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马克思主义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张占锋

华东政法大学,201620

摘要: 马克思主义与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相关,两者的融合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发展的应对措施,尝试突破了常规教学的限制,主动融入到了社会实践之中,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水平,从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并与现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
DOI:10.12721/ccn.2024.15741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把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是增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强有力的方法。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扎下根来,开花,结果,就是因为其科学原理,将其融入到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之中,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各院校要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和发展特征,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使之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共同发展。

一、当前在马克思主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总所周知,在大学的教学活动和教育工作中,老师是最重要的指导者和组织者,他总是把自己摆在课程的中心,在某种程度上占据着领导的地位,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必须要按照老师规定的学习规则来进行,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被忽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强。同时,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在面对理论性比较强的思想政治知识的时候,往往采取机械的方式,把自己的思想理念和理解的理论内容传授给学生,但是,学生的自主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了自己的知识,这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他们的自我发挥、自我理解的学习和创造的能力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这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根本理念有很大的冲突,使得思想政治课程无法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理念,也就丧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真谛。

(二)过于忽视个人价值

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善于发掘自己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与角色,从而使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大学的思想政治课中,大多数老师都把教育目标摆在首位,把学习成绩看成是学生的真实价值,而没有把学生的发展看作是教育的第一要务,让他们按照老师设定的教学方向发展,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传统的教学目标仅仅是把学生当成一种促进学校发展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们过分关注成绩和成绩,关心自己对班级或班级的总体利益的影响,让学生们对自己的价值产生了严重的忽略,从而制约了他们的全面、个性发展。

(三)缺乏社会实践训练

任何一种教育结果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而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正确性,同样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只有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才能知道教育的效果。但是,我们也知道,目前的大学老师主要是把思想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来进行,只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理论知识,而没有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导致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与此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侧重于传授理论知识,教学环境单调,教学内容单一,无法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的概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难以准确把握自己的学习方向及政治方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由于缺少实际培训,老师也不能肯定所教的教学内容有没有被学生理解,有没有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措施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内容相结合,以人的本质为基础,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大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除了要培养大学生的三观意识和政治取向之外,还必须要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发展和生活中做好自己的教育计划,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尊重和赏识,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促进他们的独立人格的健康发展。此外,老师们也要转变主导的教育理念,要始终秉持为学生服务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要将学生的情感放在心上,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另外,老师也可以搭建一个师生教学交流的平台,来了解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需要,并针对学生的发展状况,对教学内容和进度进行相应的调整。老师要对同学们在学习上有什么疑问,要及时答复,耐心地回答。与此同时,老师要注意观察,对于出现心理变化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辅导,让他们重新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真正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才能保证教学工作的成功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思想贯彻到工作中去,从而推动思想政治课程的发展和发展。

(二)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过分强调社会价值而忽略学生个体价值的做法,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理念相违背,由于一个人如果过分忽略了个体在社会发展和生活中的价值,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必然受到制约,无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这种观念,使学生意识到个体价值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价值观,要让这两种价值观互相交融,互相平衡,而不是片面地强调。此外,老师还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人发展方向和现实问题,在就业指导、职业规划、职业技能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指导,从而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和适应性得到提升,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此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马克思主义人学理念和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提高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从而使他们对社会价值观和个体价值观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能够更好地发展。

(三)建立以实践为基础的开放式教育平台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正确的价值观,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使其发挥作用。尽管学生们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和判断的能力,但是他们的社会经历还比较少,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比较薄弱,在今天这个时代,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他们很容易受到外面危险而新鲜的事情的诱惑,从而受到伤害。为此,学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借鉴马克思关于实践是人的健康价值观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的学说,搭建一个基于实践的、开放的教学平台,尽量多地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相适应的丰富的社会活动,使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切实的贯彻,在实践中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识,增强自己的认识,使其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积极向上的高素质人才。

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以人为本”的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所学到的理论付诸实施,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促进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全面型人才,为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于长征.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6):70-71.

[2]马霖.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的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构[J].福建茶叶,2020,42(01):139.

[3]苏文伟,王茜.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1):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