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冶金企业有限空间作业风险研究

​李精华

辽宁东安安全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036

摘要: 冶金企业的生产作业往往是在一个有限的封闭或者半封闭的空间内进行生产加工的,这就要求冶金企业必须十分重视在有限空间内进行生产加工时有可能会发生的诸如火灾、中毒等一系列的有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安全风险管理,以达到规避安全事故的生产目的。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力求预防和减少有限空间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冶金企业安全生产。
关键词: 冶金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DOI:10.12721/ccn.2022.15701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冶金企业内部,炼铁高炉、炼钢转炉、轧钢等主生产线和动力能源等辅助系统中存在形式各样的有限空间,进入这些罐、塔、井、坑等有限空间内作业,极易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人身伤害事故。近年来,国内部分冶金企业因为有限空间作业引发的事故时有发生,甚至有的事故还造成了群死群伤。因此,有限空间管理对于冶金企业整体实现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1、有限空间概述

有限空间主要指生产作业地点处于一个与外界相对分离的封闭或者部分封闭的空间,它的特点主要是作业人员进出有限空间的出入口较为狭窄,由于其封闭或半封闭的特性导致空间内通风不良,如果空间内存在有害物质或者氧含量不足极易发生安全风险事故。

图片12.png

图1 有限空间判定依据

冶金企业内有限空间主要可以分为工艺设备类、槽罐类、煤气设备设施类、地坑类、公辅类。其中工艺设备类包括热风炉、高炉、转炉、电炉、精炼炉、加热炉、退火炉等;槽罐类包括燃料罐、氮气罐、油罐、铁水罐、钢水罐、中间罐、渣罐等;煤气设备设施类包括煤气发生炉、煤气管道、煤气柜、风机房、煤气排送机间、阀门室等;地坑类包括精炼炉地坑、铸造坑、泵坑等;公辅设备设施类包括锅炉、锅炉过热器、空分塔、水冷塔、电缆坑( 井) 、地下液压室、地下油库、焦炉地下室、污水处理池、密闭循环水池、地下排污隧道、磨机、一二次混合机、脱硫塔、脱硫浆液箱、料仓、料斗、除尘器、烟道等[1]

2、有限空间作业主要事故种类

对有限空间内有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是进行有针对性的采取安全风险管理应对措施的关键。根据有限空间的实际操作可以看出,当前冶金企业有限空间发生的安全事故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2.1 气体窒息:冶金企业有限空间中气体窒息分为单纯性窒息气体、化学性窒息气体。类似于氮气、氩气等这类单纯性窒息气体在有限空间中含量过高,将导致空间中氧含量偏低而形成缺氧环境,此时作业人员面临缺氧窒息的风险;化学性窒息也可称为中毒性窒息,也可分为血液性窒息和细胞性窒息两类,类似于硫化氢、一氧化碳等化学性窒息气体浓度过高将在极短的时间内使作业人员呈现中毒状态,严重时将导致人员死亡,危害极大。

2.2 机械伤害:冶金企业将各种机械设备基坑、地坑作为有限空间进行管理,因其内部涉及机械设备运转,若作业前未进行有效断电、隔离等操作,有限空间内的生产操作人员由于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在生产操作过程中不能够完全按照相关生产操作流程进行作业而面临机械伤害的风险,严重时将导致人员死亡。

2.3 火灾爆炸:冶金企业各种加热设备需要使用到工业煤气、氨气等可燃性气体,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易燃气体或蒸汽在有限空间内不断聚集,当易燃气体或蒸汽浓度达到燃点或爆炸极限后,此时遇到点火源(动火作业产生的明火,物体摩擦、撞击产生的热能,高热光源,电动工具和电子仪器使用不当产生的电火花以及静电火花等),必将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2.4 触电危险:由于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空气湿度大、电气线路绝缘不良、未使用漏电保护器或漏电保护器型号不符以及焊把线绝缘损坏等,或作业人员在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未按规定使用移动式工具、手持工具、照明灯设备,动火作业用电不规范,这些都会大大提高作业人员触电事故的发生。

3、冶金企业有限空间作业风险管控措施

3.1 健全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和责任体系

完善相关安全管理体系是规避有限空间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保障。首先,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在加强有限空间安全风险问题的基础之上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其次,工贸企业应该对有限空间进行全面风险辨识,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建立有限空间专项安全管理档案,提出消除和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实施方案;最后,确保安全投入,配备必要的安全检测、通风、防护等专业设备设施,在硬件上保障作业安全;制定有限空间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规范有限空间外包作业的管理,明确外包作业安全管理责任[2]

3.2 开展专项安全教育培训

冶金企业应加强并全面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安全教育培训,公司以及各单位对涉及有限空间的授权审批人员、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设备点检人员等进行专项安全教育培训并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有限空间的分类和风险辨识评估、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审批制度、作业及应急指导书、检测仪器和劳保用品的正确使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等。以全面多频率的培训提升企业作业相关人员安全技能水平,确保其掌握必要的作业及应急救援技能。

3.3 加大现场安全作业管控力度

冶金企业应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管理,将安全风险在源头环节加以识别防范。在工作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加强作业前的安全审批和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监管。在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管理规定,在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入前由项目负责人确认,不通风,检测不合格,不允许任何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期间,进入有限空间人员必须携带相应的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仪和氧含量检测仪器(必要时携带温度检测仪),随时监测内部情况;外部监测人员定时到内部进行监测,连续监测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有限空间;监护人员始终在作业现场,并与内部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在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围挡、警示说明、作业须知等,现场放置对应的应急救援器材,并设专人现场监护,一旦发生事故避免盲目施救,救援人员需穿戴对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及救援器材进行施救。

3.4 强化应急管理,组织应急演练

针对不同类型有限空间的风险特点,对每一类有限空间编制了作业及应急指导书,以确保有限空间的作业安全以及发生事故时能够采取正确、及时的救援措施。定期开展应急预案的现场实战演练活动,重点演练预案启动、上下联动、现场抢险,以增强应急措施的适用性,加强事故前的防控,确保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里能够采取正确、有效的应急措施,杜绝盲目抢救。

结束语

对于冶金企业而言,有限空间作业是高风险作业,为杜绝有限空间事故发生,杜绝盲目施救现象出现,企业从有限空间作业主要事故种类展开分析,提出一系列的风险管控措施,力求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现场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冯卫星.浅析有限空间的危害因素及防控措施[J].中国有色金属,2017(08):62-63.

[2]施倚.冶金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存在哪些较大危险因素[J].劳动保护,2018(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