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欣赏教学的开展策略

韩笑

沭阳县人民路小学,223600

摘要: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要了。其中,小学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之中,音乐教师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并且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开展音乐欣赏教学,以确保音乐欣赏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从而实现对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有效培养。鉴于此,本文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欣赏教学的开展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欣赏教学;开展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2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

1、没有充分认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成绩比较注重,而没有重视音乐教育在学生成长以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没有有效地开展音乐教学,更别提音乐欣赏活动的开展。现阶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以及深入,很多学校逐渐开始重视素质教育。但是,很多的小学特别是中学的学校以及教师,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并没有将素质教育融入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导致很多教师对于音乐教学缺乏正确认知,学校在音乐教学方面的投入比较少,很多教师都会占用音乐课堂的时间进行主科教学,从而导致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很难得到实现。

2、音乐欣赏教学方法比较落后

目前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很多的音乐教师仍然选择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即在音乐课堂上对相关的音乐理论进行讲解,让学生对于现有的音乐方法以及音乐欣赏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记忆。教师教导歌曲的时候,通常是教师领唱、学生跟唱,然后教师对其进行分析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的小学音乐教师往往注重音乐歌唱技巧的教学,而往往忽略学生学习的真正需求以及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欣赏教学的开展策略

1、多元聆听歌曲

音乐学习活动的开展都必须依赖于听觉。歌曲聆听是音乐欣赏的基础。学生兴趣盎然,听得自然认真、细致,对知识的理解度就能上升到一个崭新层级。借助多媒体进行歌曲播放是比较流行的教法选择,但并不是唯一的。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倾向,进行示范性演唱。经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仅掌握了歌曲特点,对教师的崇拜感和依赖感也会逐渐增加。

例如,《跳吧!跳吧!》这首歌曲欢快活泼,给学生带来的听觉感受是独特的,学生聆听欲望比较强烈。教学时,教师可进行示范演唱,给学生做出表率。在学生眼里,教师平时是严肃的、严厉的,但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展现出了另外一面。学生被动听的歌声深深吸引,同时也被教师的热情所感染,思维认知快速转动起来,对教师的崇拜之情溢于言表。聆听的口的不仅是让学生对歌曲内容有初步感知,更重要的是要激活学生的内驱学习动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探究中。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阐述聆听感受,给他们提供情感宣泄的渠道,在多元化聆听中,学生的欣赏认知基础就会逐渐形成。

2、讲述歌曲故事

小学教学内容相对固定,教师往往会照本宣科,对歌曲内容进行学习、欣赏。这种教学形式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严重阻碍,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子显得尤为关键。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思想深刻,蕴含着丰富的故事情节。在进行导学时,教师可从歌曲本身的故事出发,展开趣味讲述,以增加课堂的活力因子。在故事讲述中,学生兴趣和思维得到激活,对歌曲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再进行欣赏自然就游刃有余了。学习《望月节》时,教师从教学内容出发,深度挖掘歌曲背后的故事,并动情讲述《宝莲灯》中沉香救母的故事。教师的讲述声情并茂,学生听得仔细认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主动性。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咬牙切齿,恨不得自己化身“娘子军”,去对抗南霸天。曲折的情节让学生对歌曲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学流程顺利推进,课堂教学渐入佳境。

3、合作交互欣赏

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现代课堂的重要标志。合作学习的价值度是不容否认的,但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和价值,必须从多方面进行考量,对合作形式进行改进。不同形式有不同的优势和弊端,教师要革新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分层处理,尤其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形式,将优等生、后进生、中等生进行有效组合,完成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这样的合作探究才是有效的,才能形成最佳学习方案,才能提升音乐欣赏教学实效。学习《忆江南》时,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首先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水乡歌曲的特点。在整体性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又以合作交互的形式进行具体化指导。首先,让学生分组。教师从学生的学力基础出发,让学生寻找合伙人,小组内成员进行一对一帮扶。这样的学习形式不但细致、具体,还新颖有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其次,教师将音乐欣赏分为几个不同的方向,如旋律、节奏、歌词、内涵、情感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签决定欣赏方向,以合作交互为主,借助多重学法应用展开音乐欣赏,从中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最后,小组展示欣赏成果。教师先让一对一帮扶中的“徒弟”讲述学到的知识,然后“师傅”进行补充、完善。这一系列的设计,实施起来十分便利,教学效果也是值得期待的。

4、引发学习反思

知识学习需要深度反思,反思的过程看似枯燥,实则是自身素质潜移默化地提升的过程。小学阶段,学生思维缺乏连贯性,不能对知识进行深度思考。而音乐欣赏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化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梳理,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自然能够展开深入思考,实现自我发展的快速升级。学习《我们的田野》一课,现代学生对田野的相关内容知道的甚少,自然不会主动欣赏。教师从相关基础知识着手展开引导,很快学生对这首歌有了精准把握,接着,师生对歌曲内容、节奏、主题等进行欣赏,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梳理。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逐步梳理,将优点和缺点全部罗列出来,教师再适时补充。这样,学生对自身的认知将更加深刻,对自身的评价也会更加公正客观。反思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才能达成音乐欣赏口标,也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三、结语

音乐欣赏教学必须构建一个系统化、立体化的教学体系。鉴于小学生的认知差异和对歌曲感知能力的不同,教师要从多元聆听和故事讲述两方面着手,对歌曲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感知音乐轮廓。自主性的挖掘欣赏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所产生的促进力是巨大的,合作性交互欣赏则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把握音乐要素。学生对欣赏知识的掌握只是基本功,要想夯实基础,必须进行关联训练,在课堂演绎和学习反思中完成知识的吸收,形塑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柳倩颖. 新课改下小学音乐鉴赏课教学[J]. 情感读本,2018(2):10.

[2]陈晨. 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J]. 北方音乐,2018,38(23):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