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生化检验属于目前临床中常用的检查方法,属于现代临床检验中的主要检查项目。通过检验受检者血液生化指标,能够对受检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密切了解,从而通过分析自身检验指标,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在对受检者做血液生化检验过程中,发生血清胆固醇异常反应,则会影响受检者的身体健康,故需要通过科学的检验方法检验受检者,对血清胆固醇异常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密切了解,然后采取有效的防护策略,提升受检者的安全性[1]。本文旨在分析血液生化检验期间发生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原因,然后据此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现做出如下研究。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60名血液生化检查的检查人员,其中男受检者和女受检者的例数分别为36例和24例,年龄为40-58岁,平均年龄为(46.98±1.65)岁。
1.2方法
血液生化检验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在实施检验之前,要求受检者保持12h的空腹,在第二天清晨采集患者的静脉血,采集量为5ml,②在采集血液标本后,需要通过每分钟3000r的速度离心处理标本,持续离心5分钟;③使用全血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配套的试剂对其血液标本进行检验,对其检验结果进行确认;④由两名经验丰富的诊断医生分析检验结果,如果意见不统一,则需要进行讨论,直到得到统一意见。
1.3观察指标
①分析血清胆固醇偏低的主要原因;
②分析血清胆固醇偏高的主要原因。
血清胆固醇的诊断范围:正常水平为2.9-6.0mmol/L之间,如果其水平在6.2mmol/L以上,则表示其血清胆固醇水平偏高,如果其水平在2.7mmol/L以下,则表示其血清胆固醇水平偏低。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t值验算,率(%)表示计数资料,X2验算,当P<0.05时,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血清胆固醇偏低的主要原因分析结果
发生血清胆固醇偏低的受检者共15例,见表1;
表1 血清胆固醇偏低的主要原因分析结果(%)2.2血清胆固醇偏高的主要原因分析结果
发生血清胆固醇偏高的受检者共45例,见表2。
表2 血清胆固醇偏高的主要原因分析结果(%)讨论
血液生化检验属于现代临床中的常用检查方法,其能够有效检出血液系统疾病。随着现代社会的逐渐进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但饮食习惯以及饮食结构逐渐发生改变,血液疾病发生率随之提升,故大多数患者在患有血液疾病以后,需要对患者实施血液生化检查,进而对其疾病类型以及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但实施血液生化检验过程中,所涉及的项目数量较多,不同检查项目,其限值不同,故在检查期间,需要针对疾病确认检查项目,进而使血液生化检验准确性提升,实现精准检验[2]。
血清胆固醇属于生化检验工作中的重要方法,也是重点内容。在实施血液生化检验期间,血清发生胆固醇异常概率相对较高,并且在发生异常后,能够影响受检者的身体健康,故在检验期间,需要展开特殊分析,能够满足受检者的检验需求,进而控制检验质量。血清胆固醇检验结果偏高或者偏低,能够严重影响受检者身体健康,故在临床检验期间,需针对性分析胆固醇异常原因,实施针对性策略进行处理。
研究发现:偏低的原因包括:①原发性:伴α脂蛋白血症、无β脂蛋白血症;②继发性:肝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偏高的原因包括:①原发性:遗传、肝脏病变、糖尿病;继发性:用药、肾脏性疾病、甲状腺疾病,采取的处理措施包括:首先,因为肥胖人群属于血清胆固醇异常的主要人群,故需要在检验前控制受检者体重,避免体重过度影响生化检验指标的结果;其次,需要调整日常饮食,减少胆固醇的摄入量,减少脂肪高以及热量高的食物,再次,形成科学的生活习惯,不要食用具有刺激性、油腻性以及辛辣性的食物,生活期间,需要多喝水,使血液黏稠度降低,进而使患者胆固醇异常率降低;最后,需要调整运动方案,尽可能的采取有氧运动,提升自身的抵抗能力,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异常率[3]。
综上所述,在对受检者实施血液生化检验期间,通过确认引发胆固醇异常的原因,然后实施有效措施进行处理,预防胆固醇异常事件的发生,保证受检者身体健康,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秀清.血液生化检验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原因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 15(2):43-45.
[2]张金凤.血生化检验时发生血清胆固醇异常的主要原因以及相关处理措施[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11):371-372.
[3]高大维,李西园,杨鹏.血液生化检验中血清胆固醇异常原因分析及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7(1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