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的效果和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

张涛

甘肃省临洮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甘肃临洮,730500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的效果和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11月~2019年10月期间接诊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共72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治疗研究。依据家属治疗用药方案选择,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均为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溶栓治疗,观察组接受溶栓、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变化及溶栓成功率。结果: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且溶栓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依达拉奉在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治疗中的应用,可在溶栓治疗基础上,积极保护患者受损脑组织,为治疗效果的提升提供基础。
关键词: 急性心源性脑栓塞;依达拉奉;治疗效果
DOI:10.12721/ccn.2021.15710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心源性脑栓塞疾病作为临床常见急性病,具有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及预后差的特点,一旦延误治疗,则可造成患者大面积脑血管梗死,增加病危、中重度致残风险,需及时开展早期治疗,改善患者病情,降低疾病不良影响。药物治疗是现阶段急性心源性脑栓塞主要治疗手段,但传统溶栓治疗方案效果局限性较为明显,需在现有治疗基础上,调整用药方案,以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1]。因此,为对比分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的效果和对神经功能的影响,特开展本次治疗研究,现将研究结果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7年11月~2019年10月期间接诊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共72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治疗研究。依据家属治疗用药方案选择,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均为36例。

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4.02±4.51)岁,病程1~5h,平均(3.02±0.75)h;观察组,男18例,女18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3.27±4.29)岁,病程1~5.5h,平均(3.25±0.89)h。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核准后开展,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询问患者既往病史、临床诊断后,均确诊为急性心源性脑梗塞;家属均在知情基础上选择治疗方案,同意患者参与研究。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原发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者;排除合并其他类型严重脑血管疾病者。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溶栓治疗,即采取氧疗、低分子肝素钠、阿司匹林等针对性治疗方案。

观察组接受溶栓、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溶栓治疗同上;取注射用依达拉奉(河北医科大学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90351,30mg/安瓶)30mg,经250ml注射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30min内滴注完毕,2次/日。

患者均需连续治疗14日,且治疗期间需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

1.3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变化及溶栓成功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中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显著且P<0.05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且溶栓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见表1。

表1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溶栓成功率对比

截图1741841443.png3讨论

心源性脑栓塞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栓塞疾病类型之一,是由心脏冠状动脉内可活动粥样硬化板块经血液循环进入脑血管后导致局部脑血管阻塞后所引发的脑血管疾病,同其他类型脑栓塞疾病相似,此类疾病对于患者局部脑组织及神经功能均可造成严重损伤,引发不良预后,且治疗方式一致性高,主要以溶栓为主,但对于不同治疗方式所具有的溶栓效果及脑血管血液再灌注影响,则需进一步开展研究,予以证实。

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且溶栓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分析原因:传统脑栓塞治疗方案中,主要针对已形成血栓进行抗凝、溶解,以达到改善被阻塞脑血管血流通过量,实现脑血管血液再灌注的目的,但对于阻塞后局部脑组织及血管内所分泌的自由基缺乏有效清除作用,故可导致大量自由基在过氧化氢作用下大量生成自由基,进一步加剧患者脑组织损伤。依达拉奉在心源性脑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主要是借助器所具有自由基清除成分,积极促进阻塞后局部脑组织及血管内所分泌的自由基实现有效转化、清除,进而在溶栓治疗基础上,积极保护受损脑组织,为患者受损局部脑组织的功能恢复增加可能性,且自由基的有效清除可有效降低血小板组织在阻塞脑血管内壁附再附着风险,可辅助性提升溶栓治疗效果[2-3]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在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治疗中的应用,可在溶栓治疗基础上,积极保护患者受损脑组织,为治疗效果的提升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朱静嫣.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探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0):73.

[2]肖东芳.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7):78-79.

[3]许长敏,张小健,刘晶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3):161-16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