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麻亚楠

乌鲁木齐市大光华高级中学,830823

摘要: 音乐在初中审美教育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而声势律动作为人类表达感情的最直接、最古老途径,又是音乐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文章深入探究舞蹈元素融入初中音乐课堂中的价值,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初中音乐教学中舞蹈元素融入的策略,最大限度提升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 初中音乐;舞蹈元素;律动教学;融入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18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 引言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水平,教师应该紧密结合音乐课堂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取舞蹈元素,赋予音乐课堂充足的魅力,充分凸显出音乐课堂的情感性和表现力,让舞蹈元素与音乐课堂更好地融合起来,全面增强初中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律动教学融入教学中的价值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

由于音乐知识点非常抽象,所以如果老师在音乐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地讲解音乐教材内容,则难以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知识,甚至还会让学生在音乐课堂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对音乐内容失去兴趣。因此,可以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引入舞蹈元素,转变抽象的音乐知识,降低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对音乐知识点有更加深入的认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艺术是没有边界的。将舞蹈元素合理地引入音乐课堂中,让舞蹈与音乐艺术紧密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将自身情感表达出来。因此,我们要全面整合音乐课堂与舞蹈元素,充分凸显出音乐情感的渲染,让音乐内容中所表达的情感更加强烈,从而让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三、初中音乐教学对律动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

(一)打破传统课堂,培养学习兴趣

首先,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声势律动的出现改变了传统课堂死气沉沉的氛围,为课堂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也让初中生拥有了强烈的教学参与感。与此同时,这种非说教性质的教学模式,也能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的适应节拍,适应音乐,这也是为学生未来的音乐创作之路打下坚实的兴趣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音乐的音量、音色、速度和节奏等因素,会产生不一样的声势律动适用条件,这种身心结合的教学法可以提高初中生对于音乐的反应能力,让他们在不同的音乐中发挥自己性格中不同的一面,不管是细腻的情感还是狂野的表达,都能够给予他们相同的机会,全面促进初中生音乐学习和艺术表达的

(二)认真挑选舞蹈,合理匹配音乐内容

由于音乐和舞蹈两种艺术之间存在一定的共性,而这两种艺术都是表达情绪和让他人感受情绪的一种艺术。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引入舞蹈元素时,需注重舞蹈类型与音乐内容的契合性,要将音乐内容以更好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避免学生感觉到音乐知识的突兀,这样学生便可以通过舞蹈来感知音乐的情感,深入感知音乐的内涵,有效提升音乐素养。但是,如果教师在选取舞蹈的过程中尚未结合音乐内容,则会导致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非常突兀,导致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中无法结合舞蹈元素,令舞蹈元素在音乐课堂中渗透的作用难以充分凸显出来,不利于学生的音乐水平提升。

(三)培养初中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人的动作本身就是一种带有节奏的行为,不管是最简单的行走、奔跑和欢呼雀跃,还是运动场上的跳跃,这些动作本身就可以为声势律动教学的进行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通过人本身的行动去发掘音乐潜能,尤其是在初中生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这样的声势律动教学法有助于锻炼初中生在音色、音高、速度等方面的反应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注意力,让他们能将身体与音乐的合作更加协调。久而久之,每当音乐响起,就会引起身体的条件反射,例如声音的大小和强弱与身体律动的对应关系,通过不断的“条件反射”培养起初中生自觉的音乐想象力,不断挖掘内心的潜能,最终促进学生自我表现和积极创造的欲望。

(四)强化舞蹈元素和音乐结合的创造性,以此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老师在课堂中应该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并指导学生严格按照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进行创作,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便学生能够创作出独具魅力的作品。然而,当前部分初中学生对舞蹈的认知和理解还不够全面,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作的时候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音乐作品的内涵。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呈现舞蹈视频,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知舞蹈的情感是怎么样表现出来的,这样学生会在舞蹈创作中更好地展现音乐的美。

(五)运用生活场景,加深音乐意境认知

音乐在所有艺术表现形式中的意境营造能力是极强的,音乐不仅仅是声乐,更是一种情绪的传递,如同“暗号”一般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足以超越语言的、是人类共同情感的集中表达。要想对音乐作品产生共情,进入作品所创设的音乐意境和艺术氛围是必要条件,这种能力的锻炼不光需要时间,同样需要一颗感同身受的心。而声势律动不光在伟大的音乐中有所展现,更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于节奏的把控不光体现在课堂,也可以出现在生活的每一个拐角,这对于初中生熟悉音乐氛围和艺术情绪是最好的日常锻炼。《采茶舞》中手臂与手臂的挥舞,《船夫曲》中纤夫的力量,爱尔兰民乐中的快乐跺脚,都是声势律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证明,在课堂上欣赏并切身体会这些音乐中的声势律动,都能帮助初中生更快地融入音乐,融入生活,从而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四、结语

总之,音乐和舞蹈是两种可相互转化的艺术形式。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引入舞蹈元素,让舞蹈元素与音乐内容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能够让音乐课堂的表现力更好地体现出来,切实增强舞蹈元素的渗透力。这样也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知识点,真正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最大限度提升初中音乐的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孙小莉.探究初中音乐教学中舞蹈元素的融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4):77-78.

[2]林婷婷.舞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和应用[J].北方音乐,2020(04):17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