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坚持整体感知原则、多元解读原则、兴趣培养原则,进行针对性教学设计,以此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古诗词。基于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通过有效策略,逐步提高古诗词教学有效性。
一、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一)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更为准确和深刻地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主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望洞庭》描写的是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其中“湖光秋月两相和”可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洞庭湖的宁静,而“白银盘里一青螺”展现的则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面。这首诗歌不仅充分体现出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还有利于学生形成关爱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培养想象力,提高审美力
古诗词的意境优美,且体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及较强的审美力。例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举目远眺的意境,还可让学生展开无限遐想,形成对美的感知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
(三)培养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古诗词是极其精练的语言艺术,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语言之美,并将这种感受应用于写作中,实现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同步提升。例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不仅可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友人间的离别之情,还可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自身的情感。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方法
(一)拓宽古诗词学习领域,适当增加相应古诗词背景知识
在古诗词教学中,部分教师将诗词的翻译等作为重点教学内容,而较少对作品进行拓展讲解。这样,不仅导致学生无法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思想情感,还限制了学生的古诗词理解能力提升。为此,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积极拓展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学生的古诗词知识积累。例如,在《静夜思》教学中,教师发现多数学生对这首古诗非常熟悉,可流利地背诵,但对与这首古诗有关的知识掌握得并不多,如对作者李白的字、号、别称等了解不多。由此,教师可为学生进行拓展讲解,让学生了解很多古人都有自己的字、号、别称,如李白,字太白,号有“谪仙人”“青莲居士”,别称有“李十二”“李翰林”“李拾遗”“诗仙”。当学生了解很多古人有多个号、别称后表现出浓郁的兴趣,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特点起一个号或别称,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李白身上还有许多故事,教师可将这些故事融入微课中,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多角度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李白的作品风格。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古诗词传递的情感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古诗词内容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降低古诗词内容的理解难度,促使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对感知到的情感进行思考,从而真正理解作者蕴含在诗词中的情感及思想。例如,在教学《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时,教师可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为学生呈现“梅子金黄杏子肥”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诗词中描绘的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的生动画面,以及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从而准确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可见,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可让学生产生真实的体验感,深度理解古诗词传递的情感及内涵,实现古诗词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同步提升。
(三)重视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韵律之美是古诗词的特点之一,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诵读的价值,以多元化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古诗词诵读活动,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鉴古诗词的语言、节奏与韵律之美,体会古诗词蕴含的优美意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感知能力。为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习惯,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掌握诵读五言诗的方法,即将诗句按照意义进行划分,形成“二三式”的结构。当学生形成一定的朗诵基础后,教师就可向学生传授气息、停顿等诵读技巧,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找到平声字与仄声字,并准确把握其发声规则,从而掌握整首诗歌的韵律特点以及诗歌传递的情感。例如,对古诗《山居秋暝》,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是,让学生在朗诵诗歌中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形成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并深度体会我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第一,教师要将引导学生开展有层次、有梯度的朗读作为教学目标,使其准确读出诗句中的字音,把握语言的音调特点,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从整体角度把握诗歌内涵的能力。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诗歌的停顿、节奏等特点,注意朗读过程中的气息,保证气息与语言的连贯性。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词掌握其韵律特点,掌握平仄字词的特点,以此精准体会古诗词的情感和思想。第四,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空间,让学生运用个性化的方式诵读诗歌,并表达出对诗歌的理解。这样,学生不仅能对古诗词诵读产生兴趣,还能逐渐掌握古诗词的节奏特点,准确把握古诗词的韵律,真正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形成更为完善的古诗词知识体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中的古诗词教学有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拓宽古诗词学习领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重视诵读活动以及提问的价值,同时引导学生开展合理想象,以此发展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爱上古诗词学习,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并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周雯.新课改下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分析[J].天津教育,2021,(20):112-113.
[2]周璇.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36(04):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