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儿科护理风险原因分析及防范

罗紫霞

宁夏石嘴山市妇幼保健院,宁夏石嘴山,753000

摘要: 当前我国医疗机构儿科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护理风险,造成这些风险的因素主要在于护士缺乏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工作态度不明确,极易导致患儿在接受护理时出现间接伤害,严重则导致死亡。近几年我国对卫生规章制度进行了改革并出台了相关的管理条例,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期望日益增高,儿科护理首当其冲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为避免患儿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受到伤害引起护理纠纷,护士应当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人文素养,时刻注意保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本文重点讨论了儿科护理风险问题及防范措施。
关键词: 儿科护理;风险分析;风险防范
DOI:10.12721/ccn.2022.15710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人们在满足物质要求后,开始逐渐追求自身健康,儿科医疗护理作为医院中的重要部分逐渐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儿科护理的特点在于患儿年龄偏低、缺乏认知能力、依从性低以及需要家属进行陪护,无形中增加了医疗护理的风险。为降低患儿的痛苦,儿科护理更需要提升主动防范意识,降低并尽量消除潜在的风险因素,预防患儿受到不必要的伤害进而导致死亡[1]

一、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分析

影响到儿科护理的风险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2]:1.护士的人文素养不高,责任意识不强导致工作态度不良,没有按时进行查房或者值班;2.护士的专业水平不到位,无法支持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3.护士为新上岗人员,对工作环境和医疗设备的使用方法不能熟悉掌握;4.管理人员分工不明确,没有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头上,对管理过于疏忽,工作杂乱责任不明确;5.护士在同时进行两个以上患儿的护理时没有进行局部消毒,造成交叉感染;6.护士的工作记录水平偏低,无法进行工作交接;7.处理风险能力较差,无法妥善处理突发事件;8.无法积极满足患儿的需求,服务态度较差。

二、儿科护理中预防风险措施

(一)完善各部门规范制度

制定较为严格、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要做到奖罚分明。针对护理工作中服务不到位或者造成患儿受到伤害并且逃避责任的护士给予处罚或者开除的处理。对于业务水平稳定并且工作量超过规定业绩的护士给予奖金或者物质方面的奖励[3]。严格遵守儿科护理管理的制度,在操作前、操作时和操作后都应当及时严格检查。严格遵守护理的等级,根据患儿的不同疾病状况给予合理的护理。在进行交接班的时候严格按照交接班制度,即交接班30分钟前对患儿的病情以及用药情况进行床头一对一交接。随时做好隔离与消毒的工作,在对患儿进行抽血以及输液的过程中要保障一人一巾一带一针头,输液人员应当随时对手部进行消毒,也应当对患儿床头柜中的日用品和玩具进行消毒。工作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完整连贯。

(二)加强护士相关知识培训

医院对护士开展业务培训,有效提升各个科室的服务态度。加强新技术的学习以及新业务的落实,保障护士能够熟练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培训内容应当包含:日常生活护理、用药常识、输液常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护士应当全面掌握护理相关知识,能够为患儿和家属进行详细的讲解。医院应当每个月组织一次基础知识与护理技能的考试,对不合格者给予惩罚。着重培养一专多能的专业人才。联合急诊、ICU护士进行综合培养教育,培养儿科护士对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加强新上任护士对医疗器材消毒的熟练掌握,同时也应当加强护士对护理文书、急救器材整理、药品物品整理的熟悉程度,尽快适应工作环境。

(三)提升护士的服务意识

护士应当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不仅要给予患儿生活上的关心,更要给予患儿心理上的帮助。这在儿科护理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做到以人为本,并且积极主动为患儿提供全心全意的服务。让患儿能够得到安慰,减轻病痛。提升护士的人文素养,加强护士与患儿的有效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随时了解掌握患儿的病情状况并且及时汇报给医生,为主治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效参考。护士应当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技能来积累优秀的工作经验[4]。积极提升自身的护理质量,提升自身对突发事件的监控和预判,不断地提升处理危机的能力,并且能够做到独立完成高危疾病患儿的护理。护士应当为患儿和家属树立白衣天使的形象,充分发挥出护士的服务精神。

(四)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护士在进行护理的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对患儿进行生活方面的护理,甚至也需要进行新生儿的陪护,全程协助主治医生开展治疗工作。工作繁杂而快节奏就容易导致护理过程中不够认真、不过仔细。为了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医院的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护士的专业技能、特长、工龄以及具体的工作岗位需求来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分配。这样才能够提升护理工作的效率和医院的服务质量。提升对护理风险的预判和监控,确保护士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及血压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降低重大事故的发生,避免对患儿造成严重的伤害进而出现死亡的情况。

结束语:儿科护理不同于其他科室的护理,任务繁重而琐碎,极容易发生严重风险事件。我国专家对医护纠纷问题进行了统计,针对具体情况提出预防和规避事件的发生能够极大程度降低医患问题的出现。在对护士的工作情况分析后得出,造成护理风险的主要原因多在于护士的技术水平无法支持正常服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护士缺乏责任心、护士与患儿缺乏有效沟通、规范制度未能落实、人力资源配备不足等情况。医院应当从这些方面加强儿科护理的管理,加大对护理投诉的重视并且对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降低护理风险的出现,进而提升护理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娟. 儿科护理风险防范效果及原因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第6卷(42):87-88.

[2]黄晓娟.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 第20卷(35):217-218.

[3]刘立翡. 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 第30卷(14):221.

[4]张庆. 儿科护理差错事故分析及对策探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第7卷(28):12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