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主要把学校、教师等作为评价的主要对象,不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这势必会忽视思想道德教育、体育教育、美育教育和劳动教育,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当教学以考试为基础时,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将缺乏创造性的能量。因此,教育领域必须重视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为今后教育事业发展指明方向。
一、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机制
(一)完善结果评价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完善结果评价。其核心是建立一个科学的结果评估标准,对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进行全面的描述和说明。新时代教育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高校选拔人才,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引导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在评价理念上,完善结果评价需要从传统的以知识、技能为导向的评价转变为以价值观、素养、技能、知识为导向的评价,从以考试内容为主的一维评估转变为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和考试项目的多维评估,不仅为教育领域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也为学生全方位成长开辟了新的空间。
(二)强化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是对结果评价的一种补充和纠正,它是对被评价对象整个发展过程进行动态监控的方式。强化过程评价是一种从更客观的角度跟踪被评价对象发展的动态方式。结果评估侧重于考试的筛选和选择功能,而人的发展过程在结果评估中被忽视了。过程评估意味着关注学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多维的、发展中的个体,而不是把学生看作是考试成绩的平面图。动态过程性评价不仅照顾到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而且可以分散学生的学习压力,特别要强调的是,加强过程性评价是一种改进的思维方式,注重对教育过程的调控和改进,将重点从基于教育结果评估的评价转移到基于改进的教育过程评价。
建立过程性评价需要及时收集和比较数据,由于高中教育的评价通常以学期和学年为单位,这样的时间长度显然不利于实施过程性评价。建议学校将课程分为学期,如六周、八周或半学期,这样就可以在每门课程中均衡地安排培训内容,便于收集过程评估数据,减少数据积累带来的工作量。此外学校可以将“德、智、体、群、美”五个维度作为非考试科目评价过程的结构性指标,通过对每门课程实施不同的课程设置,实现教育的协同效应。评价方式可以选择每周的固定课程进行教学,也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实施(如社会实践),并在每节课结束时和实践结束后进行总结,形成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三)探索增值评价
在基于结果的评价模式下,学校或教师的表现更多的是通过升学率来衡量,其他很多方面都被淡化了。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以牺牲睡眠和健康为代价的,忽视了他们在各个层面的发展。为了建立一个新的评估体系,指标的选择需要克服只关注认知维度(学业成绩)的指标的限制,对非认知维度的指标给予同样的重视,真正体现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此外,还需要探索和构建能够有效反映学校效能或教师绩效的具有代表性的核心指标,并对这些核心指标进行进一步研究,确保其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从而为进一步开展多维度综合评价提供条件保障。
(四)健全综合评价
通过多种维度探索对学生开展过程性评估和增值性评估,努力使评估结果可视化、多元化、立体化,为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历程,衡量个人优势、技能变化乃至未来成长轨迹提供必要参考。为了使评估工作发挥作用,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学生,还需要以评估为基础,对每个学生个体进行科学、合理、恰当的个性化诊断和指导,帮助学生继续进行职业规划,健全综合评价,更加发挥评价的精准导向作用。
二、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践
(一)丰富教育评价内容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践最直接的就是要改变以往的教育评价内容,摆脱应试教育评价的影响。将教育工作者评价内容从传统的成绩转换为“德、智、体、美、劳”的多样化的评价,进一步细化学生评价内容的细节,制定多元化的教育评价标准,让评价结果能展现出学生之间的差异。不能只凭借考试成绩的好会评判学生的优劣,而是要挖掘学生在不同领域的潜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二)助力人生规划
学生时期作为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学生对于未来也存在着迷惘心理。对即将迈步走向人生新阶段的学生来说,已经对社会有初步了解却仍然思维“幼稚”,在学校所学习到的知识并不能完美应用于生活,在人生规划时也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磨灭了自身的优势。因此,学校需要立足于学生的个人实际,根据学生的兴趣、专业优势和个人性格,从更专业的角度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对学生学习生涯的多维度评价分析,为学生的人生规划指明适合的道路,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
助力学生的人生规划也是丰富和深化“以学生为中心”概念的一种方式。随着高中“选科走班”的广泛实施,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学校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从多方面评估学生的特长与性格,更系统、更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指导,并在学生选择专业时给予指导,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发展,找到前进的方向,而且能更好地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标。
(三)建立信息化平台
为减轻学校负担,提高评价效率,学校应当依据自身学校的教育环境,构建适合本校评价工作的信息技术平台,突出问题导向、需求调研、指标体系、评价制度、评价程序、结果应用等环节的信息化记录与反馈,构建新时代的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机制,学校可以方便地上传相关证据,也可以更好地归纳数据,做好评价跟踪与评价反馈,让其在深化评价方法改革、促进教育质量提高方面发挥了独有价值。
(四)形成闭环式教育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践的关键是合理有效地利用评价结果。评价结果的整理结束并不意味着评价工作的结束,而是一个新阶段工作的开始。评估结束后,学校教育工作者还应当通过访谈、座谈、会议等方式,发现和分析问题,依据评价结果制定优化和改进方案,督促和帮助学校弥补当前教育环节的不足,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学校必须重视利用评价结果解决发现的问题,加强对学校各部门、各岗位的管理,推广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理念,实现教育工作者教育评价理念的全新认知,形成闭环式教育,充分发挥“评价结果”的价值,分析问题并着重于教育改进策略的推进与跟踪优化,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促进教育领域全新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育评价改革机制是亟需教育领域开展研究的重点课题,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基础上,教育评价改革机制可以从完善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几个方面确定整体评价改革方向,再从丰富教育评价内容、助力人生规划、建立信息化平台、形成闭环式教育等多维度开展评价工作,做好教育评价改革,促使教育质量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吴颖.适应与完善:教育评价改革中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创新[J].江苏教育,2022(18):16-19.
[2]王睿.以信息技术手段助推基础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4):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