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王会科

武冈市第十中学,湖南邵阳,422400

摘要: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仅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更为我国教育带来了许多的机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以口头教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被赋予了新的活力。初中教育中信息技术在教学方面,较之以往,拥有了更多元化的网络多媒体资源,例如视频、音频、文本等丰富的媒体资源,在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学习知识更高效。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以期为大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6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在初中阶段学校开设出了信息技术这门必修的课程,其宗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阵地,为了可以提高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将从教师的视角下进行研究,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之分析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陈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重要。虽然现在很多初中生对于电脑等基本的信息设备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仅仅停留在玩游戏和上网的层次上,并没有深刻认识到相应的理论知识,而教师在信息教学方面的理念比较陈旧,这就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人发展,而是只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无法迅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并没有直观地了解初中信息技术理论内容,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以及学生个人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

(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并没有进行相应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施,课堂比较沉闷,教师没有调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学生积极性的提升,从而使得学生对于该课程积极性并不高,有些学生甚至利用电脑来打游戏或者是看电视剧等,而非学习。而教师看到这类现象并没有加以批评和指正,而是放纵学生,这就会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不重视学习理论知识。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一)教师要优化课堂结构,提升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直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在制定信息技术知识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上,一定是先要能够满足每个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需要,精心设计知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每个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自我学习氛围。教师应当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使它能够更加地符合每一位学生成长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从而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做到要积极地进行参与个跟学生们多次地进行互动,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够有利于改善和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师不仅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地参加这一活动,还应该把学生作为中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2]。教师一定得根据教学的内容来精心的对课堂进行设计,优化课堂结构能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还要按照教学目标来进行,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进行提高,课堂教学在引入一个新课程的时候,教师就需要紧密联系每个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情况来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需要充分运用各类教学活动的方法来充分激发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和求知愿望,课堂上教师也就需要给予每个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鼓励和引导所有的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入教学,最终能够达到优化数学课堂结构的目标。教师还是应该鼓励我们的学生积极自主探究所掌握的知识,多多与其他的同学一起进行交流与互动,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既可以更好地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一个人学会思考的能力,又可以有效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工作质量和效率。课堂教学的重要一个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对于我们这个课堂结构进行了优化,教学既是在开展具有实践价值的教育课程活动时,还要面向学生,针对这些学生能够较好地认识和了解其所教授内容的关键点和重难度。学生们在合作中共同的进行了交流互助的学习,实现了共同进步的目标,合作互助的情境和模式还加强了能够促进我校教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加有利于提高我校初中信息技术专业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以培育素养为主旨,创新开放的课堂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被当成了一门单纯的操作技能训练的课程,所以对学生技术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掉了。在这种类型的教学方法下,教师光是强调教师的主动性和实践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学习激励热情并不高,课堂气氛也比较沉闷,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也就得不到很大的提高。根据上述所说的现实情况,在我们进行初中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创新现代化信息技术这种课堂教学方法有着非常重要性。创新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方法与模式的研究点应该以加强学生所学学科的综合核心素养培育为其主旨,坚持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基本原则,在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协同学习的方法,由之前"要我学"的被动式学习逐渐转变成"我要学"的主动式学习,学生只有亲身感受到了知识的形成与运用过程,才能从实践中构建和发展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知识结构,并且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具有创造性的逻辑思考能力。要重视构建一种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们在课前做好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设计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多为学生营造自由发挥的空间。

(三)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实践能力乃学生创新的前提,广大信息技术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然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开发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具体操作的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也能够更好地与生活和实践接轨。但当下有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以放视频和 PPT 为主,这种教学虽然学生很容易理解知识,但却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只有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才能对信息技术知识有着更贴切的认识,让学生点燃自己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更有效地学习信息技术内容。

(三)训练求异思维,促进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协调发展

求异思维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扩大学生的思维面,打破自身思维的局限。通常教师会先进行提问,如果有学生先做出了回答,其他同学很难有更多的创新性答案。这样就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水平,达不到信息技术教育的标准。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于信息技术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表看法,只要发言了就给予一定的鼓励。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开动自己的大脑,他们对问题和事物的处理也会更加灵活,想法也会更加多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学到坚持,会坚持不断地进行探究,促进信息技术整体水平的进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在严谨对待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教学方式,重视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学生在以后更高阶段的信息技术学习奔实基础,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素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思考与对策分析[J].邓伟.中国校外教育.2019(12):166-167.

[2]浅谈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J].贺红平.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09):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