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的探讨

兰月

广西来宾市武宣镇中心校,545900

摘要: 现如今教学体制的不断完善,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因此,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艺术性及趣味性,同时激发学生根据艺术提问内容进行探究,帮助小学生更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点。基于此,文章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的教学方法提出建议。
关键词: 艺术提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DOI:10.12721/ccn.2023.15701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一旦产生了疑问,他们就会寻求方式进行解决,因此这种条件下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主动性将会増强。基于此,该文将对培养小学学生语文阅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谈谈自己的拙见,并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一、拓展启发性学习探究思路

教师需全面拓展启发性的探究问题,让学生根据不同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分析、理解、探究,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因此,教师需反复推敲、斟酌不同问题的探讨思路及探讨方式,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意识及探究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文章的选择过程中,教师可选择具有历史背景的文章题材,例如《草船借箭》《曹冲称象》等文章,并围绕文章的大意提出“诸葛亮是如何借到箭的聰”“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称重的方法?曹冲称象的方法使用的哪些原理?文章中具体是怎么讲述的?”通过提出上述具有魅力的提问问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探究主动性,并根据文章的思想及意境汇总出文章的具体答案。在循序渐进的设问过程中,不仅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积极性,还能让学生根据文章的特色开展更深入的探讨。

二、通入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探究思维能力较为活跃,故为学生制定趣味性较高的问题,有利于消除传统问题探究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因此,教师需充分分析出各学生的性格、学习能力及心理特征,融入个性化的、有趣的、新颖的探究内容,有利于切合学生的发展,也能让学生在逐步探究、逐步分析中进行思考。同时,在这一教学环境下,教师也能消除传统课堂中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的问题,也能逐步现固核心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观潮》这一文章中,教师可提出“同学们你们知道涨潮、退潮分别有哪些景象?”通过利用多媒体视频讲述潮起潮落时期的景象特征,能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到潮水的特点。此时教师可提出“涨潮是怎样形成的?”同时要求学生查询具体的学习资料,在逐步探索、逐步了解的过程中分析这一自然现象的成因,有利于让学生更快速地进行思考探究。

三、侧重提问时机,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

教师需注意不同问题的提问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空间,有利于让学生到课堂提问过程中。因此,教师需汇总各类提问问题及提问思路,准确地挖掘到不同艺术问题的解决思路,有利于消除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不合理对学生的消极影响。为了避免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教师需选取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并在过程中设立合理的引入时间,以便让学生到学习中,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为例,教师可要求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并提出“你是否在生活中也遇到过小女孩这样的人物?对这些人的印象是怎样的?”通过设立这一问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并乐于融入至问题的探究与阅读中,以便让学生更快速、更深入地进行文章学习。

四、教师主动发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阅读时,教师对孩子们的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进行包容,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进行自由发挥,保证他们的“问题意识”得到很好的施展。教案的层次化、系统化的融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内容,可以帮助小学的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进度有整体的把握,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灵活应对各种状况,保证学生的活跃度和参与度。设立阶梯式的问题探究内容,能够让教师根据文章的难度情况设立艺术问题,并在过程中逐步加大问题的难度,同时对问题进行正确、合理地排序设计,能够让学生清晰的认知个人定位。通过深入开发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并拆分难以理解的探究问题,有利于消除学生不愿意思考、不愿意学习现象的发生。以《石灰吟》这首诗为例,该古诗讲述了石灰治炼的过程,并借助锻造过程,说明作者对“廉洁”的向往。如“烈火焚烧若等闲”一句中,说明了石灰治炼过程的艰辛。此时,教师可提出“为什么石灰的治炼过程那么复杂?”诱导学生在此过程中进行全文通读,以便及时解决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所在。总之,教师需注意问题难度设计,采用不同的问题阶度进行教学创新,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五、掌握学习进度,进行课堂精准评价

精准评价是精准教学的前提。根据观测记录呈现的学生学习行为,能够判断出学生是否顺利达成教学目标。若能达成,说明教学方向没问题,教师:“我们门不仅一边学文一边提出问题,而且开始关注作者的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和独特的语言现象。像这类的问题就是从写法角度提出的,它关注的是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教师顺势而导,让学生感觉到其实从文章写法的角度来提问并不困难。课后,各小组观测者整理问題汇总清单,发现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变高了,部分学生能从文章写法角度提出问题。然而,学生虽能提出问题,却不知道如何去解决。这条有价值的信息为教师制订下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提供了依据。学习提问策略重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当学生习得提问方法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跳出教材,在真实的阅读情境和任务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结论:综上所述,新时期小语文的课堂提问中,教师应该快速、合理、全面地融入不同文学、国学方面的理论,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完善教材内容设定,尤其是需要注意问题的设计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同时,将问题按照难度逐层递进的原则来排序,增加问题的趣味性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巩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孙录琴.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5):55-56.

[2]林静宜.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自主提问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3):62-63. DOI:10.12241/j.1009-7252.2020.07.036.

[3]胡丹.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20,(2):68. DOI:10.12240/j.2095-9214.2020.0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