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宣教在心肌梗死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应用

潘冬梅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三病区,安徽合肥,230022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宣教在心肌梗死患者居家康复中的价值。方法:样本对象为40例于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在出院后均给予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宣教,对比出院时及出院6个月后患者的生活状况。结果:干预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6分钟步行距离均改善;焦虑和抑郁不良情绪均缓解。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居家康复中给予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更好指导患者开展自我康复护理,利于患者预后。
关键词: 心肌梗死;互联网+;健康教育;生活质量
DOI:10.12721/ccn.2023.15705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心肌梗死是一种由于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血管危重疾病,中老年人群是疾病的高发人群。对于该种疾病临床较多采取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经过PCI治疗后能够疏通阻塞血管,对于恢复组织灌注具有重要意义。虽然PCI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但患者后续的自我护理对于疾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强调患者的居家康复。随着互联网推动智慧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给予互联网+平台该的健康教育逐渐在慢性疾病管理中应用,并获得满意效果。根据以上情况,本次重点分析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宣教在心肌梗死患者居家康复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来源

样本对象为40例于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55~81岁,NYHA心功能分级中,Ⅱ级22例,Ⅲ级18例。纳入标准:认知功能和理解功能正常;能够自行或者家属协助下使用智能手机;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合并严重感染患者;合并心源性休克或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

1.2方法

(1)医院给予互联网搭建心肌梗死患者居家教育平台,应用该平台实现健康教育、健康管理预警以及医护沟通。患者可以通过健康教育APP登录平台,医护人员在后台将患者的信息上传和管理。(2)平台宣教。平台定期推送心肌梗死相关知识、常见的自我管理误区等信息,指导患者科学运动、规律饮食、情绪管理、科学用药等。患者还能够在平台留言,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的留言进行回复解答疑惑。(3)患者可通过手机APP平台将不良反应、并发症等信息上传。(4)患者上传的数据自动移到后台数据库中分析,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平台给出初步的健康评价结果,分为健康、低危以及高危,平台对于高危状况自动预警,提醒患者回院复查。(5)医护人员通过平台及时了解患者的状况,并与患者开展沟通,针对低危以及高危患者,及时电话联系,给予远程的技术指导和康复建议。

1.3观察指标

患者出院后6个月,生活能力评价采取ADL量表,量表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能力越强。运动耐力评价采取6min步行距离(6MWD)量表评价。

焦虑自评量表(SDS)和抑郁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情绪状况,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压力越大。

1.4数据分析

使用统计软件SPSS20.0计算相关数据的差异性,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分析,数据对比后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运动耐力状况

干预6个月后患者的ADL量表得分和6MWD距离均提升,结果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患者的ADL评分以及6MWD比较(x̄±s)46.png

2.2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况对比

干预后患者的SAS和SDS量表得分均降低,说明心理压力缓解,结果见表2。

表2干预前后患者SAS和SDS量表得分情况[(x̄±s)分]47.png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发展,PCI治疗已经成为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手段。而心血管事件发生后,患者接受PCI术的心肌梗死患者依然需要面临较多问题。目前,心脏康复已经成为心肌梗死患者二级预防有效形式。PCI应用广泛,使得心肌梗死患者生存率明显提升,但相关的研究发现,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及时采取药物干预,1年内再次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几率仍然在10%~13%左右,并且有10%~20%的患者会出现支架内容再次狭窄,使得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焦虑抑郁明显、社会适应性低等问题。

而大部分的患者在出院后无法获得专业指导,加上缺乏PCI术后相应专业知识宣教,影响患者预后。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我们给予互联网平台给予患者相应健康宣教,定期在平台发布健康知识,提升患者认知度;及时帮助患者解答相关问题,能够解除疑问;高危预警能够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状况,并指导医护人员开展下一步的健康指导。通过以上健康教育后,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理想;且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明显缓解,主要是因为该种模式下的健康教育使得患者更清楚自身情况。

心肌梗死接受PCI术的患者,在术后仍然存在较大的居家康复护理需求,而通过给予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更好指导患者开展自我康复护理,利于患者预后,检验后续临床干预中借鉴使用。

参考文献:

[1]陈丽莉,肖琴.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宣教及延伸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26):75-77.

[2]朴宇飞.基于互联网护理健康宣教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新通信,2021,23(06):243-244.

[3]孙玉雪.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个案管理在稳定期COPD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湖州师范学院,2022.

[4]戴玥,翁雁姿,刘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居家康复护理需求及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2,29(08):125-128.

[5]李耀霞,吴钦洋,杨巧红.远程照护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23):37-41.

[6]荣山伟. 依托医院的居家心脏康复在急性心梗行PCI术后患者中应用效果的研究[D].青岛大学,2021.

[7]赵冬婧,汤玮,曹树军等.院内+居家续贯式心脏康复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6):34-39.

[8]梁慧.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庭照顾者照护技能干预方案构建及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22.

[9]熊亚莉,楼娟,王丽君等.院内模拟居家康复结合院外规划居家康复环境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07):163-167.

[10]张艳艳,梁冰燚.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16):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