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分析

王冰

济南高新区凤凰路小学,250101

摘要: 小学音乐作为学生音乐学习的启蒙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学习非常重要,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扎实地了解音乐知识,感受音乐独特的魅力。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追求更加多元,由此也需要小学音乐教师拓展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形式,这样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欣赏水平,不断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品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DOI:10.12721/ccn.2022.15705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新课改日益深入,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强调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在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的同时,还要丰富学生音乐素养,使其获得全方位的发展。但从现阶段教育现状来看,小学音乐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学生学习需求呈现了不适应先行,甚至会阻碍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不利于落实素质教学目标。为此,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性”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值得深思。

一、融入信息化技术

在科技环境下,信息化技术日益成熟和完善,为相关领域发展提供了助力。对于教育领域亦是如此,给其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促使教育手段、教学方式不断更新。在此情况下,在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打造中,也应注重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深入挖掘该技术优势,将其与小学音乐教学相融合,给学生展示多元化的音乐形式。同时,信息化技术还能将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丰富有趣。如,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多媒体设备集文字、图片、视频等功能为一体,有助于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并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可加深其学习体验,对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意义重大。以《忆江南》为例,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可在教学过程中,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其中,如播放此首作品背景的视频,为学生呈现直观的画面,强化学生对《忆江南》了解和认识。或在播放背景音乐中,由学生根据歌词想象具体画面,对于想象力较差的学生,教师也可直接通过美丽的语言形容景象画面,如“古代的江南水乡,夕阳西下的晚景中,夕阳映照碧波,渔船随波渐远,渔民悠然自得,江面歌声四起”,整个画面优美怡人,学生仿若置身于该环境下,通过歌声、景象融合,强化对歌词、音乐的认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早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二、完善教学手段

以往的课堂教学通常都是教师一味地向学生讲授基础知识,学生则被动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这种情况造成学生无法体现出自身的主体作用,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课堂教学成果,但是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也不断下降,情况严重时还会丧失对音乐知识学习的动力。因此,音乐教师应当积极革新自身的教学手段。在如今的音乐课堂教学中,一方面,音乐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体现出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优势,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另一方面,音乐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之间展开密切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在对音乐知识展开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音乐课程所蕴藏的独特魅力。依旧以人音版音乐教材为例,音乐教师在向学生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可以以谈话形式展开课堂导入,提问学生在哪种场合会升国旗、演奏国歌。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密切的沟通与交流,待学生交流完毕之后,音乐教师引出主题。接下来,音乐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有关国歌的故事,并且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国歌,引导学生对曲调结构展开全面分析,并跟随钢琴学唱歌曲旋律,借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是音乐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当积极延伸自身的教学思路,为学生开展大量的音乐歌曲鉴赏活动,提升学生对美的认知,与此同时,音乐教师还应当推进音乐与舞蹈、音乐与美术、音乐与文学等的密切结合,借此丰富学生知识学习的体验,真正展开审美教育。

比如,音乐教师在对学生展开知识讲授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除了为学生讲授音乐教材内容之外,还可以带领学生以“美”为活动主题,展开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依据自身的能力,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美的认知与理解,并且组织学生展示最终的成果,对学生展开科学、合理的评价,进而构建生动、愉快的音乐课堂环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艺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四、加强音乐情感体验

在小学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其最突出的特点为情感审美。所以,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化其对音乐的体会,以使其更好的感受音乐美。音乐教学活动中,既要促使全员参与,又要使其多次进行音乐体验,探索音乐中传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美好品质。新形势下,音乐课程标准也对音乐情感体验提出了高要求,倡导要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音乐实践,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应注重优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音乐素养,打造高效性的音乐课堂,增强教学质量,满足现代教育发展需求。

四、结论

综合所述,音乐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关系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因此,要对音乐教学加以重视,立足实际,进行高效课堂的创造,全方提高音乐教学水平,以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在课堂设计环节,不但要注重趣味元素的融入,而且还要为学生提供优越的情感体验,丰富其感受,并积极开展实践活动,锻炼学生音乐能力,给其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为学生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进而在满足当前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音乐水平。

参考文献:

[1]吴青青.重视学生音乐基础训练,提高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2021(3):178-179.

[2]蔡光照.巧教·乐学: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苑教育,2020(25):49-50.

[3]谢晓梅.让音符跳出课本——小学音乐课程快乐教学的组织与实践[J].中国教师,2020(10):42-46.