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识字、写字中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低年段是读写的重要时期,本研究基于统编版语文教材,采用各种形式,让儿童在读写的过程中感受中华的优良传统。[2]
(一)领略“六书”汉字造字法的韵味,增强小学生读写的效果
古代人们对汉字的构成进行了剖析,总结出了“六书”构成汉字的六种方式。在统编版教材中,字形、形音义是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半部分采用形象读写的教学方式,以“象形”等一种直观、生动的造字法来巩固汉字的记忆。此外,还包括形声字识字、形声字分类识字等方面的内容,使同学们能够理解汉字的构成规则,加深对汉字的文化意蕴的理解。在趣味盎然的阅读活动中,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汉字的造字法,达到“知其故”“知其然”的目的,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二)体验汉字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读写的兴趣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识字”课的内容是“传统文化”,通过汉字的“过去”和“现在”,让孩子们从“过去”和“现在”两个方面来感知中华的传统文化。《“贝”的故事》一书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详细地介绍了“贝”的起源,发展及演变过程。小朋友认识到汉字的源头--甲骨文,并懂得汉字经过时间的演变,其形、音、义都是处于变动之中的。汉字趣味横生,妙趣横生。小朋友在下课后,会很有兴趣地去寻找相关的材料,通过看不同的中国文字来体验汉字的神奇与独特。利用这一机会,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形式来进行一些诸如“趣味汉字”“绘画甲骨文”等活动。通过这种新颖、趣味的教学方法,使古代汉字充满了新的活力,并激起了孩子们读书、书写的兴趣。
(三)充分发挥汉字的美感,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老师们还进行了师生一起练习的书法活动,以此来鼓励学生的良好书写,让学生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推动,从而让他们对书法的热爱得到充分地发挥。学生和老师们进行的书法大赛是我们学校的一项传统活动,在整个学校里都弥漫着一股浓浓的书香气息。无论是黑板还是墙壁,还是窗户,到处都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息,再加上“秀一秀”“同书一字”等与之一同开展的小竞赛,更是让更多小朋友参与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写实践活动,激发同学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感受汉字的美感,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激发学生从书写工整走向优美的境界。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中华的优秀传统和中国汉字的独特韵味,从而培养他们对汉字的认同,欣赏,甚至是热爱。
二、在阅读中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阅读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进行丰富有效的阅读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他们的文化内涵,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所以,要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初级阶段的语文课堂中,就离不开阅读这个重要的载体。[3]
(一)以“读”的方式感受中华的优良传统
“学习《弟子规》中的规则。”小学一年级第一个学期,老师以学校的教科书《弟子规》为基础,让学生阅读和学习《弟子规》的节录。在学校,老师会引导学生在上午的早读,唱歌;在学校以外,老师指导父母用《弟子规》的方式,通过家庭读物的方式,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从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4]“古典诗歌提升修养”,从小学一年级下半个月的线上课程中,老师就已经在提倡学生在清晨进行阅读与背诵古典诗歌。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它围绕着传统的节庆主题,以四季、时令为主线,不断地进行着每日的学习。举办“我是个小诗人”“李白的诗我能背诵”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比赛,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
(二)以课外读物为载体,吸收好小说中的人物魅力
在学校里,老师们还可以在假期里安排同学们进行《二十四孝故事》《成语故事》《中国古代神话》《中国上下五千年》以及四部经典著作的学习。通过对小说文本的解读,感悟到了小说中人物的示范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人格与素质。另外,通过亲子朗读的形式,把经典朗读辐射到家庭和社会,注重对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感受和感悟[5],在读、品、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三)在口语交际中体味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初级阶段,口语交际是最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其进行口语交际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提高其英语水平,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与观念的沟通。所以,让学生在低年段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也不能忽略了口语交际这一重要途径。针对儿童的年龄特征以及自身的知识容量,老师以“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在二年级学生中进行了两种形式的口语交际活动:一是进行“文学故事品人物”的口语交际与演示;二是组织《西游记》《水浒传》等民间戏曲小品大赛。在这两种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儿童能够从文本中的角色形象中理解到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并且期望能够使他们的人格和素质得到更大的发展。
三、在写作中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根据低年段儿童的年龄特征,老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通过日记、绘画等形式,开展了简易的作文启蒙与培养。这一环节的实施可分为两种方式:一是通过亲身经历,亲身体会到传统的节庆风俗,用图文两种方式进行亲身感受。例如,在暑假期间,老师会让小朋友感受与过年相关的风俗习惯,将“我的春节”以卡通的方式表现出来,配上文字、图片、手工剪纸、生肖设计等,在新学期结束后,在学校里做一个展览;二是利用校园内的传统节日和节气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和感受写成日志。
结语:
小学低年段是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初步发展的关键时期,体验式教学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行为特点,在小学语文低段课程的教学中融入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够促进低年段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学习与情感体验,能够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促进少年儿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筑牢文化自信,早日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任金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中的开发与利用[J].决策探索, 2019(12):93.
[2]李燕.刍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文渊, 2020(6):846.
[3]薛艺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天地, 2020(5):390-391.
[4]李建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育融合策略研究[J].教学研究, 2020(18):67-68.
[5]陈繁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教育界, 2018(16):113-114.
[6]范国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及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 2020(12):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