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探讨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刘洋

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康复医学与理疗科,100020

摘要: 目的 针对四肢骨折患者,本文主要分析应用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的价值及效果。方法 将2022.3-2022.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四肢骨折患者以护理方法的差异分组,其中对照组(n=55)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55)则实施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观察数据方面的差异。结果 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SDS、SAS 评分均更低,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对于四肢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而言,本文推荐应用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模式,可显著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并发症率有较大程度的降低,还能提升满意度,在实践中具备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 动机行为转化;康复护理;四肢骨折;术后康复
DOI:10.12721/ccn.2023.15706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四肢骨折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病因包括多种,比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高强度锻炼等,对于四肢骨折患者一般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促使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当然在术后康复过程中,还要做好有效的护理,才能提升手术治疗效果,使患者的关节功能能更快的恢复,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提升术后生活质量[1]。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常规护理方法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近几年开始应用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模式,可帮助患者很好的缓解负面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本文主要对该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2.3-2022.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四肢骨折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均55例,其中对照组男:女=31:24,平均年龄(53.1±5.9)岁;观察组男:女=30:25,平均年龄(52.9±6.3)岁,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进行寄出的康复训练,同时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护工作,护理时间为1个月。

1.2.2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护理细节以及操作事项主要包括:(1)动机干预。①意向阶段:首先需要组建干预小组,小组成员主要包括1名康复师、1名心理医生,1名主治医师以及1名护士长,小组成员与患者展开机动性访谈,了解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内心的真实想法。②准备阶段:及时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手术的优势、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售后康复训练的相关内容,帮助患者疏导心理方面的压力,使患者对临床治疗和康复充满信心。(2)制定康复策略。小组成员结合临床实践、患者的个体情况、心理需求等制定一套个性化的康复策略。(3)行为干预阶段。①主动康复训练:该阶段康复师需要对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方面的指导,包括膝关节屈伸以及踝关节背伸等训练。②被动康复训练:对患者实施被动训练,使用的设备为持续被动运动仪,操作时让患者半卧在病床,然后将患者患病的肢体在运动仪上固定,指导患者从事膝关节屈伸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半个小时,每天训练3次,首次训练的角度为20°~25°,第2天之后角度开始适当增加,一直增加到90°。出院后患者每周仍要到医院进行被动康复训练,每周3次,每次半个小时。(4)巩固阶段。每周需要对患者的整体康复情况展开综合评估,对患者的身体恢复、情绪变化以及训练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帮助患者解决康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干预时间为1个月。

1.3观察指标

观察SDS评分、SAS评分、并发症几及满意度等数据。其中SDS与SAS两项得分越高,预示着抑郁和焦虑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0软件分析,(%)与(x̄±s)代表计数与计量资料,P<0.05有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SDS、SAS 评分对比

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SDS、SAS 评分均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SDS、SAS 评分对比

51.png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52.png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53.png

3 讨论

临床上四肢骨折的发病原因包括多种,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一种病症,一般在治疗时主要以手术为主。在手术治疗后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临床的有效护理,指导患者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才能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2]。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有的患者由于心理波动较大,长期下去很容易出现焦虑以及抑郁等负面情绪,对临床护理和治疗产生抵触心理,导致术后恢复速度较慢,恢复情况不理想。常规护理手段无法以患者的实际需求作为中心,导致护理效果不理想,因此近几年在临床护理方面开始应用一些效果较好的护理方法,比如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3]

本文主要对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效果进行探究,对两组患者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最终得到这样的结论:对于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来说,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应用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大部分患者对该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都感到比较满意,给予相当高的评价。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该护理模式主要以患者的实际需求作为中心,专门创建干预小组,然后小组成员通过商讨的方式积极创建康复策略[4],确保策略的有效实施和落实,以取得预期的干预效果。在此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康复训练,应用专业的医疗设备帮助患者放松身心,提升护理和锻炼的依从性,使患者能更快的恢复健康[5]

综上所述,对于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来说,应用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护理,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并发症率有较大程度的下降,而且患者对于该护理模式的评价都极高。由此可知,在临床护理实践过程该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相当理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丹丹,丁维维,郁玲.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对尺桡骨骨折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1(08):1887-1893.

[2]王静,张娟.健康教育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6):2473-2474.

[3]袁萌,郑向英.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康复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4):1930-1933.

[4]梁茹.护理干预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6):190-192.

[5]曲晓春.综合康复护理对预防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疼痛发生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7):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