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舞蹈编导中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

鹿洋 

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 舞蹈编导是舞蹈表演以及舞台剧进行创作和演出时不能缺少的重要组织者,与此同时,其发挥了关键的领导作用。舞蹈是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其具备较强的观赏性,并且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如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及情节,主要依靠舞者的肢体动作以及表情等进行传达,塑造多种人物及形象。在开展舞蹈作品创作工作时,需要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融合,增强专业设计意识,引入不同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如语言艺术、抒情叙事艺术以及寓意与哲理艺术等,明确不同的舞蹈编导类型,有针对性的进行舞蹈动作的重组及创新,使得整体的艺术构思更加完美,提高舞蹈作品的影响力,充分发挥舞蹈表演的实际功能和价值。
关键词: 舞蹈编导;文学艺术;肢体语言
DOI:10.12721/ccn.2022.15706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舞蹈是重要文化艺术表演形式的一种,可以让人们对精神事业的更高追求得到满足。对于舞蹈的整体展现效果而言,舞蹈编导有着重要作用和价值,是不可缺少的关键构成部分,为了让舞蹈作品的质量得到提高,需要提高对舞蹈编导工作的重视,加强对文学艺术表现手法的研究,做好创新和改进工作,使得舞蹈编导的专业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1.舞蹈编导的实际原理和作用分析

在进行舞蹈编导的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通过与舞蹈剧本的有机结合,创作更加丰富且专业的舞蹈动作,进而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对舞蹈演员进行正确的指导,即舞蹈编排和导演的工作内容。从事舞蹈编导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要求较高,并且需要其拥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对于舞蹈剧本的完美演绎而言,舞蹈编导是不能缺少的重要核心,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2.舞蹈编导的常见类型

2.1商业型舞蹈编导

在舞蹈编导中,有着清晰的分类。主要类型有很多,部分为商业型舞蹈编导,工作内容是对商业舞蹈表演进行编导,同时做舞蹈表演的主要设计工作,例如部分特定舞蹈表演或者伴舞等。开展商业舞蹈表演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帮助商业场所提高影响力及对用户的吸引力,以舞蹈表演作为主要的宣传形式,进而促进内部产品的销售、推广及文化传播。通常舞蹈编导会将以上目的作为主要基础,开展对应的舞蹈设计工作。

2.2庆典型舞蹈编导

部分舞蹈编导是庆典型,通常指部分企业或者学校组织的活动中,需要用到的舞蹈表演,在以上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采用舞蹈表演的目的是为了体现纪念意义,并且呈现时间特征。为了实现以上目标,需要保证此类舞蹈编导的专业性,并且确保内容的丰富及多元化,但是对于舞蹈编导的主题方面有着一定的限制及制约,为了达到与主题相匹配的目的,需要将庆典的主要内容进行突显。

2.3广场舞的舞蹈编导

部分舞蹈编导针对广场舞开展,通常涉及到的主要对象是大龄女性或者退休职工群体,在进行编导工作的过程中,对包含的内容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具备简单的特点,为表演者的有效记忆提供便利。同时舞蹈编导过程中,应该提高对动作设计的重视,广场舞对动作的舒展性有较高需求,在发挥身体不同部位作用的同时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2.4综合型舞蹈编导

除了以上三种舞蹈类型外,还有综合型舞蹈编导。在开展编导工作的过程中,涉及到的舞蹈种类及资料相对较多,为了保证工作完成的效率和质量,对编导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此类舞蹈编导的理论基础知识涉猎范围要广泛,对各行业发展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此类舞蹈编导的服务对象是电视台以及其他大型团体,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

3.舞蹈编导中文学艺术表现手法的具体应用分析

3.1口述语言艺术表现手法

通常舞蹈编导语言艺术可以分为两种,即口述语言以及肢体语言。以口述语言为例进行说明,此类语言艺术需要通过话语的形式进行表达,常用的表现形式多数为诗歌,而主要采用的艺术表现方式为舞蹈、音乐以及绘画等。与其他表现形式相比较,舞蹈可以与诗歌进行更加有效的结合,在传统的表达方式中,多数会将诗歌作为重要基础和前提,之后有针对性的开展舞蹈编排工作,将诗歌的风格及语境引入到舞蹈中,并做好配乐的选择,使得舞蹈的实际魅力得到充分展现。

3.2肢体语言艺术表现手法

除了口述语言之外,肢体语言对于舞蹈内涵的表达来说,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通过对肢体语言的编排,可以得到完整的舞蹈动作,使得舞蹈要表达的主题更加清晰,实现想象与意义的深度融合,让情感的表达更加丰富和多元化。例如在舞蹈《山楂树之恋》的整体表演当中,对于人物角色而言,有特殊的设定,男舞蹈演员需要穿着海魂衫,女舞蹈演员应该具备单纯的特征,并配有两个小辫,以山楂树为主线,对相应的舞蹈内容进行演绎。为了获得更好的舞蹈表演效果,需要加强肢体语言与小说语言的结合,在配乐的烘托下,为观众呈现凄美的氛围,让环境中充满文学艺术气息。

3.3抒情与叙事艺术表现手法

从本质的角度出发,在对舞蹈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时,将其归属于抒情艺术的一种。而站在形式方面进行分析,舞蹈是象征以及比拟手法的有机结合。在开展舞蹈编导工作时,为了让真情实感得到全面表达,需要保证肢体动作的标准及丰富,在舞蹈表演中,涉及到的肢体动作可以代替语言进行交流,同时让同伴或者观众理解实际意图。通常在多数舞蹈表演中,不会用到口述语言,为了让主题拥有更好的展现和突出,需要依靠肢体动作的完成实现目标。在舞蹈表演的最初阶段,会由舞蹈动作引导观赏者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之后伴随舞蹈动作的逐渐丰富,观众的情感也会跟着跌宕起伏,从而体现舞蹈表演的艺术效果。

3.4寓意与哲理艺术表现手法

在呈现舞蹈作品时,与其他领域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如绘画以及音乐等,不能缺少绘画及音乐的有效配合。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对应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针对意境而言,与其他方面不同,没有对应的界限规定,是文学以及艺术创作者的更高追求,同时也是对生活及事业的不断探寻。在舞蹈作品呈现的过程中,需要在舞台上营造对应的意境,进而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引导观众对作品进行正确赏析,理解主要的意义和价值。而在舞蹈编导中融入寓意以及哲理的艺术表现手法,可以实现与观众产生情感及精神世界的共鸣,使得舞蹈动作的衔接更加顺利,提升舞蹈的美观性及表现力,进而展现艺术魅力和艺术效果。

结语:对于舞蹈的形式选择而言,舞蹈编导有着重要影响和决定性作用。为了提升舞蹈编导的实际水平,需要加强对文学艺术表现手法的研究,通过灵活的运用,使舞蹈表演的内涵得到表达,主题得到突显,情感路线更加清晰。合理的艺术表现手法可以使得舞蹈表演人员与观赏者的情感交流得到强化,让舞蹈艺术价值得到充分展现,在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人们对精神世界以及审美的要求不断升高,为了满足观众的艺术需求,需要舞蹈编导工作人员增强文学艺术表现方式的应用意识,为更多优秀作品的创作提供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孙莹.浅谈舞蹈编导中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J].魅力中国,2014,(25):110.

[2]闫杰.舞蹈编导中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研究[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8,617(21):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