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操作风险
在妇产科工作的护士,由于长期工作在接触产妇和新生儿,由于体质和体力的不同也会出现一些操作风险的情况。具体表现为:(1)、对产妇和新生儿操作失误。(2)、因病人不同而引起失误。(3)、对操作所用药品与器械了解不够全面以及出现失误。(4)、因患者情绪波动导致操作失误。(5)、发生差错事故后因处理不及时、不得当而导致医疗纠纷发生。(6)、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护士操作失误较多等情况。
2. 护理风险
妇产科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其工作内容包括产妇、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对其护理人员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她们不仅要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而且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及心理承受能力。其工作环境多是高风险,对人而言高风险是具有一定刺激性的,容易造成不良反应。另外,如在工作中发生意外等都可能会造成产妇及新生儿无法得到有效救治或死亡。所以在妇产科护士每天需要面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同时,她们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她们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知识、心理素质以及心理承受能力、高度职业操守及高度心理素质(包括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同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生活知识、保健知识等,这些知识对于她们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就不会因从事相关工作而带来风险。
3.环境风险
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产妇、新生儿、家属或陪护人员可能会发生各种突发情况。为确保护理质量,应做好各种应急准备措施,一旦发生突发情况,可采取应急措施,并迅速做出反应。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有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意外伤害风险、设备损伤风险等危险事件发生。对此必须重视处理办法及安全措施。加强对护士安全教育培训和定期检查。如遇特殊情况(如手术、麻醉、输血等)等情况时及时向护士长报告并要求其协助处理。处理措施要认真负责、迅速反应、果断处置、消除影响后果,以减少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发生。
4.责任风险
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所发生的责任风险主要体现在责任认定上,因为某些科室可能没有尽到职责所致。其表现形式主要有:①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过失;②因护理人员疏忽所致;③因治疗、操作不当所致;④因不知情而造成患者损害或其他事故。
5. 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和处理
在我院,医患纠纷时有发生,是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一旦发生医患纠纷,责任界定困难,护理人员将处于弱势地位。因此,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是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责任所在。在发生医生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措施或护理方式不明确时,作为妇产科成员应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以便共同解决问题;对一些复杂的问题要认真听取当事人意见,并积极与其沟通、协商;必要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事情本身的经过。如患者出院时有投诉医护人员工作态度差、服务态度差等问题时,应及时与主管部门沟通并与患者家属沟通、协商问题、妥善解决问题。如果最终能得到处理,那是最佳结果;如果无法处理也不应一味地回避和责备不能积极处理事情;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情况,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此外,医护人员要多给患者心理支持,多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及医疗方案,让患者消除思想负担同时还应及时与患者家属及患者沟通、协商。
6. 护理质量及护患关系管理分析
妇产科工作与患者及家属关系密切,如何建立护患管理的长效机制,并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积极建立护患沟通机制和优质护理服务品牌化,加大服务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力度。建立一套完整的护理质量体系,使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执行医疗常规、诊疗流程,从而形成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良好局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护理质量进行监控和分析,加强护士与患者交流沟通力度,使患者对护士提供的优质服务给予充分肯定。对发生了问题的环节或护理人员应及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及时纠正。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护患关系管理的落实与改进:一是建立健全护患沟通机制和优质服务品牌化建设;二是努力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素质和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和效率;三是不断学习新知识、吸取新经验,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四是加强护患沟通知识培训与落实。
7. 结语
随有社会的进步,医院的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医院要不断完善自我治理体系,在不断的发展中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服务。所以我们在对待工作的时候要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在平时的工作中及时的了解工作相关的信息可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在临床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要想办法去解决才是正确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那么如何能使护理工作更加完美的开展?笔者认为需要对科室包括管理部门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学习。通过多角度了解到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的各种风险点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去防范?所以需要从多方面去了解这些问题,对整个护理团队人员进行培训,并且也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工作能力测评培训。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处理问题能力以及相关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临床病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让他们在医院能够放心就诊,也让自己放心。
[参考文献]
[1]覃廷华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月刊2012.22(6):1695-1696.
[2]王金红妇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及措施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33(5):177-178.
[3]翟剑英产科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203-204.
[4]王俊美.产科护理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119(33):3082-3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