学科,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兴趣,从而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这样的融通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还加深了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科参与度。另外,通过重新组合课程内容,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将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到具体的英语教学中。以英语课程中的Unit 3“Where did your money go?”为例,教师可以选用传统文化中关于财务管理和节俭的智慧,如将《后汉书·祭遵传》中的“克己奉公”等概念作为引子,然后在课程中通过讨论这些概念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个人理财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智慧的兴趣。此外,可以通过选择相关的传统文学作品,如古代诗词或寓言故事,探讨人们对金钱和消费的态度。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理解传统文化对于物质追求和生活态度的影响,以及这些观念在当代社会中的启示。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仅学到了英语表达的技能,更会在思维深度上体验传统文化的内涵,实现中西文化的深层次融合。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设计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小组讨论、写作任务,以促进学生在语言运用和文化理解上的综合能力。可见,教师通过上述手段,重新组合英语课程内容,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促使这些文化元素在英语学科中得到更为有机的渗透。

结论:综上所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环境下,高校英语课程的品质受到关注。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高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结合现代化教育工作的要求,对教学策略合理调整。实践证明,在原有的英语教学架构中,积极渗透传统文化的效果十分显著,不仅可以丰富高校英语的知识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户晓娟.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价值内涵与具体路径[J]. 海外英语, 2023, (09): 147-149.

[2]颜凡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传承[J]. 校园英语, 2023, (19): 51-53.

[3]周敏.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探讨[J]. 校园英语, 2023, (19): 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