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司刘娟

平邑县人民医院,山东临沂,273300

摘要: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普通临床护理模式与加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临床应用中的具体情况,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开始于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其中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应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治疗方案(为对照组),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应用加速康复外科临床护理治疗方案(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上述时间范围内两种护理方案的应用价值。结果:在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后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在临床中的镇痛效果更为优良,并且有利于术后的早期恢复,护理质量相对较高,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性较为显著(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为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所感受到的疼痛感,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达到了改善预后的作用。
关键词: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效果;应用价值
DOI:10.12721/ccn.2023.15700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与理念诞生于上世纪末,由国外学者提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中将多个学科积极综合,在临床应用后希望通过合作护理的模式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可能性,促进各项功能的临床恢复。当下我院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已经合理应用加速康复外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研究探究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加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具体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其中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通过这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分析发现并无显著差异性,因此可作为对比对象对比分析,P>0.05。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患者确诊为肺癌,且需要采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手术进行治疗;②疾病处于Ⅰ~Ⅱ期,病变位置尚无淋巴结外侵、钙化症状;③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研究;④患者及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疾病临床资料缺失;②存在手术相关禁忌症;③免疫功能、循环功能、精神意识功能障碍;④单肺通气不耐受;⑤肿瘤直径超过6cm;⑥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1)病情检测:协助患者做好各项相关检查工作,确定患者疾病状况,在患者身体状况符合要求后进行手术。同时术中对患者血压和心率等生命提升进行实时检测,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2)环境护理:对手术室温度、湿度和光线强度进行调整,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和手术需求进行确定;(3)健康宣教:详细向患者说明病情、治疗方式、护理方式、手术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等,提升患者认知,不断帮助患者树立配合手术护理意识;(4)用药指导:术前术后给予患者用药说明指导,详细告知患者药物用法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等;(5)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情绪进行评估,采用告知患者疾病治疗成功案例、听舒缓音乐等方式帮助患者平复情绪。

观察组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案:(1)根据实际情况形成多学科综合的护理团队。我院根据胸外科的实际情况形成加速康复外科综合护理团队,并根据手术流程以及我院的科室情况共同制定并完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的具体流程及相关规定。在多学科综合护理团队中不仅包括胸外科医生,同时还包括多位护理人员、手术室护士、呼吸治疗师与康复科医生等。(2)术前护理。1)健康指导与专业知识培训。在患者确定应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后,团队的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展开健康指导,并对肺癌的相关知识加以讲解。2)为患者开展全面的营养摄入评估。若患者存在营养不良或者营养不良较为严重时,必须在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营养补充,以此保证可顺利接受手术治疗。若患者存在糖尿病时,必须指导患者恰当应用降糖类药物,并改善现阶段的饮食计划。3)妥善开展各项呼吸道准备工作。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48小时需为患者应用压缩雾化吸入,雾化吸入的频率为每24小时两次。4)严格进行各项肠道准备工作。(3)术中护理。1)改变已有的传统麻醉方式麻。采用全身麻醉下联合椎旁神经阻滞行双腔气管导管的单肺通气模式。采用舒芬太尼(0.3~0.5μg/kg)+咪达唑仑(0.2~0.3 mg/kg)+罗库溴铵(0.5~1.5 mg/kg)静脉注射,待麻醉起效后行双腔气管导管辅助通气,术中采用异丙酚(4 mg/kg)及1%七氟醚进行静吸复合麻醉维持。2)避免体液超载。术中适当限制液体输入量(<1 000 mL),使用经多普勒监测心输出量以优化液体平衡;低血压时使用血管加压素。3)应用有效举措避免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体温较低,输注的液体温度加温至36~37 ℃。4)应用具体的镇痛措施避免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疼痛感。5)加强配合:①巡回配合:对相应工具进行质量检查、清点和消毒处理,使用约40℃灭菌蒸馏水进行胸腔冲洗,观察患者气管残端和肺复张状况,放置引流装置和导管,术后做好交接工作。②体位护理:根据患者手术方式,选择适合体位,并进行轻微调整,保证患者身体舒适度。③仪器准备:提前准备好相关设备,同时根据医生对特殊物品使用习惯进行配置。对于胸腔镜应保证镜头清晰度。器械护士必须熟悉手术步骤,保证自身应变能力,提前准备,及时配合。并认真做好配件检查,及时进行腔镜器械彻底清洗、保养和灭菌处理。④流程配合: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无瘤操作以及相关操作规章流程。(4)术后护理。1)应用多模式共同镇痛,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术后采用自控式PCA镇痛泵(舒芬太尼150 μg+酮咯酸氨丁三醇240 mg+托烷司琼10 mg)控制患者疼痛。责任护士根据数字评分法(NRS)对术后患者进行疼痛评估,采取对应的控制举措。(2)术后早期活动恢复计划。可根据我科编排的术后3天康复操指导患者进行术后肢体功能锻炼。术后当日6 小时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四肢肌力情况,术后24 小时后协助患者下床活动。

1.3观察指标

(1)术后疼痛评分情况,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使用一条长约10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

(2)患者的恢复情况,观察指标为6MWT、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

(3)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指标为肺不张、肺部感染、VTE。

1.4统计学方法

在对指标数值进行处理时,使用SPSS23.0软件包处理结果指标数值,本文研究中所示的指标数值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即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在检验计量资料时选择t,结果为(x̄±s)标准,在检验计数资料时选择卡方,结果为百分比,在分析两组是否有差异存在时,主要依赖于P值,临界值为0.05,小于临界值为组间有差异存在。

2结果

2.1术后疼痛评分情况

观察组各个时间段疼痛分值均低于对照组,详见表1(P<0.05)。

表1术后疼痛评分情况[(x̄±s)分]8.png

2.2患者的恢复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6MWT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胸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详如表2(P<0.05)。

表2患者的恢复情况(x̄±s)9.png

2.3术后并发症情况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详见表3(P<0.05)。

表3术后并发症情况(n,%)10.png

3讨论

最新临床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肺癌病例数从2021年的74.50万增加到2022年的80.10万,约为世界总病例数的40%左右,据估计,到2025年,我国的肺癌病例数将达到100万,变为肺癌患者最多的国家。目前,手术是肺癌患者临床首推的治疗方式,伴随医疗技术持续发展,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在肺癌治疗中推广应用,并有资料显示,在治疗过程中对辅助护理有着极高要求,需要在恰当、适宜时间开展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

临床常用的常规化护理干预在内容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且方式相对单一化,成效不显著。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外科护理模式,旨在通过优化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促进患者更快地康复和恢复。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各个时间段疼痛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6MWT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胸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在胸腔镜肺癌手术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具有价值,具体表现为:第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该理念强调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如肺不张、肺部感染等。第二,缩短住院时间:该理念通过优化术后护理,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心理压力。第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理念注重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注重情绪支持,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第四,促进患者康复:该理念通过早期活动、营养支持等措施,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生存率。

综上所述,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引入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管理中可有效减轻了患者术后的疼痛,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改善了患者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