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邵海燕1 王卿2 高春霞1,3,4 赵静1,4

1.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2.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3.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长江口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与保护联合实验室

摘要: 为了解长江口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结构特征、时空分布及关键影响驱动因子,基于2018—2020年8月(夏季)、11月(秋季)长江口浮游植物调查数据,运用群落多样性分析指标及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GAM)探究了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与各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集浮游植物8门99属185种,其中,硅藻门(Bacillariophyta)、蓝藻门(Cyanophyta)和绿藻门(Chlorophyta)是主要的浮游植物类群,优势种主要包括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小环藻(Cyclotella sp.)和衣藻(Chlamydomonas sp.)等,其中中肋骨条藻长期占绝对优势;在时间上,夏季浮游植物丰度和种类数显著高于秋季(P<0.05),但秋季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更高,分布更均匀;在空间上,浮游植物平均丰度整体上呈现东滩>南支>北支的分布格局;GAM分析显示
关键词: 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影响因素;广义加性模型;长江口
DOI: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