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监管探究

孙晔

河北科技学院,河北保定市,071000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领域存在着许多显性的与隐性的风险。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探究,对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以及互联网金融监管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提出了建议,旨在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进一步提高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
DOI:10.12721/ccn.2021.15700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客户端技术的快速成长和普及,互联网金融逐渐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推动器,同时还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工作效率以及业务覆盖面,使中小型企业和普通居民都能获得成本合理、便利快捷的金融服务成为了现实。然而,在我国互联网金融体系不断扩张规模的过程中互联网金融风险在不断增加。因此,如何保证我国互联网金融又好又快的发展需要不断探究。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互联网金融是把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通过互联网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来实现对资金的融通、支付、投资以及信息中介服务的一种新型的金融业务。

(二)互联网金融产生与发展的环境。1.政策环境:国家层面承认市场上已有的互联网金融业态;2.经济环境:国民收入的增加,资金用于投资或者融资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3.社会环境:互联网宽带的普及,智能手机的应用以及消费者在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习惯发生了改变,便捷的互联网金融得到青睐; 4.技术环境:加密技术提升、服务器运行能力提高等,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互联网金融具有开放性、轻资产、拥有各种大数据信息、云计算等突出的特点。

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发展模式,它是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虚拟化的金融服务。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一)技术风险。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于网络进行的运营活动,在运营的过程中会一定的操作失误从而给用户带来风险。同时也会受到来自设备和计算机病毒等带来的威胁,影响到正常的金融服务工作。如果出现问题会中断系统交易,则可能出现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还可能造成直接的经济利益损失。

(二)投资风险。互联网用户在使用互联网时会发现有很多不同的网络理财产品,会利用自己的闲置资金进行投资活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理财产品都能够保证用户收到预期的收益,由于金融产品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所有用户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资风险,使投资收益并不能得到可靠的保障。

(三)道德风险。为了争取利益最大化,有些从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人员对于用户提供虚假信息。由于信息并不是完全公开的,在无法共享的情况下,交易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用户因为缺乏专业知识技能、不能对项目真实性和潜在风险进行分析鉴别。这样使用户的利益就难以获得安全保障,合法权益也会受到侵害,从而对互联网金融行业产生不信任。

(四)法律风险。互联网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但是我国针对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规范并不完善,从而使互联网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根据其主体不同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是由于机构内部工作导致。外部风险是在支付过程中、资格审查过程中、业务拓展等方面的法律仍存在缺失导致。

三、互联网金融的监管

(一)互联网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第一,监管责任界定不明确。我国金融业当前的监管实行分业监管模式,对于不同类型的金融业务交由不同的监管机构进行监管。目前,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涉及银行、基金、证券、保险、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这种产业交叉的特性如果继续用分业监管模式进行监管。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谁来监管、监管范围如何划分的问题。其次,监管机构要如何监管,与信息技术部门怎样配合等诸多问题,使监管不会存在盲区。

第二,监管标准相对落后。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是一次金融创新,这种新型的金融模式要求实现大数据、云计算、数据开放及数据共享,而实现这些要求的前提是做到控制风险。但是对互联网的监管标准没有根据这种新的模式制定新的标准,沿用其他行业的标准相对会落后于金融时代发展的情景将无法对互联网金融行业有规范的专业的监管,容易出现盲区。

第三,监管体系不健全。首先,我国法律法规中现有的金融法律体系没有覆盖所有的金融领域,对互联网金融缺乏有针对性的法律或监管法规进行整体监管调控。其次,缺少关于规范互联网金融的规章制度。

(二)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建议

第一,构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技术安全体系。互联网金融业有序发展需要安全的、可信的、可控的技术安全体系的建立。对技术安全标准严格把控,并充分发挥技术检测在金融交易方面的安全保障作用。构建完善的技术安全体系,能够确保支付安全性。从而,提高互联网金融安全的控制能力,提高互联网金融交易服务的可靠性,提高互联网金融的可信度。

第二,建立互联网金融业的准入机制。要想营造一个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环境,要从行业的准入机制建立入手,这样并可以从源头上建立好互联网金融的安全防线,从而更好地提升互联网金融业的总体发展质量,有效防范可能出现风险。在提高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准入机制时,可以引用公司成立时实行的注册资本金制度,运用于互联网金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信用风险,同时相关部门如工信部、证监会等在审核时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主体的审核力度,为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第三,加强行业的自律性监管。互联网金融风险存在的根本还是互联网金融机构和整个行业的自律管理。各类风险的发生和扩散很大程度上是因互联网金融平台自己运营管理不善造成的。互联网金融主体要提高道德水平,加强自身的管理,可以成立统一权威的行业协会,以及抓好内控制度建设来着手。

第四,健全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明确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法律定位,从法律法规层面上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例如:对现有金融法律法规的修订;互联网金融行业标准和配套规章制度的制定。

另外,还可以从建立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消费者警示机制,信用评级机制等方面努力,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加以防范,并对互联网金融发展进行监控,从而实现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切实维护好用户的合法权益。

四、结语

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紧密结合下的产物,为现代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契机,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风险,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监管措施,提升抵御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推动互联网金融更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舒.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现状与对策[J].市场研究,2016.7

[2]陈仲毅.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

[3]宗祺.浅谈大数据下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模式[J].全球流通经济,2018.10

[4]姜迪.互联网金融风险与风险防范[J].经贸实践,2019.01

[5]李晓榆.浅析互联网金融风险与监管路径[J].经贸实践,2019.01

作者简介:孙晔(1990—),女,汉族,河北保定市人,助教,工商管理硕士,单位:河北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研究方向:财务与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