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特殊教育中的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分析

王瑞

临邑县特殊教育中心,251500

摘要: 特殊教育面对的学生种类较多,这一点在客观上成为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顺利开展的重大障碍。学生可能是身体上存在缺陷,也可能是存在智力障碍的孩子或自闭症患者。面对存在不同特殊情况的学生,显然不能采取通论化的教学方式和保健康复治疗方案。本文从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训练的定义、开展的意义、合理确定体育保健和运动康复方案、策略等几大方面入手,对特殊教育中的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进行相关研究。
关键词: 特殊教育;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方案;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06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特殊教育始终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的一项民生事业,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投入和关注也越来越高,学生身心素质教育也成为当下特殊教育中的重心。因此,在特殊教育学校实施有效的体育教学策略,既能锻炼学生运动能力,培养学生掌握身体协调性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生活自理能力【1】,并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和机体康复产生持续向好的影响。

由于特殊教育存在差异性,特殊教育中的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势必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为了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应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教学思考和总结实践经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特殊教育中的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开展的意义

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课程,一方面是顺应新时代特殊教育发展的要求而进行的,是我国教育体制不断完善和健全的必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这也是从当前特殊教育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以提高特殊学生运动能力、恢复能力和强化身心素质为主要课程而开展的。因而在实际的体育保健和运动康复开展过程中,要制定一些有利于学生全身性大动作训练,并根据学生运动动作迟缓,反应能力较弱个性实际发展特点,融入体育游戏、保健等活动,借助活动培养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和保健的热情,进一步培养学生全身协调能力和配合能力,使得全身动作更加灵活精细。

二、特殊教育学校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的开展原则

(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是极其需要社会认可并给予关心、关注和关爱的特殊群体,因此在体育保健和运动康复过程中,不仅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课程规划,还要在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指导下,对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适用于授课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但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更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保健兴趣并从中获得生活能力的提升。

(二)缺陷补偿原则。

这个原则主要是指针对学生机体失去某种器官或者某种机能时的一种适应。在组织开展体育保健和运动康复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疾病种类、残障程度进行不同类型、难度、内容的课程设置,并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接受专业化的运动指导,并使得其身心成长方面整体提升。

(三)吸引性原则。

体育课是特教学校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它不仅带给学生运动强身健体的乐趣,还给学生带来在运动中感受团结、沟通、交流的心理和情绪体验【2】。在体育保健和运动康复过程中,要有意识的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引入极具吸引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视频、慢动作等方式讲解动作要领【3】,使其能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参与到体育保健和运动康复课程学习当中,从而进一步促成课程教学效果的事半功倍。

三、特殊教育中的体育保健和运动康复有效开展的策略

(一)大力发挥“生活+技能”教育,提升学生社会生存能力。

学生的特殊性要求在教学上务必遵循学生机体发展规律,尊重差异,调整课程内容,着力提升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把体育保健和运动康复同缺陷补偿有机结合,积极构建“生活+技能”为核心的教育课程体系。

例如,栾川县特殊教育学校就以发展技能教育和体育特色为引领,大力发展体育工作,接触田径、足球项目的比赛让孩子们取得很大变化,尤其在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校长吴拥军带领学生们报名全国特奥冬季比赛项目并取得良好成绩,成为河南首例特殊教育学校参加全国赛事的例子,让大山里的孩子拥有了走出去的机会,更培养了孩子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品格,努力使他们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收获精彩人生。

(二)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体育保健和运动康复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学生的体能并更多的开发潜能,一般来说,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康复是特殊教育学生的特殊需求。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对特殊教育的目的进行进一步的细化,把学生的这种需求充分考虑到位,只有根据情况先明确了目标,教师的具体教学策略方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例如,部分存在身体疾病的学生,他们的最大障碍来源于身体方面,及其由此所引发的自卑心理,包括孤独症,中重度智力障碍,唐氏综合征,脑瘫,发育迟缓和多重障碍的学生【5】,这些学生智力水平发展落后,在运动上或多或少也受到了影响。对于这些学生,特殊教育的目标显然要偏向于身体康复、补偿缺陷方面,同时还要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在明确了问题后,再进行具体教学策略方法的安排,就能得到预期的较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成长也大有裨益。

(三)开展集体活动,强化学生合作意识

大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其在成长中存在一定的性格缺陷,有的不会和别人相处,有的非常自私、自我。因此,在实际的体育保健和运动康复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参与集体活动,使其能够在与其他同学的相处和互动中,感知集体的力量,并学会分享与合作。有条件的甚至可以组织成立体育训练队,参加县、市、省级甚至全国的体育比赛。很多学生能够通过参与体育比赛,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锻炼了自身意志和毅力。

(四)因材施教,提高学生机体运动能力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不同学生由于自身疾病的种类和残障程度各有不同,因而其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对运动的接受度和学习能力也存在很大区别。因此在组织开展体育保健和运动康复课程时,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设定不同的运动内容、制定不同的运动计划,以使其都能够从课程中获得收获,获得运动能力的不断提升与发展。

(五)设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生活信心

残障学生和普通学生一样,都渴望受到身边人的关注与肯定,因此要善于在开展体育保健和运动康复的过程中,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使其能够从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和被肯定的满足感,也使其能够更有信心参与体育运动,以不断强化培智生的身体素质,使其更加有信心、有勇气参与社会生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真正形成良性的教学循环。

四、结语

特殊教育中的体育保健和运动康复教育,既是对新时期特殊教育、教学改革的贯彻与落实,体现了公平教育理念在实际运用中的价值,因此,特殊教育行业从业者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教育内容与教育模式,以使学生们能够感受和参与到多样化、特色化,且具有康复性质的体育活动,进而使其能够爱上运动,能够从体育保健和运动康复过程中获得身体素质、心理成长、智力发展,保证他们能够拥抱更加美好的生活,增加社会生活中的自信与能力!

【参考文献】

[1]邓猛,景时,李芳.关于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14(12):155-166.

[2]金梅,沈剑辉,胡滨.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研制[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6):75-79.

[3]邓猛,郭玲.西方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理论反思及其对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0(06):70.

[4]王勇.提高培智学校运动与保健课程有效性策略探究——以成都市青羊区特殊教育学校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8):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