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院280例药物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在救治过程中实施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的280例药物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分别纳入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4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65例,年龄20-65岁,平均(44.1±7.3)岁。研究组男性患者80例,女性60例,年龄18-60岁,平均(43.5±7.2)岁。两组病例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中,深度昏迷患者96例、浅昏迷患者55例、呼吸困难患者48例、精神失常患者30例、休克患者51例。所有患者均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且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接诊患者,同时快速了解、评估病情,做好登记和抢救工作记录,及时进行血压测量、呼吸、脉搏、体温监测等,协助医生进行洗胃等抢救工作。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急救护理:包括(1)院前急救处理:当医护人员接到急救任务后,迅速到达现场,对药物中毒患者的情况进行快速评估,比如精神状态、瞳孔大小、中毒程度及类型。如口服中毒患者无生命危险且意识清醒,能够配合医护工作,可以用筷子或手指对咽喉进行刺激,使其呕出毒物,之后饮水300毫升-500毫升的温水继续催吐,反复进行。如中毒患者已经进入昏迷或者意识不清的状态,不建议使用催吐的办法,防止呕吐物反流至气管,可将可疑药物、药瓶及呕吐物收集进行检测,药物中毒的患者可出现呕吐、高烧、烦躁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多个脏器衰竭、休克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引发心脏骤停、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在转运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血样饱和精神变化,进行心电监护并预防呕吐物误吸、维持呼吸功能,保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患者吸氧,严重者可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或球囊辅助呼吸,让急救药物及时进入患者体内,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要在转运途中向指挥中心报告患者的情况,与院内急救进行快速衔接,通知急诊科护理人员准备好急救需要的药物及设备,完善患者院前病例,以便更好地为患者实施进一步的救治。(2)洗胃护理:洗胃是口服药物中毒最显著的措施,洗胃的目地是将毒物彻底的消除,对于成分不清楚的药物可予以患者引用1000毫升-2000毫升的温水,链接好电动洗胃机的各管路,采用石蜡对胃管前段进行润滑,为了使胃管顺利插入,将患者头部向前倾斜。下管时动作要轻柔,当胃管长度放置50厘米-60厘米时,电动洗胃机处在出胃压力,将胃液吸出后再灌入洗胃液,灌入剂量每次300毫升-500毫升,然后反复冲洗胃管,直至洗出的胃液无色无味可拔出胃管。然后将胃容物送检明确药物成分。在洗胃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避免胃管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心脏骤停。(3)严密监测病情:由于患者药物中毒后经受了缺氧、胸外按压、缺血等损伤,即使苏醒后也可能发生心脏再灌注及低排综合征,患者因中毒导致肾小球损伤、缺血、肾血流减少甚至变性坏死,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障碍及衰竭,所以,对患者监测生命体征的同时予以留置导尿监测尿量的变化。(4)有效的心理护理及用药指导:护理人员除了对患者进行急救措施外还要重点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加强心理咨询,对患者及家属讲解关于药物中毒的知识,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患者生理及心理的不适,关心并尊重患者,帮助患者重拾生活信心,针对意识障碍或有自杀倾向的患者给予心理上的安慰,正确对待生活上的苦难与不幸,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如何应对药物中毒后的不良反应,提供正确的用药指导,一定遵医嘱用药,不得擅自更改药量,否则会影响治疗效果,不利于患者康复。(5)昏迷护理:对于药物中毒昏迷的患者要给予吸氧及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畅通,按时为患者翻身、拍背、擦洗、吸痰及加强各个管道的护理等措施,用呋喃西林溶液冲洗膀胱,比例为1:2000,另外,要加强全身支持疗法,给予抗生素防止感染,维持患者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应予患者左侧卧位,因为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左侧卧位时药液沿胃大湾铺开,此时,可延缓毒物的吸收,使药物吸收率降到最低,左侧卧位可方便检查肺底部是否有无误吸,有助于观察反咽部的引流及抽吸等特点。(6)超大药物急救及特殊药物的使用:①安眠药,可分为长效及短效两种,速效类的无需碱化尿液,仅需利尿即可,长效类强利尿,简化尿液,重症患者以血液灌流为主,②鸦片类与麻醉镇痛剂特效拮抗剂为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剂,有抗休克、消除呼吸抑制与催醒作用,安全且效果显著,是安眠药中毒重症的有效药物。③有机磷中毒:阿托品反复能剂抢救,但要注意阿托品化,使用剂量要适中,停药后要进行严格交接行严格交接,避免反跳现象。④酒精中毒:一般仅需采取支持疗法。对于超大剂量药物中毒时,当药物进入体内后大多与周围组织结合,这时一定要给予血液透析,但是偶尔透析后与组织结合的药物又游离入血,血液浓度可能还会升高而引起反跳现象,这时需要再次进行血液透析,在这过程中应及时予以患者补液、脱水、利尿、升压等措施。
1.3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1)应用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满意度进行判定,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3个维度来进行对比来判定护理满意率。
(2)对比患者预后情况,分别为治愈出院率、无效死亡率来进行判定。
(3)对比两组患者负面情绪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判定,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进行处理,全部数据采用卡方检验,用率(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达,以P<0.05作为统计学意义存在的判定标准。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8.57%,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2.85%,两组护理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n,%)
2.2比较两组患者患者预后情况
研究组治愈出院的患者137例、无效死亡患者3例,治愈率为97.85%。对照组治愈出院的患者105例,无效死亡患者35例,治愈率为75.00%。两组比较,研究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比较两组患者负面情绪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
对照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为(72.43±8.10)分,生活质量评分为(75.57±5.52)分;研究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为(92.23±6.23)分,生活质量评分为(88.23±4.72)分。两组经过比较后,研究组患者的负面情绪状态与生活质量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水平与生活质量水平,评分存在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药物中毒患者大多来势急、病情变化快,因此抢救工作要争分夺秒,这就需要医护人员有强大的抗压力和心态的调整,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采用最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可逆的隐患,产生护患纠纷。为了完善、优化护理工作,实施有效地急救护理很重要,能够高效利用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熟练的急救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无缝隙个性化、舒适的护理服务,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改善护士的积极性,从常规护理到急救护理模式,护理人员运用自身的专业技能给予患者最优质的护理服务,急诊护理要做到抢救患者时不慌不乱,每位护理人员都能各司其职,站好自己的岗位,分工明确,协调配合,遵照医嘱,协助医生积极的完成抢救工作。
综上所述,急救护理模式在救治药物中毒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在临床护理中有着深远的意义,急救护理模式无论在护理满意率上还是治愈效果均优于常规护理,能够在抢救中取得最佳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