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是其核心宗旨和目的。这不仅有助于幼儿形成独特的审美视角,还能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于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通过美术教育,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美、感受美,进而成为具有审美情趣的个体。
一、当前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单一
观察现今的幼儿美术教学不难发现,教师大多让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涂色、绘画或是手工制作活动,教学内容和形式都十分单一,难以形成独特的课程体系,美术教育流于形式,幼儿对美术课的参与热情也不高,导致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
(二)表现形式单调
美术本身是一门表现形式多样化的艺术类课程,且教学范围和内容除了基本的绘画、手工制作之外还有泥塑、剪贴等各种丰富的活动。而现如今的幼儿美术教学很难将这些活动内容全面表现出来,造成幼儿思维受到禁锢,创造性和想象力也难以得到很好的发挥,使美术教学处于低效、无效的局面。
(三)教学模式枯燥
美术作为一门极具创造性的艺术类课程,其教学模式也应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然而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却是以教师为主体,幼儿通过模仿作画的形式了解美术的色彩、构图等相关知识,且教学范围也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导致幼儿的个性和创新性被压制在狭小的空间和有效的教学内容中,画出的内容也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可言,严重影响到了幼儿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幼儿审美能力培养
(一)激发学习兴趣,开启智慧之门
幼儿园美术教师要在教学中提高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确保幼儿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幼儿美术教育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幼儿学习美术知识时要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树立对美术知识的审美意识。教师要将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作为教学目标,让幼儿对美术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的方法,明确美术教学目标,让幼儿根据主题内容自由想象,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二)动手实践,助力幼儿能力成长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开展美术创作的工具非常多,适合幼儿运用的工具包含水彩笔、蜡笔等,这些工具类型多样,便于幼儿灵活运用。幼儿美术教师要让幼儿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将自己喜欢的事物或者景象,运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画出来。幼儿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合理搭配运用多种绘画工具,避免幼儿创作产生单一性的问题。除了绘画工具,幼儿还能运用其他的工具来创作美术作品。例如,幼儿美术教师组织幼儿到校园中搜集一些素材,用胶水在白纸上张贴图画,让幼儿感受创作的快乐。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还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由于幼儿本身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新鲜事物,幼儿美术教师可以带领幼儿用橡皮泥或陶泥等可塑性较强的材料进行美术创作实践活动,或者让幼儿直接用自己的手当做绘画工具,蘸取水粉颜料进行美术作品创作,这既能够增强幼儿的感官能力,又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审美能力。
(三)融入自然之美,唤醒幼儿审美意识
风景优美、姿态万千的大自然是艺术创作的动力和源泉。大自然中包含万象的景象和事物,如花鸟鱼虫、高山流水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感受和体验,是培养人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有力载体。为此,在开展以培养幼儿审美能力为目标的幼儿美术教学时,教师积极带领幼儿走进并融入大自然中,引导幼儿通过细致观察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意识,并将这些丰富的自然事物作为载体鼓励幼儿进行美术创造,使幼儿的审美创造力得以被充分激发和展现出来,从而更好地融入自身情感和想象力进行美术创作。
例如,在让幼儿以“花草树木”或是“动物”为主题进行美术创作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幼儿到公园、动物园或是农场参观,引导幼儿对所要描述事物的细节特征进行深入观察,比如花的种类和颜色都有哪些,花的组成部分是怎样的,树木的树干、树枝和树叶又分别是怎样的等,以及动物的身体形态和外貌特征是怎样的,通过这一时段的观察,发现了动物怎样的生活特性等,使幼儿通过实地观察对自然界的万物特征了如指掌。在课堂上,为了唤醒幼儿对这些事物特征的回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再现这些植物、动物,并通过缩放的形式展现这些事物的具体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此,便将自然界的万千景象与美术活动融合了起来,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促进了幼儿心智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使幼儿的精神世界变得充实、饱满起来。
(四)融入生活元素,提升幼儿审美感知力
变化莫测的社会生活也与美术创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常见事物的色彩、线条、形态等外形构造都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美学价值和作用,蕴含着丰富的美术创造元素。而实实在在的生活是幼儿每天都能接触到且十分熟知的,相比于单调、枯燥的美术教学内容来说,幼儿更容易对生活化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并在观察、探究生活的过程中促进自身审美感知能力的提升。为此,幼儿教师应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开展美术创造活动,引导幼儿在充分利用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重感官的基础上更为全面地感受生活中的事物,为美术创作活动的顺利进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例如,在让幼儿以“交通工具”为主题进行绘画练习时,教师可以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认识谈谈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都有哪些,激活幼儿自身关于这部分内容的生活经验。而幼儿也根据自己的认知说出一系列公交车、自行车、小汽车等各式各样的工具。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这些内容生动地表现出来,增强幼儿对这些交通工具的表象认知。同时,给幼儿展示一些他们没有提到的交通工具图片,如地铁、轮船、火车乃至飞机等,让幼儿深刻认识到这些能帮助人们出行的工具都是交通工具。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带领幼儿到马路边进行观察,从中发掘除了这些常见的交通工具外人们还采用哪种新颖、有趣的方式出行,并引导幼儿将自己感兴趣的交通工具以美术创作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此,便将美术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了起来,增强了幼儿对所描述内容的具象化认识,促进了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幼儿园美术教育承载着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素养的重任,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丰富多样的美术活动,幼儿能深入艺术世界,提升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它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戴祥勇.论儿童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03).
[2]韩培珍.浅析艺术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39).
[3]朱玉红.在音乐游戏中提升中班幼儿艺术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