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研究

尚泽军

永济市第三高级中学,044500

摘要: 音乐鉴赏教学在高中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体会到音乐所带来的旋律美,放松身心,还可以提高欣赏和感知音乐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个人的音乐品位,这对其综合素质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将音乐欣赏融入高中音乐教学中,使之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实践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 鉴赏教学;综合素质;高中音乐;实践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02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音乐鉴赏是人们审美感知、情感体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主体实践。音乐欣赏始终饱含着欣赏者的思想感情,充分体现着欣赏者的个人想象,同时必然体现着欣赏者的主观差异性。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反映的是人类的社会生活与思想感情。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性,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鉴赏能力,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一、设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虽然新的教学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把乐理知识比重降低,更多地加入对音乐内涵理解与情感感受,但基础的乐理知识与技巧依然是不可忽略的。音乐鉴赏与基础知识、基本技巧有机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逐步掌握知识与技巧,感受音乐的启迪,用知识开启智慧,用音乐陶冶情操。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响应新课标的号召,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提高音乐素养为实施目标,要做到人文关怀与鉴赏教育完美结合。要把教学内容制定得更加生动形象,以吸引学生更多注意力,引导学生鉴赏,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教学目标设定时,要及时和老师、学生有效沟通及了解,并及时反馈,以便对目标进行可行性调整。目标的设定,要参考学生这个年龄段的专业经历、个性、兴趣等因素,以便挖掘出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和音乐素养全面进步。

二、创新音乐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基于音乐核心素养的高中音乐教学,需要创新音乐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根据音乐作品的背景、相关作品的特色等,对音乐教材内容进行创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高中生虽然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但还不会谱曲、作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包含的情感,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探索和发掘,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创新教材内容,还需要深入挖掘音乐作品的情感,教师可通过词曲作家的人生经历,创作背景等挖掘作品的情感,探讨同类型作品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同一位作曲家不同时期创作的音乐作品所包含的情感,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解读。

例如,在教学“独特的民族风”时,教师可播放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歌曲,让学生进行欣赏。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可播放一些具有民族特点的视频,以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比如,蒙古族在招待客人时会唱祝酒歌,而在放牧时会唱牧歌。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能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鉴于许多高中音乐欣赏教学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能密切师生关系,从而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不能完全发挥出来。此类问题在各种学科的教学中是非常常见的,但是单向传输的教学模式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作者认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教师可以适当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在互动中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氛围不是那么压抑,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音乐知识。教师还应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及时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方式及时调整,以保证音乐欣赏的教学效果。比如:在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鉴赏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讨论民族音乐的产生和发展,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了解民族音乐的特色。教师应该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多与学生交流,收集学生的意见及建议并及时改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应该有计划、有目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因地制宜整合教学内容

要想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就要在鉴赏教学中给予最好的教学作品。所以,鉴赏教学中,学习自由,但却不是放任自流。老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创新,该增的增加,该删的删减,教学模式要做试应性调整。尽可能的让音乐鉴赏课堂欣欣向荣、气象万千,绝不可以再呈现以往的枯燥乏味死气沉沉。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音乐、熟悉的节奏中潜移默化的吸纳大量的乐理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同时,教学内容的整合,也更利于老师在教学中投入自己丰富的感情、积极的态度,在美、乐、情的交融中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充分考量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点的有机结合,教材的使用要灵活,不可硬套。核心教学内容要重点突出,结合本地特点,尽量在学生喜欢的状况下完成教学目标。比如少数民族地区,就可以把具备自己民族特色的音乐因素做为鉴赏内容。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兴趣,更弘扬了民族文化,同时也实现了教学目标,可谓一举三得。还有,音乐教育的初衷就是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质。音乐鉴赏与人文内涵相互融合是当今音乐教育的主流趋势,教学内容整合的时候需要把音乐鉴赏与人文内涵的融合平衡点找出来。进行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高中音乐鉴赏,能把学生带进纯美的音乐殿堂,让学生因此而感悟音乐的无尽魅力,这就是探索人文与教育融合平衡的超凡意义所在。

五、借鉴好音乐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中国教育界有句俗语:“教有法,无定法”,这句话是说教育方法的规律性和多变性。在鉴赏教学中,学生需要优先掌握一些对于作品的鉴赏常用方法与基本技巧,这可以帮助学生顺利的领悟到音乐的韵律和美感,为接下来鉴赏、弹奏、演奏这些作品奠定基础。好的音乐作品,对于学生品质的培养,对于三观认知的修正,都具备良好的引导效果。要欣赏好音乐,也需要学生向老师学习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这样才能具备基本的解读鉴赏能力。比如交响乐《黄河大合唱》这首曲子,那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对人内心具有极强的冲击力,就是好音乐的不二典范。老师选用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现有的教学条件,都是必须考量的因素之一。科学的制定教学方法,可以很好的突出自己的教学特点,实现教学功能与作用。老师采用形式丰富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加广泛的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

六、音乐鉴赏与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音乐作品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将音乐鉴赏与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音乐作品与生活紧密相连,是对生活的艺术加工。作曲家和作词家都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把热情讴歌生活、弘扬正能量作为主旋律,创作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音乐与其他艺术学科一样,都是利用艺术作品表现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音乐鉴赏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例如,在教学“高亢的西北腔”时,教师可将音乐作品与当地人的生活相联系,利用相关的资料,对作品蕴含的思想情感以及审美元素进行挖掘。比如,在欣赏《刨洋芋》这首歌曲时,教师可准备关于刨洋芋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刨洋芋的劳动过程,体会歌曲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并知道这首歌曲不仅描写了刨洋芋的过程,还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情感,赞扬了他们热爱生活、肩负社会责任、不怕辛劳、勤于劳作的精神。

结语

总之,音乐鉴赏教学,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音乐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面对当前音乐鉴赏教学中的种种问题,我们可从教育团队建设、教学目标设定、整合教学内容和激发学生兴趣等几个方面入手,改善教学状况,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高杰.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成功:教育,2020(9):171。

[2]徐文.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究[J].音乐时空,2020(1):136.

[3]李伟.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之我见[J].文教资料,2020(16):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