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艺术教育

何亮华

湖南省岳阳县黄沙街镇中心小学,414117

摘要: 在现行的教育机制和素质教育的理论下,学生机械的学习方式已受到众多学者和家长的诟病,传统的模拟和被动的接受使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丧失了兴趣,从而也不会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为目标的美育教育,也是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对小学生艺术思维的培养,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艺术教育
DOI:10.12721/ccn.2023.15700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美术教学是一个使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确保学生可以接受良好的艺术熏陶、科学的文化教育、多样的实践训练,教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

一、培养学生艺术思维的根本意义与价值

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艺术审美观念

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在对学生知识素养、能力素养、思维素养等的培养上做出努力。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需要建立积极的意识,引导学生了解本土文化、西方优秀文化。针对小学生艺术思维的培养,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而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较高的知识层次与良好的文化品格基础上。在个体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一定的审美观念与思维方式,这会对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如,如果小学生缺乏较强的审美观念,他们往往会难以客观地分辨事物的好与坏、美与丑,并由此失去重要的思想引擎,难以专注在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升上。因此,教师需要以美术学科为载体,做好艺术教育工作,通过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特视角、正确审美的人。

2.促使学生多角度、多视角、多层次地了解自我与世界

从某种角度看,学生艺术水平与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需要借助具备创造性的美术活动推动。美术学科作为展现社会意识形态、社会价值观的重要形式,是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展现创造者的情感、观念与精神内涵的。这些信息的呈现既是个体思想的表现,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形态与文化的面貌。优秀美术作品是创作者精准技艺的体现,是创作者智慧的结晶,也是其心灵世界的具象化呈现,由此可见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艺术思维培养的意义与价值。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纵向思维、多向思维、逆向思维等,可以使他们多角度地了解自我、认知世界,具备在优秀艺术作品中深挖创作者的思想内涵、探析其艺术构思的能力,并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渠道获取知识与文化。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思维的有效对策

1.构建具有活动性与趣味性的美术教育环境

从美术教育的本质与宗旨看,美术是具备显著艺术属性的学科,教师在实际开展与推进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将对学生艺术思维的培养放在关键的位置上,通过构建具有趣味性、交互性的艺术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美术学科的兴趣与积极性。教师需要善于利用不同的游戏增强美术教学的趣味性。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设置各具侧重点与特色的游戏任务和规则,营造轻松、欢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深入地了解、记忆美术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使学生的思维和意识不被陈旧、刻板的美术教学模式束缚,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对理论知识、绘画技巧进行应用与实践。教师应基于对优质艺术教育环境的创建,为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提供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使学生的创新思维等具备实践的条件与空间。教师需要认识到小学美术教学既是艺术教育,又是面向小学生开展的审美教育。良好的审美观念的形成对于小学生未来的艺术启发与艺术素养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使学生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的基础上,逐渐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提升其知识层次。

2.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创建多元化的美术教学模式

对于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艺术思维的培养,教育工作者需要营造良好的艺术情境、文化场景,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艺术理念。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学会利用技术手段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创建多元化的美术教学模式,由此从不同的维度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文化品格、艺术品位等。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空中课堂”,实现对教学空间的有效延伸,让学生获得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教师应基于线上平台开展美术教学,注重学生正确文化观与艺术观的树立,循序渐进地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教师还可以将较为枯燥、乏味的美术理论知识、绘画技巧等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基于形象化、立体化的美术教学形式,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线上美术教学。在引导学生深层次地了解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细致地观察学生的学习问题、学习态度等,并将其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调整与优化接下来的实训教学计划。在线下基于传统课堂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预习知识的情况,有目的性、计划性地推进实践教学。

3.从小学生视角出发,融入与渗透优质的美术知识和艺术文化

审美观念、艺术理解、艺术思考等作为艺术思维的主要构成因素,应能在各个美术教学环节中得到合理的体现。教师应面向小学生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在致力于培养他们的艺术思维的过程中,细致、全面地了解与分析教育对象的身心成长规律、学习需求、艺术品格、知识层次等[5],由此真正做到从学生视角出发,有针对性、计划性地渗透优质的美术知识与艺术文化。教师应通过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知识层次,使他们逐渐形成独特的美术作品欣赏视角。美术知识是思维拓展、能力提升的关键与基础,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了解与学习更多的美术知识和优秀文化。这样才可确保学生在不断的成长与文化品格提升过程中加深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并基于丰富的知识鉴赏与解析艺术作品。教师要基于学生对美术理论知识的理解,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纵向思维。如,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不断了解油画知识与绘画技巧,使学生懂得以何种视角与思路鉴赏、解析相关的艺术作品。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全局的视角出发,分析油画的色彩搭配与应用、构图思路,确保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油画创作技法与理念,通过大量的艺术作品赏析提高其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教师应将美术教育落实到细节中,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既要注重完善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又要重视帮助他们形成独特的艺术视角与艺术表现风格。教师不应局限在对作品的观摩与绘画模仿上,而应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实践,使学生勇于质疑艺术作品,在深入探索、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引导学生逐渐学会以不同的思路、眼光欣赏艺术作品,并在创作的过程中大胆地融入新想法与新构思。

结语

小学美术教师需要明确了解培养学生艺术思维的重要性与根本价值,能够科学地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创建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取和积累美术知识与绘画技巧的过程中,学会多角度、多维度地看待与分析客观事物。

参考文献

[1]唐慧.小学美术艺术教育核心思路的延伸拓展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7(12):132.

[2]李全军.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艺术教育[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4(11):55.

[3]吴志毅,北辰区温家房子小学 美术艺术教育.黄永刚主编,天津教育年鉴,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353,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