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已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地理学则是一门与自然、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它有着大量的教育资源,它将人文、科学、自然等多种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提供一个关键的支持。为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地理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堂中得到全面提高。
一、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首先,有效的地理教学可以激发良好体验,提升学习兴趣。地理课堂理论性强,如果采取更多灵活、趣味的教学方式,就能激发学生良好的课堂体验,使他们真实地感受不同的地理知识,逐步认识环境、了解生活,从而发展出更真实的情感和思想,使课堂更加趋于人文化,在丰富而独特的体验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有效的地理教学可以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审美能力。传统的地理课堂拘泥于书本,使学生的思想和认知都有所限制,而有效的地理课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需求引入更多样、更丰富的知识和方法,这不仅能拓展学生的认知维度,使他们能从多个角度、多个领域掌握地理知识的意义和作用,还能促进他们深入挖掘,感受地理课程中所包含的自然美和人文美,丰富学生对美的认知,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最后,有效的地理教学可以增强理性认知,发展高尚品德。地理学科不仅注重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还强调地理实践力的发展,学生在学习时必然要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关联,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由此,学生就能在实践中客观地理解生活或自然现象,理解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从理性角度汲取思想精华,追求生活之美,最终发展出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提供更多探究机会,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未来的工作与生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际上,良好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循循善诱,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与探究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然后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确定探究主题,做好充分准备。教学之前,教师和学生都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加强论证、分析和整合,在教学时做到条理清晰,在教学中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教师要学会等待,注重启发和指导学生,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出发,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例如,在教学“黄河”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①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②泥沙主要来自哪里?③为什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④怎样治理黄河?以上问题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同时也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提高区域认知能力
实践证明,互动交流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比如小组合作探究,在互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想要实现对区域的良好规划,首先就要对区域的差异性和整体性有全面的认识,深层次分析了解区域地理要素,但这个过程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想要避免困惑以及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学生之间多沟通、多交流,在互动中将问题抽丝剥茧,最终解开困惑,达到提升区域认知能力的目的。为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同时也要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学习的资源更加丰富,他们能借助互联网开阔视野,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可以说,互联网是拓展地理知识的重要依据。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依托海量的信息资源,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带来更多、更饱满的地理知识、人文科学,让学生放眼世界,更深入地开展地理知识的探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素材,让学生能更全面地领会地理学科的意义,丰富地理认知和能力。
以“民族”教学为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辽阔的疆域内容纳了五十六个民族,这些民族相互交融,文化多元发展,共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了解不同的民族,就能了解丰富的文化,感悟文化之美。但教材内容有限,学生很难全面理解多民族的特征以及文化的多样性,因此,教师可以依托互联网,利用信息技术引进更多的文化元素,充实学生的学习过程,使他们感受更饱满、更充实的生活之美。例如,教师可以依托智慧教室,让学生借助信息设备自主地在网络上搜集各民族的服饰、传统节日风俗、宗教、文字等等内容,了解不同民族间文化的差异性,并寻找民族间文化发展的历史,等等。通过这些文化元素的融入,学生就能从人文角度更好地理解理论性的地理原理,使地理理念和现象变得更加生动、亲近,由此就能充实学生的内心,使他们更加热爱地理,乐于学习地理。
三、结语
随着教学理念的革新以及教学手段的丰富,“教”与“学”的形式以及课程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要秉承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新目标、新要求和新理念为基准,不断优化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模式更加完善,同时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功能,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兰晓玲.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21(25):125-126.
[2]马雪宁.论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及有效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2(12):55-56.
[3]张劲松.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初中地理教学的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22(12):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