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ASD儿童在康复训练中DTT教学和PRT教学组合运用

蒋旭旦

浙江康复医疗中心

摘要: 目前已有的研究大多证实了自闭症儿童共同注意不足,同时也证实了其在早期社会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并与多种功能存在相关性,可预测性。因此,本文拟通过轮换教育(DTT)与核心响应训练(PRT),提高孤独症儿童的共有注意水平。在轮换式教学中,将共同注意力目标行为的发展步骤,细化到了最小的教学单元,这样儿童就可以很容易地接受和学习了。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儿童进行多次的可操作的练习。当目标行为达到了一定的标准之后,就可以展开核心反应训练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PRT教学的原则,比如重视儿童的选择、给予自然的增强等,让儿童能够掌握共同注意力的行为,并且明白分享的重要性。
关键词: ASD儿童;DTT教学和PRT教学;康复训练
DOI:10.12721/ccn.2023.15702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本文采用单一被试实验设计中的跨行为多探试设计,目的在探讨DTT结合PRT教学对自闭症儿童的共同注意力的学习成效,通过DTT和PRT教学干预,并系统的评估干预后能力的变化。

一、研究对象

被试A男生5岁1个月,父亲是某公司职员员,母亲是某设备有限公司职员,哥哥正在读高中,家庭成员身体、精神状况皆为正常健康,且母亲在围产期检查正常无异。在被试3岁7个月被医院诊断为孤独症谱系,其认知、语言沟通能力和情绪、人际互动等能力如下:认知能力:认知理解低弱,只专注物理世界的感官刺激;能认识简单的汉字,若教学时间正好为幼儿进食、睡眠或上课完刚进门等生理状况不佳的时间,则可能造成学习困难,因此本研究使用了自编自闭症儿童喜好厌恶及例行性作息调查表,调查研究对象有关人、事、时、地、物的喜好厌恶和平时喜欢的增强物方式;也访谈研究对象每天在学校的作息时间,为的是要更加深入了解研究对象,让教学实验能够更严谨。其他幼儿园正常课程对本研究的影响,幼儿所参与的特殊康复训练课程是否对共同注意力的行为造成影响无从估算。自闭症幼儿常常因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及嗅觉等知觉的异常而造成比一般人过度敏感或过度不敏感的情况。因此家长常寻求感觉统合、音乐、社交等康复课程;在沟通上也常常寻求语言治疗的协助。但知会产生影响,有些则没有,而影响本研究的因变量共同注意力行为的因素又十分复杂,所以无法得知这些治疗课程对本研究的共同注意力行为是否造成影响。

二、教学步骤

第一部分——DTT教学

(1)进入教室,双方面对面坐好;(2)教学者在活动开始前,要说明今天的要学习的目标行为的活动,例如行为目标二(跟随指示)的活动是看绘本,就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看好看、有趣的绘本。”行为目标一(眼神交替)进而行为目标三(主动展示)的主要活动是玩玩具,也需要提前告知。(3)教学者拿出教具(玩具或绘本或图片):①在目标行为一(眼神交替)的教学开始前,要先将玩具放在幼儿能看到但是无法自取的位置,然后观察幼儿的表现(有无出现目标行为)。②在目标行为二(跟随指示)的教学开始前,教学者将绘本或图片放在幼儿面前,用手指绘本上的内容或图片上的内容,观察幼儿的表现(有无出现目标行为),出现目标行为则立即给予增强,微笑、鼓励,并说明此张绘本或图片给幼儿听,约30秒钟,再指向教具中的另一边的图案,重复上述行为;③在目标行为三(主动展示)的训练时,要先将玩具放在幼儿能看到且能触手可得的位置,观察幼儿的表现(有无出现目标行为),(4)若幼儿出现目标行为,及时给予适当的增强。若幼儿没有出现目标行为,就给予相应的提示(根据提示阶层)。(5)如果在教学结束后,幼儿仍喜爱此教具,可以让幼儿多玩一会,反着就给予新的教具。(6)重复步骤1至4,直到时间(10分钟)或教学活动完整结束。

第二部分——PRT教学

(1)教学者告知:“××(称谓),现在我们开始玩玩具。”(2)教学者根据《喜好调查表》,拿出4样左右幼儿感兴趣的玩具,放在幼儿伸手可得的位置。(3)教学者依据互动方法,与幼儿进行协作、沟通。(4)教学者根据刚才DTT教学中学习的目标行为,进行练习。(5)20分钟后,教学者与幼儿一起收拾玩具,结束游戏。

三、DTT与PRT结合干预

干预模式取自共同注意力干预方案,即合并取向,在同一次干预中,前半段采用DTT教学,后半段按采用PRT教学。

(一)DDT

由教学者与幼儿在个训室中进行一对一的共同注意力训练,时间约为5-8分钟。采用DTT教学原则,通过系统性提示水平的方式来训练共同注意力。

学习初期:完全没有出现目标行为(行为表现)-结合语言和全肢体提示(提示水平)-儿童拿走桌上的玩具,老师高举儿童拿玩具的手到眼前,并说:“拿给我看看”(事例)。

学习中期:使用部分肢体提示时的辅助变弱,儿童似能理解老师要求其拿到玩具后需先执行某动作-语言提示伴随示范-老师稍碰儿童的手肘,即能举高到眼前,老师也拿玩具举高到儿童眼前,并说:“你看,我有这个(玩具)”

学习后期:儿童能在水平三的提示下,稳定表现出目标行为-一般语言提示-儿童拿到桌上的玩具时,老师说:“你拿到什么?”

(二)PRT

PRT教学延续DTT教学训练的共同注意力,强调共同注意力状态的提升,也强调共同注意力状态的提升,过程中重视正向情感交流,跟随儿童的引导,等待儿童主动引发游戏,不强迫一定要开始游戏或参与活动,在幼儿遇到困难或者需要帮助时给予鼓励。

基本互动策略:跟随幼儿主导(互动策略)-了解幼儿的爱好(说明);观察、等候,说出幼儿正在做的事-简短明确的说明。如:把球放进去;重复幼儿所说的话-重复其话语或发音。

环境调控策略:靠近幼儿坐,并与其眼神接触-陪伴在其身边;调整环境,使其适合幼儿游戏-如:将其喜欢的东西放在易拿取的地方;协助而不帮其完成-如:包装袋撕不开,可以帮其撕开一个小口,剩下让他自己完成。

互动回应策略:扩展幼儿说的话-如:幼儿说“马”,可扩展为“马在吃草”;正确的反馈-鼓励、增强幼儿对的行为,对于幼儿破坏或有危险的行为需要制止。

四、结语

综合本文的结论和在研究过程中的发现,在共同注意力教学撤出后,仍有明显的正向改变。从教学期到维持期, 被试者的共同注意力趋势路径保持水平,呈现正向效果变化。这说明DTT结合PRT对增进自闭症儿童共同注意能力具有维持成效。研究者根据研究结果对自闭症儿童共同注意能力干预的相关建议,作为日后研究者、家长和特殊教育老师在应用教学上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婵.DTT与PRT教学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共同注意缺陷的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2]唐泉.自闭症儿童共同注意及其临床干预的实验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