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职业导向下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分析

程中月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武汉,430072

摘要: 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的用人门槛被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迎来了新挑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职业水平,满足就业需求。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改革活动就此展开,本文将围绕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提出几点浅见。
关键词: 职业导向;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DOI:10.12721/ccn.2022.15705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艺术设计是一个具有极强专业性的专业,该专业中的学生未来将进入各个行业中的技术、生产、服务等岗位,需具备专业技能和实践工作能力。该专业的课程是艺术、科学与技术的交融,难度较高,具有独一无二的行业特点,必须以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为导向,对课程教学的内容、方法、模式进行颠覆性的改革。

1. 基于职业导向对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1.1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

艺术设计是目前紧贴市场需要的一项技能,而随着行业的快速变化,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课程设置必须随之做出调整,以市场需求为根据建立教学体系。过去,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或将二者融合,或安排先后顺序,并未充分突出职业导向,导致基础与专业知识的衔接不流畅。突破以上的课程设置,我建议转而采用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方法,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安排不同的课程模块,充分突出每一阶段学习的重点。将课程划分为通识教育模块、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和拓展课程模块。通识教育模块中包含英语、思想政治、计算机、就业指导等必要性课程;基础课程模块中包括美术的色彩、素描课程、制图课程、摄影课程等,为实践打基础。在这些理论课程中,会根据不同职业导向的学生安排不同的知识,突出专业的侧重点,并在其中穿插少量实践性内容;专业技能模块中拥有最重要的课程,以实训课为主,采用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实训教学法、工作室制模式等,让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和企业布置的设计任务完成设计方案的制作和产品设计,充分运用到理论和实践技能,得到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锻炼。在不同的职业导向下,专业技能模块中的课程也有不同的侧重,比如,环境艺术专业的实践任务多为建筑设计和空间设计,视觉传达专业中的实践以网页设计等平面设计为主。最后的拓展课程模块为选修课程,其中包括国画、书法、模型制作等课程,用于拓展学生眼界,激活他们的创新力[1]。这样的课程设置可有效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1.2加大实训的力度

如今,我国的经济、文化、科学均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高职学生要想进入这样的社会和行业中,必须适应新的需要,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也必须不断调整方向。为了充分满足学生需要,学校应当在实训教育上加大力度,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更大的实训室,模拟企业环境,为学生提供逼真的实训氛围,提供充足的实训材料,建设流水线、展览室、模拟室、操作室等[2]。当然,在硬件设备达到标准的同时,还需要有一支专业性更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来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以便能够结合当前的行业情况对学生做出必要指导,提出新的实训要求。利用周末的时间,实训中心也可以安排课程,学生可以自由参与活动,充分发挥实训中心的作用,减少闲置的时间。

2. 优化教学模式

通过对目前艺术设计对口行业的人才就业要求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企业对人才最为看重的两项品质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说明,高职院校需要对课程教育模式进行优化,突出实践,加大实训在课程中所占比例,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更进一步的提升其实践素养。为此,学校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要为学生提供更宽阔的实训渠道,不能完全依赖学校建立的实训中心,还要在校外建立更大的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够在工学结合的状态下完成学习。高校可以与企业联手,共同打造实训基地,并从企业中选取一部分知识和技能均突出的优秀员工,与本校教师配合,完成教学任务设计、学生成果检验和教学指导。

其次,要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允许部分学生进入企业中完成实训学习的任务,这是快速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最有效的方法。在这样的合作之下,支持项目化教学的开展,可以基于学生设计、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素质提高的实际需求来设计不同的项目,利用实训基地和企业中的环境,为他们提供充足的资源。比如,某高校广告设计专业与企业合作过程中选拔优秀学生参与企业的真实项目,包括展牌设计、展览空间布置等,该专业中的学生为企业出力,减少了企业的工作压力,同时企业中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快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及工作适应力,甚至一部分表现优秀的学生直接被企业录取,提前参与了工作[3]。这样宝贵的经历远胜于在校内学习死板的知识。

3.结语

如今,各个行业都对艺术设计类人才产生了强烈的需求,同时也需要吸纳具备更高素质的综合实践型人才。在这样的挑战之下,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必须以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和就业需求为导向,做出大的改革和调整。应大刀阔斧的改变传统课程结构,重构课程内容,打造出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我们相信,在这一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改革将成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职业型人才,加快推动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汤烨鑫,汤瑾.职业导向下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研究略谈[J].才智,2017(35):142-143.

[2] 吕雯雯.职业导向下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19):102-102.

[3]陈嘉蓉.基于职业能力导向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智库时代,2018,141(25):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