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家庭经济资源对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的影响

周连耀1 宁福芝1 李舒2 孙顺昌3 王劲松2

1.云南省富源县第一中学;2.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3.云南艺术学院

摘要: 有学者认为家庭经济资源在个体生涯规划素质形成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没有实证的论据实证。本文从高中生家庭收入和求学经济来源两个维度来考证家庭经济资源对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的影响程度。结果证实家庭经济资源对高中生的生涯规划素质形成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性影响,影响差异细微且复杂。贫困家庭高中生的生涯规划素质均值最高,富裕家庭的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均值最低的反差现象,说明丰厚的家庭经济资源对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的不完全是积极的影响,可能产生相悖的作用;稳定的家庭经济资源对于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的全面提升影响是有限的;短缺的家庭经济资源对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形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高中生;家庭经济资源;生涯规划素质;影响程度
DOI:10.12721/ccn.2021.157017
基金资助: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规划单位资助项目(AE18040):基于3+3新高考背景下的云南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团体心理辅导式课程开发研究阶段性成果。
文章地址:

 一、引言

生涯规划素质是指个体认知自我内在个性(兴趣。潜能。性格。需求价值观等)资源,整合外在可用(家庭、社会、文化)资源,确定生涯发展目标并追逐实现目标的基本素质。有效整合家庭资源是个体生涯规划的重要素质。家庭资源是指家庭现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物质的内涵是经济来源,即家庭的经济收入;精神的内涵主要是指文化因素。家庭经济资源是高中生生活学习的物质基础来源和保障,也是高中生生涯规划中必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有学者认为家庭经济资源在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形成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家庭经济资源对人们的生涯心理发展会产生难以磨灭的影响,但没有实证的数据加以证明。本文试从高中生家庭收入和求学经济来源两个维度来考证家庭经济资源对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的影响程度。以便在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中有的放矢,澄清家庭经济资源对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云南省54所高中学校的部分学生,样本通过微信网络问卷采集,收到问卷样本6326,经过筛选得到有效样本5806,有效率91.78。

(二)研究设计

主要采用访谈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以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调查问卷和SPSS22.00 统计软件为研究工具。《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调查问卷》包括规划意识、自我认知、职业认知、专业认知、大学认知、资源整合、决策能力、计划能力目标管理9个因子,54个条目,采用 5 级量分。问卷的试测信度系数为 0.73,正式测量的信度系数为 0.712。

三、研究结果

家庭经济资源对人们的生涯规划素质的形成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从结果看,高中生的家庭收入和求学的经济来源对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的影响复杂纷呈。

(一)家庭收入对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影响的结果比较

家庭收入是高中生的生存、求学、规划未来的经济基础,也是学业规划的外在重要的可用资源,故此,研究以家庭收入为变量进行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的研究。不同家庭收入对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F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家庭收入的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比较11.png

注:***P<0.001  **P<0.01  *P<0.05后同

从表1可知6类不同的家庭收入F检验,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家庭收入对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形成影响程度。

1.不同家庭收入的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且并非是正相关。6类不同家庭收入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的9个因子的比较,整体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 <0.001)。从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均值从高到低的排序可以看出,家庭收入与学生的生涯规划素质并非是正相关。贫困收入家庭的高中生整体规划素质是高中生群体均值较高的群体,富裕家庭群体是均值最低的群体。

2.不同家庭收入两两比较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呈现极其显著差异的是:贫困家庭与低收入家庭、高收入家庭、富裕家庭,低收入家庭与高收入家庭、富裕家庭,中低收入家庭与富裕家庭,中高收入、高收入与富裕家庭的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均凸显极其显著的差异(P <0.001)。

3.不同家庭收入两两比较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呈现非常显著差异的是:贫困家庭与中低收入家庭(P <0.001),其中生涯意识、自我认知、计划能力呈现极其显著(P <0.001);决策能力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 <0.01),其它因子没有差异(P >0.05)。呈现显著差异的是:低收入家庭与中低收入家庭,其中资源整合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目标管理、职业认知有显著差异(P <0.05)。其它六个因子无差异(P >0.05)。无差异的是:贫困家与高收入家,低收入与中高收入,中低收入与中高收入、高收入,中高收入与高收入家庭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 >0.05)。

(二)高中生经济来源对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影响比较

高中生是经济未独立的求学群体,其经济来源是高中生安心求学、完成学业的重要保障,对其生涯规划素质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高中生主体经济来源主要是靠父母,也有部分高中生经济来源不能靠父母,要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经济来源。高中生不同经济来源与生涯规划素质因子F检验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经济来源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F检验结果统计

2.png

从表2高中生的经济来源与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F检验可见高中生经济来源与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比较结果。

1.不同经济来源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比较,整体素质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 <0.001)。均值从高到低的排序看,靠贷款为经济来源的学生生涯规划素质均值相对最高,社会资助和亲戚资助次之,其它居后。

2.高中生经济来源两两比较结果: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呈现极其显著差异的是:经济来源靠贷款与打工、其它比较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 <0.001)。呈现非常显著差异的是经济来源靠贷款与亲戚资助比较(P <0.01)。呈现显著差异的是:亲戚资助与社会资助(P <0.05)无显著差异的是:靠父母与亲戚资助、社会资助、打工、其它比较,亲戚资助与社会资助、打工、其它比较,社会资助与打工、其它比较,打工与其它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05)。

四、结果探讨

(一)家庭经济资源对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的影响特点

家庭经济资源对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的形成有深刻而不容忽视的影响,其中家庭收入、高中生求学期间的经济来源都有不容置疑消极和积极的影响。

1.不同家庭收入的高中生的生涯规划素质整体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且各群体之间存在复杂的无规律的差异因素。而生涯规划素质均值较高的是贫困家庭的高中生群体,最低的是富裕家庭的高中生群体,影响因素探究如下。

(1)不同家庭收入与高中生的生涯规划素质整体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性。

因为家庭收入是高中生生涯规划与发展必须的外在的支持资源,充分体现出高中生生涯规划支持系统的生态状况。不同经济实力的家庭在生活理念、生活规划、经济计划与消费方式、支出上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家庭收入丰厚与匮乏不仅影响生涯规划的方向和实施规划的行动,也会影响个体对自我认知及生涯发展的心态、信心及对资源整合使用的基本构想。因此,不同家庭收入的学生生涯规划素质凸显交错复杂的程度差异,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作用与反作用在生涯规划素质形成中的体现,但作用与反作用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2)富裕家庭与贫困家庭的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呈现反差现象,启示是收入的丰薄对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的形成可能产生相悖的影响.

从六类不同收入的家庭看,贫困家庭的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均值最高,9个因子的均值都在16分至17分之间,接近一般水平状态。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富裕家庭的高中生9个因子的均值在11分至15分之间。贫困家庭高中生的生涯规划素质均值最高,富裕家庭的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均值最低的反差现象其原因何在探究在下:

贫困家庭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较高的原因探究: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现实的贫富差距,针对早期的贫困家庭的孩子背后有一种论调,即富人的子女早已建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贫困家庭的大多数孩子都是学习技能,而富裕家庭的孩子正在学习管理。但数据实证说明并非如此,在没有接受过学校生涯规划教育的前提下,贫困家庭的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均值比富裕家庭高出三个百分点,出现如此的反差,视乎印证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俗语蕴涵的道理。以生涯规划思辨法去理解“穷”,穷是贫困家庭的高中生规划生涯的极地,是自己思辨、规划自己生涯的原点(我在哪里?),他们之所以生涯规划素质相对较高,可能是从小目睹父母的辛劳、体验生活的困苦,有着奋斗与吃苦的自觉,深知自己在经济、社会关系上都没有依靠的资源,凡事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完成,所以早早地觉察到生活、学习之不易,知道只有将自己用知识、智慧、能力武装强大起来才能摆脱贫困,才能立足于社会,才可能找到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突破贫困家庭的社会阶层。也许穷则思变的心智模式,促使他们更早地立足现实,思考未来、规划生涯。勤于规划和拼搏是寒门出贵子秘籍。不同的资源对高中生生涯规划有制约性影响,富裕的经济条件对于高中生的生涯健康成长、发展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富裕家庭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较低的原因探究:反观富裕家庭的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均值最低的现象,就其原因需要深入细致的研究,也许有非常复杂的内幕。有一种观点认为依赖是富裕家庭的绝症,它带来贫穷衰败。然而从生涯规划的视觉看,富裕的经济基础尤其是富有家庭可能支持高中生有更多、更好的生涯选择(可选择国内化高考路径,也可以选择走国际化高考道路)。但如果仅有丰富优越的家庭经济条件,教育规划理念出现了偏差,也可能使一些孩子因衣食无忧,而不思进取,因可坐享其成,而无所思虑,因拥有美好的物质条件,而无所事事,荒废今天,妄想明天,成为混世魔王,丧失对未来的憧憬与追求。

事实上,无论出在哪个阶层,家道的传承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引导富裕家庭高中生在享受良好生活的同时学会规划,挖掘自我个性资源,整合家庭可用资源是富裕家庭长盛不衰的智慧。因此,对于富裕家庭和贫困家庭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是一视同仁的需要,推而广之任何家庭的孩子都需要虔心的生涯规划教育。人人需要生涯规划,富裕家庭的孩子更是必不可少。

2.不同经济来源的高中生的生涯规划素质整体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性,且差异性细微复杂。而均值较高的是靠贷款助学的高中生,最低的是其他来源的高中生。复杂的原因初步探究于下。

(1)不同经济来源的高中生的生涯规划素质整体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性,差异性细微复杂。稳定的经济来源对于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的全面提升影响是有限的。

就其原因高中生从年龄看多是未成年群体,就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实法律规定看,父母对高中生有教育抚育的义务和责任,大部分高中生的经济来源于父母是顺理成章不容质疑的。因此,父母成为大部分高中生求学经济来源的支柱,应该说这个占绝大多数的94.2%高中生有相对比较稳定的经济来源,对于完成自己的学业生涯是有基本保障的,但经济来源依靠父母的94.2%高中生群体生涯规划素质均值却低于靠亲戚支助、社会支助、贷款的高中生,高于自己打工和其它的高中生,于此可以看出,稳定的经济来源,是高中生求学生存需求,安全需求得到了基本保障,但对于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的全面提升影响是有限的。

(2)有限的经济来源对于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全面提升可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高中求学经济来源与高中生生涯规划素质的排序看,排序从高到低均值处于前三位的是靠贷款、亲戚支助、社会资助三个群体。在高中生群体中,这三类群体是极少数,占比只是2.4%,但他们的生涯规划素质相对好于经济来源更稳定的群体。靠贷款完成学业具有还款的压力,可能是万不得已的选择,靠贷款求学的高中生能坚持求学,完成学业承受的压力较大,实属不易,本身就有一种规划与毅力的共创。同样靠亲戚支助、社会支助的高中生,经济来源也不可能稳定或有保障,但是他们在高中生群体中生涯规划素质相对较高,这个结果再次印证了“梅花香至苦寒来”的道理。从心理学视觉看,不同的生存状态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应,但任何状态都可能同时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积极思考,淡化消极影响,强化积极影响,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拓展规划生涯里程,是避免生存资源匮乏的伤痛变成伤痕的抓手,也是提升生涯规划素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