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精准农业视角下旱稻种植技术推广与病虫害协同防治

陈玮芹

勐海县勐阿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666202

摘要: 本文从精准农业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旱稻种植技术的推广与病虫害协同防治的策略。通过分析当前旱稻种植的现状与挑战,提出了针对性的技术推广方案,并结合病虫害协同防治的理念,旨在提高旱稻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环境污染,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精准农业;旱稻种植技术;技术推广
DOI:10.12721/ccn.2024.15710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  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精准农业已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旱稻作为一种适应性强、耐旱性好的农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旱稻种植过程中面临的病虫害问题严重影响了其产量和质量。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精准农业的框架下,有效推广旱稻种植技术,并实现病虫害的协同防治,从而提高旱稻的生产效益。

一、旱稻种植技术推广的策略与路径

(一)现状分析与挑战识别

在当前的农业生产环境中,旱稻种植正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其中,技术落后是一个显著的问题,许多地区仍然沿用传统的种植方法,这不仅影响了旱稻的产量,还使得品质难以保证。产量的不稳定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益,而品质的参差不齐则影响了旱稻的市场竞争力。更为关键的是,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有限。这既源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也与缺乏科学种植的知识和技能密切相关。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深入了解这些挑战,从而为后续的技术推广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旱稻种植的现状与挑战,可以进行实地调研,收集一线农民的意见和反馈。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以及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准确地识别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技术推广方案设计

针对旱稻种植技术落后的问题,首要任务是加强科技研发。通过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研发出更加先进且实用的旱稻种植技术。这不仅包括种子的改良、肥料的科学使用,还涉及到智能化的农业管理等方面。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旱稻的抗逆性,增加产量,并改善品质。

与此同时,开展农民技术培训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组织定期的培训课程、实地操作演示以及线上教学等多种方式,向农民普及科学种植的知识和技能。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种植水平,还能增强他们对新技术的信任和接受度。在培训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农民能够真正掌握并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建立示范基地是技术推广的有力手段。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建立旱稻种植技术的示范基地。在这里,可以展示最新的种植技术、管理方法和成果效益,让农民亲眼看到新技术的优势和潜力。同时,示范基地还可以作为技术交流的平台,吸引更多的农民前来参观学习,从而加速技术的传播和推广进程。

二、病虫害协同防治的理念与实践

(一)病虫害发生原因及危害分析

在旱稻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气候条件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原菌和害虫的繁殖,从而增加了病虫害发生的风险。此外,土壤条件也对病虫害的发生产生影响。土壤中缺乏某些营养元素或存在过多的有害物质,都可能导致旱稻的抗病能力下降,进而引发病虫害。同时,旱稻品种的选择也是一个关键因素。不同品种的旱稻对病虫害的抗性存在差异,选择抗性较弱的品种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病虫害对旱稻的危害不容小觑。一旦病虫害爆发,会严重影响旱稻的生长和发育,导致叶片枯黄、植株矮小、产量下降等问题。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旱稻大幅减产甚至绝收,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深入分析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至关重要。

(二)协同防治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为了有效应对旱稻的病虫害问题,协同防治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推广生物防治技术是一个重要的方向。通过利用天敌和微生物制剂等生物手段来控制病虫害,不仅可以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还能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例如,可以引入病虫害的天敌进行生物控制,或者使用微生物制剂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当然,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病虫害严重时,适量使用化学农药可以迅速控制疫情,防止病虫害的进一步扩散。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农药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避免过量使用和滥用,以减少对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

此外,加强病虫害的监测预警也是协同防治策略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定期巡查田间地头,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踪迹,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将病虫害控制在萌芽状态,避免疫情的大规模爆发。同时,建立健全的病虫害信息报告制度,让农民能够及时了解病虫害的动态,也是提高防治效果的关键。

三、精准农业在旱稻种植与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一)精准农业技术的引入与融合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精准农业技术的引入与融合为旱稻种植与病虫害防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这一变革的核心在于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等,实现旱稻种植的智能化和精准化管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农田环境中的各种数据能够被实时采集和传输,为农民提供了更为准确和及时的决策依据。而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则能够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揭示出旱稻生长过程中的各种规律和潜在问题。

具体来说,精准农业技术的引入与融合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智能灌溉系统的应用,它可以根据旱稻的生长需求和土壤墒情,精确控制灌溉量和灌溉时间,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是精准施肥技术的推广,通过土壤检测和养分分析,为旱稻提供恰到好处的养分供给,既避免了肥料的浪费,又保证了旱稻的健康生长。此外,还有智能病虫害监测系统,它能够通过图像识别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并预警病虫害的发生,为农民赢得宝贵的防治时间。

(二)应用前景展望

精准农业技术在旱稻种植与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前景广阔而光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渐降低,这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将更加普及和惠及广大农民。可以预见的是,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将显著提高旱稻的产量和质量。通过智能化的管理和精准化的操作,旱稻的生长环境将得到更加精细的调控,从而提高其抗逆性和产量潜力。同时,精准施肥和智能灌溉等技术的应用,也将使得旱稻的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精准农业技术还将有助于降低旱稻种植的生产成本。通过减少不必要的投入和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农民可以在保证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成本的节约和效益的提升。这对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还将有效减少环境污染。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使用,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精准农业技术通过精确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为农业的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发展中,精准农业技术将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结语:本文从精准农业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旱稻种植技术推广与病虫害协同防治的策略和实践。通过整合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智慧,我们有信心推动旱稻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冉正涛.高山旱稻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因素与防治措施[J].南方农业,2022,16(06):11-13.

[2]刘天晓,徐彬.稻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7,(15):69.

[3]陈胜梅.旱稻种植与推广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06):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