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及教育策略研究

梁银慧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板岭小学,530709

摘要: 小学课程本身并不复杂,但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的差异,以及知识水平越来越难,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最终成为一个"学困生"。作为班主任,要解决"学困生"问题,就要探索准"学困生"的原因,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从源头上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因此,本文主要从学生心理的角度分析"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将学习转化为需要。
关键词: 学困生心理;教育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21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学困生"这个词一直困扰着每一位老师。几乎每个班级都存在"学困生",在学科学习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新课程强调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发展个性,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着眼于"学困生"的发展,遵循"不放弃"的原则。

1 学困生的概念

所谓"学困生"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上暂时落后,或者可以称为学业落后,每个年级都会有一定数量的学困生,而对他们的教学指导是每一位老师的重点之一。在实践中,教学难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差,学习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懒惰、贪婪、自尊、傲慢等情绪,因此,在与学习相关的实际工作中,学习兴趣不足的学生无法集中精力上课,也很难完成工作,学习成绩通常较差。从本质上讲,学困生在知识、能力、道德、身体素质等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偏离常规的现象,特别是在智力发展方面,既不能有效地满足课程对学生智力的需求,同时,在实践中他们往往思维不够积极。因此,在实践中,教师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转化,从而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

2 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分析

2.1 学习积极性不足

小学教师应该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以便使他们能够很好地运用有针对性的辅导策略改变"学困生"。学习动机的缺乏是"学困生"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学业成绩差、家长的负面激励和教师的影响,也导致"学困生"之间形成学习态度,导致学习动机低下。

2.2 自卑情绪明显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学业成绩差直接相关,而小学由于接受能力差和缺乏正确的教学方法而"学困生",每次考试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学生学业成绩比较的情况下,会导致一些自我贬低,长时间不愿意与其他学生交流会加剧学生的心理问题,甚至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如自闭症。此外,在自我贬值的影响下,许多"学困生"在生活中也容易产生失落感,从而影响到"学困生"心理健康的成长。

3 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的改进策略

3.1 提升小学学困生的学习信心

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指导来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可以通过学习爱来促进"学困生"积极参与学习,例如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辅导进行反思并不断找到问题的答案。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的答案会让"学困生"产生成就感,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兴趣。改革学生学习评价方法。教师应该改革学生学习的评价方法,以帮助学生学习,解决自卑心理问题"学困生",教师应渗透更多因素,例如鼓励、辅导和关怀,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例如,如果考试成绩低于预期,不要过于关注考试结果,而应注重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例如,在评价一名"学困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称赞他在这次考试中比上一次进步了很多,并将在未来做出不懈的努力,同时,教师也应该与学生交流正确的学习方法;叛逆心理是每个学生内心深处埋藏的天性。应该更多地关心"学困生",让学生知道家长和老师真的爱他们。当然,应该更多地与学生沟通,并有针对性地加以照顾。

3.2 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也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这样,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小学生能够享受持续的学习过程,积极参与学校的学习任务,有利于提高小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它也可以促进教学,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从本质上讲,对有学习困难的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保持他们的学习习惯,也是对有学习困难的小学生进行转化的正确方法,有助于优化教学水平。

3.3 端正小学生学习态度和习惯

事实上,小学生的心理辅导可以加强对学习过程的心理认识,以应对他们自己的学习过程,以提高小学学习质量,并使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改善其学习状况,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在实践中重视对学困生的教学和心理辅导,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加强他们理解学习过程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遵循老师的想法,并进行不同的学习过程,比如在小学考试中审题、书写、验算的习惯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这项培训,以确保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更好地标准化,并满足学困生的需求,从而为学习困难者的转化创造基础。教师可以教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充分关注考题过程,因为考题过程直接涉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方法。如果考试中出现错误,以下系列过程将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同时,教师还应保持学生的写作和控制习惯,强调写作的标准化和对学生计算控制的规律性,鼓励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实现标准化的格式和认真的拼写,并在计算过程中验算答案,有效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信心。

3.4 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与学困生进行沟通,充分关注,及时捕捉学困生的内心想法,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困生的基本情况,并在第一时间对出现心理变异的学困生进行正确引导,确保学困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针对学困生的兴趣和个性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引导措施,促进学困生的发展,要更积极地完成自己的学习过程。例如,课堂上的老师可以建立聊天组和QQ群与学生进行交流,并对课堂上每个学习困难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心理辅导方法,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不同聊天群和QQ群的学生分享相关的教育文章,让学生阅读,进而有效地转化学困生。

3.5 注重教学评价方法的创新

在小学教育实施阶段,教师应注重教学评价方法的创新与改革,努力引进新的评价方法,以促进高质量教学的完成。教学价值观尽可能发挥教育作用,学生容易接受。对于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也必须在教学评估中给予支持,以确保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转化。例如,教师可以充分替换传统评估中的"不及格"和"太差"等词,如:"加油","不断进步,继续努力"等等。这些词对欣赏学困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产生学习动机,这种评价方法也能促进学困生情感知识和信心的发展,为学困生提供良好的心理辅导效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转化学困生不仅是教师工作的中心内容,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最重要措施。"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小学的情况千差万别,每个学生的个性也都不一样,存在的心理问题也很不一样。因此,为了有效地解决"学困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必须进行详细的规划和探索,对学困生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学困生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学困生正确的学习习惯,促进完成更高质量的小学教育。在小学教学实践中,应从"学困生"的心理需求出发,重点优化教学活动,消除"学困生"的心理焦虑和紧张,提高"学困生"的小学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继梅.基于就业导向下的中专学困生教育策略研究[J].新西部,2020(05):153+135.

[2]李梅.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及教育策略初探[J].当代家庭教育,2020(04):11.

[3]梁丽荣.新形势下学困生潜力开发转化研究[J].考试周刊,2020(23):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