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疆西昆仑康西瓦一带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明经发 赖锡仁 白权金 郑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十一地质大队,831100

摘要: 新疆西昆仑康西瓦一带产有卡兰古铅矿、塔木铅锌矿、多宝山、宝塔山、落石沟矿床。区内找矿潜力巨大,是新疆重要的铅锌矿成矿带。基于此,文中笔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西昆仑康西瓦一带铅锌矿成矿规律与找矿前景展开探讨,以期为该去找矿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康西瓦一带;西昆仑;铅锌矿;成矿特征;找矿分析
DOI:10.12721/ccn.2021.15704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西昆仑康西瓦一带是新疆重要的铅锌矿成矿带,位于新疆西南部地区,三江造山系(西藏)以及塔什库尔干-甜水海地块(羌塘弧盆系)与羌北地块是该矿的大地构造所在,康西瓦-大红柳滩断裂在其北部方向上进行展布。断裂、褶皱构造极其发育。近年来,随着地质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在该区已经发现多处铅锌矿(床)点和铁、铜矿,显示该区巨大的找矿潜力。基于此,文中笔者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西昆仑康西瓦一带铅锌矿成矿规律与找矿前景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于参考。

1成矿地质

该区羌北地块(尤甜水海断裂进行分割)以及三江造山系(西藏)塔什库尔干甜水海地块(羌塘弧盆系)是该矿的大地构造所在。康瓦西-大红柳滩断裂主要分布在其北部区域内。中生界地层及新生界地层在该区发育非常广泛。NW向断裂是该区主要的断裂构造,同时并发与之相同方向的次级断裂,特征都为压扭性特征。同时该区还有许多NW向紧闭型的褶皱构造,区内乔尔天山-岔路口及大红柳滩断裂就此形成。该区没有突出的火山活动,且未见广泛侵入岩。蚀变流纹岩主要分布于下侏罗统底部位置上,安山岩(中厚层状、灰色)主要分布于下志留统底部位置上。区内Pb,Zn元素活化与富集与喷溢活动及爆发活动的溶结角砾岩及杏仁状玄武岩存在非常密切联系,其时期主要发生在燕山晚期阶段。区内现在已尤多个铅锌矿及铜矿等被发现,证明区内具有非常优越的找矿潜力。

2地质控矿要素

2.1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该区晚古生代-中生代赋矿沉积岩石建造主要对区内的铅锌矿成矿形成了非常好的控制。前陆盆地以及造山带等为碎屑岩建造(早中二叠系陆缘盆地)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对区内铅锌矿的成矿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铅锌矿在灰岩、白云岩建造(晚白垩世上迭盆地)下部区域内的砂砾岩中广泛存在,在其上部区域内主要分布白云岩以及灰岩(杂色)。区内铅锌矿的主要赋矿层位主要该层位的灰岩以及白云岩建造。甜水海地块边缘坳陷带内分布有晚白垩世上迭沉积盆地,而羌北地块的基底上分布有早中二叠世沉积盆地。区内基地断裂对这二者具有非常好的控制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控盆控矿上,区内的构造演化都受其影响。区内铅锌矿(同生-热液改造)也在其形成的海底热卤水喷流循环通道系统中逐渐形成。NWW向断裂是该区主要的断裂构造特征,同时也发育很多次级断裂,区内的铅锌矿成矿都与之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由于断裂的周围铅锌矿分布最多。

2.2沉积岩相与建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该区赋矿地层主要为白云岩以及细粒长石砂岩与石英砂岩等共同组成的加温达坂组(下中二叠统)地层。建造特征为浅海相细碎屑岩。区内铅锌矿的成矿与龙滩群(上白垩纪)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钙质细粒岩屑砂岩夹石膏以及白云质粉砂岩和泥岩等主要分布于其下部位置上,陆屑泥晶灰岩以及砂屑灰岩等主要分布在其上部,属于浅海相特征。区内的沉积岩以及古地理条件和古气候等特征对区内的沉积矿床的形成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浅海陆棚相盆地在早中二叠世时期由滨岸相从海相沉积盆地从下至上逐渐转变而成,其主要特征为细碎屑岩特征,区内铅锌矿(沉积型)就此逐渐形成。区内碳酸盐岩型铅锌矿主要在于克拉通沉积盆地环境相接近的位置上以及造山带边缘前陆环境区域内形成。

3矿床特征

乔尔天山向斜偏西方向的翼部地带是宝塔铅锌矿的主要分布地带,该地带地处喀喇昆仑中生代陆缘盆地内,区内广泛出露铁龙滩组(白垩统)地层,其又有两个岩性段之分,粒屑灰岩夹含生物碎屑灰岩以及黄色块状泥晶灰岩(浅灰色、灰黄色)等主要分布于其上部的岩性段内,灰岩碎屑岩(褐铁矿化)主要呈现褐-土黄色分布于下部的岩性段内。

区内具有非常突出的断裂构造,其展布方向以NW向为主,有的呈现EW向以及NE向。由于区内复杂的构造特征,为铅锌矿的形成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铁龙潭组(白垩纪)是区内的主要含矿地层,灰岩碎裂岩以及灰岩(褐铁矿化)等是其主要的赋矿岩石,同时火山岩(碎裂化强蚀变)也是其主要的赋矿岩石。目前区内已有三个矿带被圈出,在该矿矿区的中部区域内主要分布着Zn-Ⅱ矿化带,主要见于灰岩(铁龙滩组碎裂岩特征)内,其展布方向主要呈现SW向,并且具有非常大的倾角。硫化物矿石在矿带内的部分位置上可见。在矿区中部的西段位置上分布着Zn-Ⅲ矿化带,其展布方向主要呈现EW向,灰岩断层(铁龙潭组)以及火山岩(基性)二者相互交接的断裂破碎带内是该矿化带的主要分布所在,灰岩碎屑岩(褐铁矿化)是其主要的含矿岩性,区内铅锌矿主要分布在矿化带的中部位置上。

菱铁矿以及方铅矿与菱锌矿等是其主要的矿石矿物,高岭石以及方解石与水云母是其主要的脉石矿物。

灰质白云岩以及灰岩(含铅、锌)与白云质灰岩等是其主要的矿石特征,有的呈现中粒状结构,有的呈现微细粒状结构。碎斑状以及碎裂状结构特征也非常明显,这与断层破碎带存在非常大的联系。矿石有的呈现斑状构造,有的呈现浸染状构造有的则为星点状特征。

碳酸盐(碎裂状)是该矿床的主要产出位置,玄武岩内则产出的非常少,沉积岩容矿层控铅锌矿是其主体成矿特征,硅化以及弱的碳酸岩化在矿化中相互半生,脉石矿物没有太大的流体包裹体,大跨度的盐度环境以及中低-中高密度环境对成矿流体的封存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随着区内挤压作用的影响,此阶段主要发生在晚白垩纪时期,雅江洋闭合在其南部方向性的挤压作用,使得盆地逐渐由挤压环境将伸展环境给替代,为含矿热卤水成矿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这些成矿物质不断沉积下来形成矿体,其成矿类型主要为层控型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床。

4找矿标志

地层标志上白垩统铁隆滩群可作为找矿标志。地球化学标志Pb、Zn、Ag化探异常区内可以进一步加强找矿工作。区内灰岩发育地段应当深入开展地质研究工作。颜色标志灰岩表面有黑色矿物、岩石具褐铁矿化呈黄色、黄褐色特征可作为直接找矿标志。区内的构造,如裂隙以及断层褐节理部位,对寻找铅锌矿床非常有利。

参考文献:

[1]张志德,李嵩龄,杨德朴.康西瓦断裂的地质特征及形成和发展[J].新疆地质.1987(03)

[2]刘强,杨坤光,张传林,董永观,郭坤一.西昆仑康西瓦断裂显微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矿物岩石.2003(03)

[3]葛成隆,刘栋梁,王世广,韩亮,潘家伟,白明坤.西昆仑康西瓦断裂带西延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17(12)

[4]何哲峰,黎敦朋,刘健,赵越.康西瓦断裂带晚新生代构造地貌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第四纪研究.2009(03)

[5]李向东,王元龙,黄智龙.康西瓦走滑构造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新疆地质.1996(03)

[6]李得林,薛林福,张兴,李宗仁,李晓民.基于多元遥感信息的康西瓦断裂带塔什库尔干地区展布问题初探[J].中国锰业.2017(01)

[7]张占武,崔建堂,朱海平,王炬川,边小卫.喀喇昆仑康西瓦南部向阳峰一带发现石炭纪沉积型铁矿层[J].地质通报.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