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了湖南省双峰县荷叶中学的课题研究,课题为省教育科研协会重点课题,课题的题目为“优秀地方传统文化促进农村中小学核心素养发展实践研究”。荷叶中学坐落在晚清望族曾府的大夫第内。今得大夫第后人曾昭六的诗集《宝慈阁诗集》,这是一本艺术水平较高的传统诗集,现特整理和研究这本诗集,并将它作为荷叶中学的校本教材。
曾昭六(1900—1977),字汝嘉,曾国荃曾孙,曾纪瑞之孙,曾广汉之子,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大夫第人。上海复旦大学毕业,曾任中华民国兵工署科长、西南运输处秘书长、湖南实业公司副总经理、国防部办公室秘书。抗日战争胜利后定居台湾。著有《曾文正公全集编刊考略》和《宝慈阁诗集》。
《宝慈阁诗集》共计124首诗歌,均为格律诗,绝大多数是七律。
诗集中,曾昭六有个自序,自序言:“余髫龄就傅家塾,洎稍长,负笈沪上,母氏一仍课读灯下,授以先文正公、忠襄及外氏徐文敬、文穆遗训。”曾昭六的母亲徐氏,出身巨族,她的先祖为徐潮,字青来,浙江钱塘人;康熙十二年进士,累迁至户部尚书,谥文敬。徐本,字立人,徐潮之;康熙五十七年进士,官拜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她的父亲徐琪,字花农;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兵部侍郎;为俞樾弟子,工诗文、善书画。因此曾昭六的母亲是一位会诗文的才女,充当曾昭六的启蒙老师,为他的国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下面选抄曾昭六一些诗歌,来体会其诗歌的“牝牡骊黄”和“骥驽良莠”。
诗一
听旧京歌者歌同寥音作(六首选二)
其一
重试新裁月色裙,凌波乍转白纷纷。
妆成总被秋娘妒,一曲谁教响遏云。
其二
支离已判赏音稀,不分团团锦翠围。
多谢殷勤旧时侣,夜深风雨每忘归。
这组诗歌共六首,这是其中的两首,诗歌写了听歌的情况。“京歌者”指唱京剧的人。“寥音”,即俞大纲,台湾大学教授,长于中国戏曲的研究。他的书斋名寥音阁,他和曾昭六不仅是亲戚,而且非常要好,均喜欢戏曲。两人听了歌曲之后,还一起赋诗志感。
诗中,“妆成总被秋娘妒”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妆成每被秋娘妒”。“响遏云”出自《列子》“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第一首写歌女不仅美丽而且唱得动人。第二首写自己是俞大纲的知音,感谢他请“我”听戏,每次在一起,话语很多,谈得几乎忘记回家。两绝用笔起合有度,甚有风韵。
诗二
奉酬黄达云将军越南(辛卯重九)(二首选一)
强插茱萸上白头,载将惆怅一登楼。
碧云宫殿空文藻,青琐鵷鸾自献酬。
高月幽花成缱绻,明山淡水任淹留。
抚髀尚可轻千里,直欲从君义九州。
题中黄达云即黄杰,湖南长沙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曾参加国民革命军东征、北伐、抗日战争。特别是参加滇西缅北战役,击败日本侵略军,打通了中国到缅甸和印度的国际交通线。
诗中,“茱萸”出自王维的诗句“遍插茱萸少一人”。“空文藻”出自杜甫的“江山故宅空文藻”。“抚髀”出自西晋司马彪撰的《九州春秋》,刘备在曹操手下作一偏将,见髀肉赘生,忽感岁月易逝,功业难成。
此诗写于1951年重阳日。曾昭六在台湾登楼纵目,黄杰在越南羁迟,两地暌违,不免思念故人。虽有抚髀之叹,但亦有随黄杰再建功立业的豪情。诗歌厚重典雅。
诗三
寿约农二兄六十(二首选一)
海上高飞领雁行,天涯家集拜元方。
一篇圣哲新图画,万里乡园八本堂。
宁为抱玄轻铁劵,独承求阙老青箱。
神仙未必忘周甲,尚有鱼蔬足举觞。
此诗作于1952年,是贺堂兄曾约农上六十之诗。诗中,“元方”,东汉陈纪字元方、陈谌字季方,兄弟皆以才德见称于世。元方这里指曾约农。“圣哲”即曾国藩教子之文《圣哲画像记》。“八本堂”即富厚堂。“抱玄”即抱元守一。“铁劵”即免死铁券,又称免死金牌,是皇帝给功臣的最高奖赏,若功臣犯法,持此券可免去死刑。“求阙”,曾国藩喜欢“花未全开月未圆”的境界。“青箱”原指收藏书籍字画的箱笼,这里代指诗书。“鱼蔬”,曾府八字家法“书蔬鱼猪,早扫考宝”的简称。
此诗典故多,信息量很大,富厚堂和曾国藩的特点都写出来了,高度赞扬了曾约农克绍曾府箕裘。诗中颔联对仗欠工。
诗四
游仙(四首选一)
恍惚星冠下绛霄,几多惊喜与招邀。
欲将海上双飞翼,换取京华八骏骄。
雾鬓风鬟怜小别,云袍仙褶斗纤腰。
当年眉语如相认,刻骨相思可待消。
垂帘
消魂无计透垂帘,难遣良宵况梦牵。
各有坠欢藏鬓底,漫飞绮兴又尊前。
繁英竞秀宁初润,素月流妍许再圆。
拌向岁寒矜翠袖,不须消歇已堪怜。
这两首诗歌,虽说诗题不一样,但体裁一致,都属于西昆体诗歌。诗歌比较隐晦,不知是言家国兴替还是言职场升迁还是言个人爱情?从诗句中不能一一坐实。西昆体的重要特征是“不说破”,因此读者很难“说破”。宋艳班香,缘情抒藻。不过作者处在逐鹿问鼎的社会大动荡时代,离乡背井,从大陆来到台湾,恐怕更多的是寄寓一些无可奈何的家国情怀。
仔细品读《宝慈阁诗集》,可以得出曾昭六诗歌的特色。首先格律比较严谨,声韵铿锵。其次学识比较渊博,善用典故。再次诗歌有层次感,波浪式行文,逻辑性较强,还有组词圆润,读起来流畅舒适。但是诗歌的题材狭窄,主要是应酬之作,应酬的对象也主要是家人、亲戚、老乡等人,诗歌的体裁也比较单调,主要是格律诗,因此诗歌反映的社会广度和深度都是比较有限的,惜其未尽其才。
参考文献:
[1]曾昭六 宝慈阁诗集[M]台湾:佚名出版社,1971
[2]曾国藩 曾国藩诗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佘国武 富厚堂诗话[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
[4]胡卫平 曾国藩文化世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佘国武(1968--),男,湖南省双峰县教育科学研究室副主任,高中语文高级教师,本科,著有诗文集《草萤荷露》和曾国藩家族诗词研究专著《富厚堂诗话》。研究方向: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