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

范涛

湖南省隆回县九龙学校,422200

摘要: 伴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渗透,学校教育已经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新课程教材标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丰富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对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进行简要论述。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 小学音乐;有效;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6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艺术教学中,小学音乐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因为长期以来被课堂教学模式所影响,很多教师已经习惯了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学生的学习手段也比较单一,在课堂上得到的信息量很小,活动量也不足,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较为缺乏艺术性和创造性,教学模式也较为落后难以全面满足学生的要求,无法充分的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也制约了音乐教学朝着更高的层次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不断创新,加强师生相互之间的情感沟通力度,使教和学都能够升华。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

1.促进情感和智力的健康发展

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中,音乐教学是美育的一种。第一,小学音乐教学能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借助音乐,能相互交流、沟通及表达情绪,以此获得情感方面的平衡,丰富他们的心理世界,让他们在情感上得到认可;第二,在日常音乐教学中,音乐和音效的巧妙结合,能让学生体验到一种欢快的感觉,从而实现一种情感熏陶的作用;第三,在其他教学中,教师有规律地安排音乐活动,能让学生保持一种兴奋的状态,有利于教师传输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第四,音乐能提升学生的审美,小学音乐教学能潜移默化地在学生的心灵里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奠定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基础;第五,小学音乐教学能够刺激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以此增强和巩固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感官意识、感知能力各方面都有巨大的开发空间。而有研究表明,音乐教育有助于发展小学生良好的心智。音乐,具有其他教学所不具备的润物无声的力量,这种感化心灵的影响,与小学生单纯的心理基础相匹配。

2.培养合作意识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实现社会化发展,以适应、处理各种社会复杂关系,以较强的自律性来适应社会的规则,能够与社会产生相互作用。当前,社会发展影响了人口结构,独生子女的家庭非常多,许多父母教育意识存在偏差,很容易溺爱子女。因此,学校教育要补充学生在家庭中缺失的独立、规则及合作意识教育。而通过调试音乐中的音符规律、节奏规律及旋律规律等因素,可以调动学生的实施规则意识。

3.促进个性发展

音乐是一门艺术课程,在创作中需要有极大的创新意识和个性体现,它本身所含有的个性特征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学生的心理正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也充满自己的想法,有足够的个性展现,所以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个性化的影响与上述的规则和合作意识并不冲突,相反,它们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要想将个性的发展体现在音乐欣赏和音乐活动中,教师就要充分利用音乐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部分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调

现阶段,我国部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氛围比较乏味,部分音乐教师按部就班地进行音乐教学,长时间运用同样的教学模式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知识教育。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本就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再加乏味单一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公”,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完全融入进来,

2.部分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存在不足

小学阶段的部分教师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并不能完全地熟练掌握音乐教材知识,同时也因缺少具体的教学经验,使得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部分教师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精准的理解歌曲想要表达的音乐情感,对其具体的情感把握并不到位,不能最大程度上将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还有部分教师不能及时更新自身的音乐教学观念和方式,不能与时俱进,再加上对新阶段的音乐知识了解较少,因此不能很好地培养新时代的音乐学子。

三、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

1.创设良好的音乐教育氛围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这对于教师课堂教学也十分有利。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在学习上就会缺失动力,无论学什么或者是做什么都不会上心,这不仅会制约教学的质量,而且也会导致教师的知识无法有效贯彻。因此,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作为出发点,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并且贯彻德育教育。但是要想实现这一教育,音乐教师需要先对学生的各方面有所了解,比如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音乐学习能力等,这些都是教育教学开展的基础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应当建设并完善各种软硬件设施,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比如多媒体在目前新时期下作为教育事业比较常用的辅助教学软件,它能够将知识以图片、影像以及音频等形式展现给学生,从而更便于他们的理解和掌握。再者,规划好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各种方式。比如在学习有关爱国类型的歌曲时,教师就可以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播放给学生,然后普及一些知识,如抗日战争、抗美援朝以及对越反击战等等,通过多元化的展示能够提高中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教师再融入爱国素养的内容,如此一来就能够将教学和德育教育共同实现。

2.设计节奏游戏,激发音乐创造潜能

小学音乐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反应与记忆力至关重要,同时也能训练学生对音乐节奏、音高的敏锐性,激发其即兴创作的潜能。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爱好设计音乐节奏游戏,让学生在趣味游戏活动中学会新的节奏,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从而形成对作品的律动感受,由此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音乐作为一门综合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可以说每一首歌曲中都会贯彻各种审美素养。它作为一门艺术,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是有极大作用的。但是在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下,很多教师的讲课都是从单一的知识和技巧为中心而进行的,他们并没有把音乐当中的实质挖掘出来,就算学校推出了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德育教育,大部分小学音乐教师也是走走形式,并不认真践行。因此,应当重视这一问题,要知道音乐和人们的生活是有很大联系的。因为学生的审美素养在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等方面都会有所用到,那么如何联系生活并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是当前小学音乐教育的重点内容。例如,教师应当多带着学生欣赏一些名曲,先让他们分析在听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出什么,然后音乐教师再带着他们共同分析,这样一来就能达到很好的音乐素养培养效果。

现阶段的音乐教学备受教育界的关注,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成为教育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实践探究总结教学经验,找出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还有很多教学手段未被挖掘,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有义务通过实践来检验各类教学手段的教学价值,因此,要求其在后续的教学中能够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以期找到更为合适的音乐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练丹.探究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与实践[J].文理导航(上旬),2019(05):95-96.

[2]马恩燕.合唱教学,质量提升——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研究[J].北乐,2019,39(06):168,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