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品质课堂教学对策

朱春玲

东莞市麻涌镇古梅第一小学,广东东莞,523139

摘要: 教育事业代表着国家发展的前沿趋势,因此加强教育改革对国家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要普及优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满足“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实践性为切入点,强化对学生的兴趣吸引,让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音乐核心品质。本文针对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品质课堂教学对策进行分析,以“立德树人”为重点,增强学生道德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音乐;品质课堂;教学对策
DOI:10.12721/ccn.2021.15702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灵活性,这也是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小学教育是每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因此在开展小学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课堂教学品质,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对音乐元素的感知能力。只有良好的教学设计,才能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充分发挥“立德树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教育观念转变,使得课堂设计、教学方法、教育内容发生显著变化,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针对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育。教师要突破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真正从音乐课堂中学到知识。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作为出发点,以音乐课堂活动为目标,充实音乐课堂活动。小学生对音乐元素非常感兴趣,希望能深入挖掘各种音乐题材。要结合实际教学工作,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种课堂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崭新的教学平台。音乐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因素、课程内容、学习特性”等因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渴望,聚焦核心素养的内涵,充实音乐课堂教学设计。音乐有着多种表达方式,不同的音乐种类可能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不同影响。通过对具有民族精神和优良品质的音乐文化作品进行有效的教育,能使学生向着思想道德的正确方向前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和综合学习发展能力。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为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应注意使学生充分了解音乐情感表达的意义,对有关音乐作品进行教育与教学。比如,有的学生由于心理持久性差,对困难做出消极反应,缺乏学习积极性,这种良心态阻碍了学习、生活。为此,音乐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帮助学生增强抗压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当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瓶颈,无法有效地提高个人学习能力时,可通过对音乐作品《飞吧,飞吧》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教育意义,让学生懂得努力学习、把握时间的重要作用。

2设置音乐教学情境

音乐是一种具有情感表现力的艺术题材,能够激发学生审美情绪,在不经意间感染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在演唱与鉴赏过程中,要从作品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背景出发,整合学生对创作的认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丰富的音乐情感。教学过程中要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并使扩展内容与教学内容相联系,以增强学生的知觉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理解能力与想象能力十分珍贵,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情感、建构每个学生的审美情趣。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可透过音乐教材激发学生爱国之心,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树立正确的爱国情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意识的有效发展,强化“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精神文明发展历程,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与道德素质。例如,在《我爱我的家乡》的音乐教学设计中,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兴趣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特色主题,讨论家乡特色,就音乐作品中对家乡的赞美进行全面的探讨。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我爱我的家乡》教材内容与《我的祖国》的美景融合起来,让学生对祖国风光有着深入了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感情,增进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增强民族的荣誉感。比如,在围绕《冬猎》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应明确感受歌曲重点描绘大小兴安岭的鄂伦春人冬季狩猎的场面,展现了猎人丰收而归的喜悦之感,进而感受乐曲的节奏与律动感。教师可引导学生感知歌曲所蕴含的独特音乐律动以及明快节奏,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游戏活动,引导其边骑马射箭,边感知歌曲旋律,进而创造出独特的情境;借助上述特定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参与游戏活动,强化其对于音乐律动的认知,充分调动其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增强其音乐素养。

3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投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具体化抽象的音乐。让学生通过歌唱,回想起音乐课程中的知识点,感受不同的音乐特征,感受音乐许多变化所带来的深刻经验,是激发学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的途径之一。可以说,“核心素养”是小学生的一个学习过程,就目前小学音乐教育设计的现状来说,虽然介绍了新时期的一些教育题材,但是在教育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教师要重视核心素养的概念,丰富音乐课堂活动。我们国家拥有众多的民族,各民族音乐各有特色。通过对民族歌谣的学习,能够推动学生不断进步,形成良好的音乐核心素养。在讲授民歌时要充分利用民族乐器,使学生通过乐器的特点认识到民族音乐艺术的魅力,通过有效地学习相关乐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认知能力,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例如在《瑶族舞曲》的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瑶族的音乐特点,因此教师需结合多媒体课件显示瑶寨风景、瑶族服饰、瑶族婚俗、瑶族长鼓舞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到瑶族是一个主要聚在我国广西、广东、湖南、云南等地的古老山地民族,他们世代依靠大山、赶山、吃饭、逐山,是我国少数民族当中迁徙频繁的民族,在瑶族订婚仪式上,他们往往会跳长鼓舞进行娱乐,《瑶族舞曲》便是展现瑶族人民欢度节日的特色民族管弦乐曲。学生既能有效理解和认识少数民族,又能增进民族认同的个人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通过开展多样化的音乐活动,提高学生集体荣誉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感与意识。音乐教师应发展多样化形式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勇敢地表达自我,提高学生音乐素质。比如,老师可以组织校内合唱班,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卡特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来,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参与感和集体情感。感受一下荣耀,以及雄伟壮观的乐曲,以及能做出更好的合唱。音乐表演则更加开放、有力,能有效地提升创意的表达能力,增强团队协作与集体声誉。

结语

音乐是一门艺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人际素质和艺术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音乐教育可提高其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培养文化情感。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道德意识正确发展方向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教育的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在音乐学习中对音乐进行全面的感观以进一步提升其艺术成就和道德情感。通过小学音乐教育有效地渗透德育意识,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其思想道德建设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艳.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2019,(38).179.

[2]张趁丽.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初探[J].北方音乐,2019,(13).191-192.

[3]干雅雯.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之初探[J].黄河之声,2019,(16).129.

[4]李琳.小学音乐常态课堂培养音乐核心素养思考[J].北方音乐,2019,(3).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