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俄航空领域科技发展背景
中俄两国作为近邻,同为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大国,十分重视航空工业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战略任务;在习总书记给“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们的回信中提出明确要求“在推动航空科技自立自强上奋勇攀登,在促进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上积极作为”[1];今年3月中俄两国元首签署的联合声明,为新时代中俄航空领域科技合作持续深化注入新的动力。
当前,中美战略博弈正在进入相持阶段,美国对中国科技封锁态势日益严重,航空工业所受影响尤为凸显;俄乌军事冲突胶着,深刻改变了国际地缘政治,国际合作基础被严重削弱,俄罗斯航空工业作为与国家命脉休戚与共的高科技产业遭受了严重的打压与限制。
二、俄乌冲突下的俄罗斯航空领域科技发展
在俄罗斯对乌克兰进行特别军事行动后,面对国际社会的大面积政治孤立和严厉经济制裁以及外交回旋空间的大幅度压缩,在西方国家施以全面科技封锁的背景下,在国家资源有限和战时紧迫的制约下,俄罗斯迅速采取措施应对,调整战略战术决策,推动新军事变革。
(一)颁布顶层科技政策规划
升级的俄乌冲突以及俄罗斯与西方之间无法弥合的政治裂痕和军备竞赛,为俄罗斯航空科技发展带来巨大的现实驱动力,俄罗斯加大对航空科技领域的重视和投入,战争后俄总统普京批准的第一个政策性文件《关于宣布俄罗斯联邦科学技术10年》便是该局势下的产物[2]。俄罗斯出台的《2030年俄罗斯联邦航空运输业发展综合规划》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旨在破解西方制裁,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
(二)高度关注高水平工程和技术人才的培养问题
俄乌冲突爆发至今,俄罗斯大量优秀的尖端航空科技人才流失到欧美等竞争对手国家。俄罗斯迅速调整先进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措施,加强高校对俄罗斯科技发展的支撑作用,依托大学开设先进工程师学院,包括航空技术领域在内的40多个工业企业共同搭载平台[3],吸引青年人才进入航空科学密集型产业。此外,俄罗斯通过综合型工程竞赛发掘天赋儿童,以此保障未来人才质量。
(三)采取反制裁措施加快进口替代进程
俄乌冲突进一步加重了欧美对俄的制裁力度和制裁后果。当前,俄罗斯进口替代政策核心方向是加速航空国产化进程、加速航空数字服务和关键部件国产化替代,同时明确航空工业财政支持计划以及本土飞机国产化生产交付计划等。
(四)针对战事需求探索航空装备科技发展方向
航空装备源自战争、服务战争又影响战争,战争的需求就是航空装备的发展方向。拥有世界领先航空工业能力的俄罗斯,针对战事发展趋势,对航空装备科技发展方向做如下探索:
1.提高直升机生存能力
在此次俄乌冲突中,便携式防空导弹大战直升机成为热议的话题之一。战场上的俄罗斯卡-50/52、米-28系列等10吨级重型攻击直升机作为装甲防护最强的直升机,同时配备了能够应对不同类型地空导弹的全面告警系统以及具有主动干扰设备能力的机载综合防御系统,有效增强了作战抵抗能力[4],彰显了俄罗斯直升机的强悍战斗力和生存能力。
2.转变无人机研发理念
廉价轻型自杀式无人机是此次战争的重要作战力量。俄乌冲突的实践验证了无人机智能化、信息化、小型化、集群化作战正逐渐形成一种新的作战理念,未来俄罗斯在契合无人机性能的同时,将进一步融入人工智能算法与自主能力的技术以及大规模使用集群无人机的战术与战略,在无人机技术和作战理念的博弈中充分验证军用无人机发展态势和演变方向的可行性。
3.未来战斗机设计满足作战力量发展需求
从俄乌战场上获得的经验教训,在俄罗斯大胆构思新型战斗机设计方案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未来俄罗斯战斗机将打造航空综合系统作战平台作为战斗机发展走向,以更高的飞行上限获取安全领域,以更强的战场感知抓住战场时机,以更全的功能设计适应战场需求,以新的思路发展航空兵部队。
三、对我国的启示
当前俄罗斯正经历着被誉为数十年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局部战争,鉴于我国航空工业与俄罗斯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深远的合作前景,了解并分析俄罗斯航空领域科技发展新动态新举措,可为我国航空工业未来科技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一)强有力的政府扶持政策体现国家意志
国与国的竞争日益激烈,归根结底是国家制度的竞争。俄罗斯以国家意志、从国家层面规划促进航空工业发展,加大国家在政策、规划、资金等方面持续的大力支持,是促进航空科技发展、把握未来战略优势的基础。我国航空科技发展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时期,科技政策和资源对创新的包容和激励,对于我国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应对科技竞争风险与挑战、建设世界航空科技强国、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强配优航空科技人才队伍
人才作为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战略性资源,直接关系着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国际竞争力。俄政府采取了多项培养高素质航空科技人才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航空科研生产能力恢复与发展。空前激烈的航空科技制高点的竞争归根结底是高水平人才的竞争,我国在新一轮大国竞争中应进一步提高人才战略意识,抢占人才高地,集聚人才发展力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融合发展。
(三)加快航空工业国产化进程
欧美对俄航空工业的制裁进一步反映出,建立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和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极具重要意义,自立自强、自主研发始终是把握国家航空工业发展主动权、抵抗外部风险的关键。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要不断提升竞争力水平,塑造发展优势,拥有自主的核心技术。
(四)重视高水平航空科技创新
俄乌战事发展再次证明: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着新质新域战斗力的巨大增值空间,科学技术作为军事发展和战争实践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深刻影响着作战空间的拓展、战争形态的变幻和战略领域的催生。我国已转向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能力应适应航空领域高质量发展要求,缩短现有科学技术水平距离支撑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差距。
四、结语
俄乌血战下的俄罗斯面对“内忧外患”所采取的各项举措和开展的航空科技创新,体现了俄罗斯政府对航空工业的重视程度,再次证明了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以俄为鉴,我们必须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航空科技基础研究,突破航空领域“卡脖子”技术,培养壮大航空高层次人才队伍,加快实现航空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和航空强国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 郝照平. 以航空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N].环球时报, 2023-03-11.
[2] 稻香湖下午茶. 科技协同创新视阈下的俄罗斯人才流变[EB/OL].2023-01-06.
[3] 董映璧. 2022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科技政策篇[N].科技日报, 2023-01-03.
[4] 兵器杂志. 俄乌战场上的“空中怪兽”[EB/OL]. 2023-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